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两篇童话课文看低年级童话的文本释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两篇童话课文看低年级童话的文本释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与《鲜花和星星》《放小鸟》和《世界多美呀》构成一个单元,该单元主要通过童话故事,达成“生态教育”主题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童话故事,告诉同学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的道理。《这儿真好》是淼海所写的一篇小童话,文章由六个自然段组成。基于童话文本的特征,笔者对文本本身进行分析,发现文章可取之处。此外,笔者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一年级上册的童话课文《北风和小鱼》,针对两篇童话课文的共性与个性谈谈对低年级童话类文本教学的看法。

一、 文本释义

1. 从“童话”本身看文本。童话文本分为超人体、拟人体以及常人体三种,这两篇文章都是典型的拟人体童话,这也是童话中最常见的形式。《这儿真好》将人类以外的小熊、云儿、小鸟、小鹿、小象、小猴等形象拟人化,使他们具有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从而故事得以展开。《北风和小鱼》以北风和小鱼为两个主要形象,将北风、小鱼的对话和行为用拟人的方式描绘出来,同时又加入了青草、梧桐、鸟儿的角色,使得内容更丰富,更具可读性。

《这儿真好》综合运用拟人、象征、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将小熊赋予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小熊能感到“孤零零”的,小熊能和云还有其他小动物展开对话,小熊最后又能感到“高兴极了”。《北风和小鱼》则通过两个主要形象的行为和语言展开,“得意”的北风形象与“活泼机灵”的小鱼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典型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皮亚杰曾经提出“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儿童在其活动之中,常常不自觉地运用幻想、比喻、夸张、想象、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内心世界。”这也是两篇童话类文本共同定位于一年级儿童的原因所在。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也会运用想象能力对不同事物进行创造性想象,这也是儿童期想象力蓬勃发展的表现。文本抓住儿童的特征,从想象出发,用想象的力量将儿童领入语文的殿堂。

2. 从“标题”设计探文本。《这儿真好》以小鸟和其他小动物说出的一句话“这儿真好”作为标题。从文中对话本身出发,这样的标题设计简单易懂,同时又容易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便于让学生探究“这儿到底好在哪里?”,而其最终的利益落脚点是便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只要抓住文章的标题就能抓住教参对文章的主旨教学要求。此外,在探究“这儿到底好在哪里”这个问题的同时,也能让儿童在探究的活动中感悟出文章的主旨,这样的一个标题设计,可谓“一箭双雕”。

《北风和小鱼》以文中的两个主人形象作为标题,以“北L”和“小鱼”作为文章展开的灵魂人物,两个人物语言、行为、动作、态度等的对比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抓住标题,以标题展开文本的教学,通过分析两个关键形象的不同,便能展开文本的教学,达到本课教学要求。

3. 由“段意归纳”析文本。《这儿真好》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文本通俗简单,采用段意归纳的方法对本文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文章可以分为三大段: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写小熊住在荒岛很孤单;第二大段(第二至三自然段)写小熊向云儿请教后,开始在岛上种树;第三大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小熊找到了朋友。

《北风和小鱼》的文本分析一样能够在分析段意的基础上完成,文章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北风吹过,带来青草、梧桐树和鸟儿的变化;第二至三自然段写了北风的得意以及小鱼的不害怕;第四至五自然段则讲述了北风生气之后,将河水吹得结了冰,小鱼却在水底捉迷藏。通过让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自然段进行划分,便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

4. 自“情节疏通”理文本。童话是写给儿童看的故事,因此务必要吸引儿童的兴趣。若要吸引儿童的兴趣,那么童话的情节必然是曲折反复,语言也必然是通俗易懂的。童话文本以孩子风格的笔触描绘出文字,语言特点浅近、直白、生动、活泼,因此儿童在阅读童话时非常容易进入童话创设的情境中。《这儿真好》以“小熊孤零零――小熊种树吸引伙伴――小熊变得快乐”这三个转折点,以小熊和云的对话做契机展开。《北风和小鱼》以“北风吹带来万物变化――小鱼不怕北风――北风吹得河面结冰,小鱼在水底捉迷藏”,三个主要内容展开,情节变化简单、易懂。对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安排既不乏童话文本应有的简单曲折又便于他们理解,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童话文本特征。

5. 找“关键形象”视文本。《这儿真好》的关键形象主要有三:一是文章的主人公小熊;二是指点迷津的云;三是第一只飞来的小鸟。小熊作为文章的主人公,毋庸置疑,文章以他的喜怒哀乐为关键内容展开,论述小熊情绪的转变是文章的主要情节。而云作为使小熊情绪转变的主要原因,他的建议起到了“拨开云雾见太阳”的良好效果。最后,第一只小鸟飞来之后,带来了许多小鸟的到来,他第一个说出了“这儿真好”,然后其他小动物也纷至沓来,使得小熊不再孤单。因此,这三个关键的形象,对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风和小鱼》的关键形象即为标题中所提到的北风和小鱼。北风的得意与他的行为变化,小鱼的调皮可爱在骄傲自大的北风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北风不可一世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 主题归纳

