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黄世陵仿先秦玺印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先秦玺印是印章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国篆刻艺术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历来被文人篆刻家所重视。随着篆刻界对金石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先秦玺印慢慢被我们世人所熟悉认识。虽然在黄世陵之前已经有很多篆刻家对先秦玺印有所借鉴了,但从数量和艺术水平上还是黄世陵的成就最高。他对先秦古玺印式的探究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的生涯,最终开创了篆刻艺术新的一页,使仿先秦玺印的创作真正纳入到篆刻艺术的领域中,能够了解他所做的尝试对篆刻艺术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黄世陵仿先秦玺印分析
用刀和线条
黄世陵早期是对浙派用功颇深的,后来在他第一次南下广州的时候,他对邓石如和吴让之的研究学习过程中他的刀法也为之一变,有切刀变为冲刀。但是后来他也尝试了不同的用刀,比如他的“伯鉴”一印,想必是在他参与石鼓文重刻工程的时候得到了启发,线条质感深得石鼓文的神韵。黄世陵在和他老师编订《十六金符斋印存》的时候,过目了大量的古代玺印,这是他冲破了流派印的局限,从中确定了审美取向。“光洁”“古气”逐渐从黄世陵的审美取向中凸显了出来。他的审美理想和赵之谦不谋而合了,于是他开始取法赵之谦的用刀。汉金文无疑可以满足黄世陵的审美趣味,而后来他对汉金文挺拔内敛韧性十足韵致的体会,也使他对赵之谦的作品提出了异议。这标志着这黄世陵对刀法以及线条质感追求的成熟,是对赵之谦的超越,这为他的篆刻创作定下了基调。正是因为黄世陵对各流派刀法的深刻体会,对不同质感的线条有过视野广阔的梳理,使他能够准确的将汉金文的质感表现出来。挺拔而凝练,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没有简单和单薄的不足之处。而这种线条又和先秦玺印的线条质感相似,从而满足了他在仿先秦玺印创作中的审美理想,他在光绪二十六年所刻的“宝彝斋”款说道:似汉凿铭,这一时期正是黄世陵印风成熟的时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刀法线条和先秦玺印这一印式的完美结合。
字法与结字
“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篆刻思想是息胎于清代金石学研究的成熟之中的,黄世陵自从开始在北京国子监学习金石学以来,在眼力提高的同时与吴大徽等金石学家的交流和学习也使他具备十分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在吴大徽《说文古箍补》的基础上他编辑了《续说文古箍补》。所以黄世陵对古文字的运用可谓相当得心应手。在仿先秦玺印的篆刻创作中黄世陵使用了大量他所能见到的三代文字资料。比如他的“万物过眼即为我有”一印一看便知道是取法古币文字,真可谓是“钱”味十足啊。而他的另一方印“长相思”的款曰“思字见古陶器,吴清帅云晚周文字。”“思”字虽然是取法陶文,但是气息却是更接近钟鼎文字,金味很是浓厚。当然了,黄世陵的创作中主要文字来源是钟鼎文字。另一方面,为了满足需要他也常将三代文字所无之字以后出文字为本,经过他鬼斧神工的改造,使之和三代文字气脉想通。在其他一些创作里,黄世陵也有直接将汉金文字和三代文组合字在一起却气息高古的,这无不体现了他的胆识和杰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结字上面,黄世陵善于在对比中求和谐,矛盾中求统一。字形上运用方意很浓的结构比如方形三角形和圆,弧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节奏对比。字内空间讲究变中求稳,讲参差不齐暗藏于平易正直中,动而不乱。点画上借鉴了早期三代文字中意在装饰的肥笔,注重点线面的配合,丰富了点画表现力,最终构成了黄世陵独特的结字方式。
章法
黄世陵品览了大量的玺印,为他的篆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玺印对他的启发很大。同时,他严谨的创作态度也是他成功的保障。黄世陵深知配篆的难度之大,所以在章法上三思才会下笔。也正因为他对空间排布有着深入的思考,进而从中摸索出了他自家数路。在长期研究学习三代文字的过程中,黄世陵注重对整体气局的把握,通临是他经常用并且很有效的方法。他的通临是很有指向性的,这在他的仿先秦玺印创作中显得意义非凡。三代吉金小品因为字数少,篆刻创作在章法上与其有很强的对比性,所以黄世陵在创作上就直接取法这类作品。长期的书法和绘画积累使黄世陵对传统有所超越。他的一些作品运用方圆,开合等艺术手法,藏拙于巧,画意十足,直抒胸臆,无迹可寻。这些作品看着新奇,其实却入古极深,遗貌取神,从中可以看出黄世陵不想古人,不同今人的艺术追求。
在黄世陵仿汉印的创作里,经常可以见到仿某印或者某字从某印的款文。但是纵观他仿先秦玺印的创作里,大多是对三代钟鼎器物的取法,几乎没有取法玺印的记录。这个现象令我十分深思。黄世陵所处的时代对三代钟鼎文字的研究已经很深入了,但是对先秦玺印的研究还不能和对钟鼎的研究相比。从客观上黄世陵是不能突破这个时代局限的,另一方面也为他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的创作实践创造了条件。从主观上明确的印学思想引导着他的创作,从而广取博收大开局面,展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黄世陵对先秦玺印神韵的体会和他对三代文字的深入研究,从而使他有了以三代文字为主要取法对象,在气息上得古玺之神的创作特点。
黄世陵仿先秦玺印