从童话的表现题材来看,分为科学性和人文性童话两种,《这儿真好》力图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但是从其性质上来看,仍然不能归类于科学性童话,科学性童话更多的是知识童话或者自然童话,如《小蝌蚪找妈妈》就以童话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青蛙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而这篇文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选课文。因此,本文不具有科学性童话所要求的科普性、知识性的特征,应归类为常见的文学性童话。作为文学性童话,除了要有“语文味”:包括听、读、写等能力,应该还注重学生对童话主题的理解。

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这儿真好”,共出现了3次(包含标题在内)。大量的教育研究也强调了书后习题的作用,它们是教师、学生掌握文章主要学习内容的关键之一。书后习题中的第三题就抓住“这儿真好”,让学生说出这儿好在哪里。因此,笔者将“这儿真好”理解为本篇文章的关键词语群。

以儿童的眼光初读这篇文章,知道儿童眼中的文章主旨是笔者在对主题思想进行分析之前力图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笔者选取一名一年级下学期刚学过本文的小学生和一名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这篇文章四年的小学学生,分别让他们重新阅读这篇文章,回答“这儿好在哪里?”这问题,并说出他们自己理解的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经过交流,笔者得到了以下回答:一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读完后回答说:这儿有很多的朋友,很多的树,小熊再也不感到孤单了,所以这里很好。当笔者继续追问时,他就将课堂教学中老师所讲的生态教育、保护环境多种树之类的回答作为文章的主题。可见,文章主旨的归纳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并且靠记忆的方式获取。

五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距离学习本篇文章已经有四年的时间,再读课文,他能够答出“这儿真好”是因为这里有很多的朋友,小熊不再孤单了,笔者继续追问,他就背后的原因和主题思想进行思考,说出类似于“多种树就能有好朋友”的主题思想。这个时候,记忆已经不能起主要作用,而是纯属儿童自己的思考,已经不受教师教学的限制。细细看来,五年级小学生的这个答案与“生态教育”的主题仅差一步之遥,但笔者在交流中更多地看到了该生对于“友情”主题的重视。

文章到底是“生态主题”还是“友情主题”,再读文本,笔者认为可以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解释,“友情主题”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的知识水平,而“生态主题”则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点明才能理解的“更高水平”。在笔者跟五年级小学生说出教参中对本文主题的定位后,他以一句“我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说不出来”做了最好的总结。因此,“生态主题”和“友情主题”其实就是一个“点明就破,不点不破”的问题。就主题本身来说,笔者将“友情主题”称为浅层主题,将“生态主题”称为深层主题。

由以上《这儿真好》的主题归纳看《北风与小鱼》:首先,《北风与小鱼》除了是人文性童话,揭示北风的骄傲自大、缺乏自知之明的行为之外,文章同样也是科普性童话,以童话文本的笔调告诉学生们,北风吹,意味冬天的来临,冬天来临之后,万物会有怎样的变化,文章中都有说明,在进行人文性教学的同时,也能夹带科学知识的普及。

三、 意象构建

优秀的拟人体童话中的拟人角色,是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思想、性格的有机融合,如安徒生的《丑小鸭》《鉴定的锡兵》,米尔恩的《小熊温尼・普》等。由此来观照文中的童话意象,《这儿真好》中作者选取的意象小熊、小象、小猴和小鹿等,相对都是较为温和、善良、憨厚的动物意象。作者没有选取如狮子、老虎、狐狸等凶恶的意象作为文章中的主要角色,一定程度上也就体现了童话中拟人体角色的选取问题。接下来,笔者就选取了文章中的一些典型意象做出分析。

1. 云的意象。云是天地万物中一个组成成分,在成人世界中,云是相对高洁的存在,中国古代典型的童话故事常常有神仙“腾云驾雾”之说,云的意象带着一股中国传统的“神仙味儿”。因此,作为一篇中国作者所写的小童话,云的意象对小熊有着指点迷津之用,也体现这个意象本身的特点。

2. 动物意象。文中最主要的角色是各种各样的动物,但是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被绿树吸引来的小鸟、小鹿、小象和小猴都是食草动物,在人们常有的观念中,他们是善良、温顺的存在。由此,他们的到来也从背面体现了贴有“善良”标签的动物之间的交往。

3. 荒岛意象。地点是小说三要素之一。童话中,背景环境的设置同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荒岛的环境可谓是本篇童话的一个“引子”,由于是荒岛,所以小熊感到孤单;由于是荒岛,岛上没有树;由于是荒岛,岛上没有其他小动物。到最后,小熊种了树之后,吸引了其他小动物过来,荒岛不再荒凉,也就促成了小熊心情的转变。

由《这儿真好》的意象分析方法,同样可以选取《北风与小鱼》一文中的意象对文本进行剖析。日常生活中北风往往带着“寒冷、残酷、凛冽”的感觉,而小鱼则“俏皮、可爱”,这也与文章中的形象设定相一致。此外,文中的一些非主要意象如青草、梧桐树、鸟儿等都带着中性的色彩,不褒不贬。教师的教学可以紧紧围绕童话类文本选取的意象特点进行展开,这对于儿童的写话、写作中意象的选取,都能起到未雨绸缪之功,可谓“为儿童的写作奠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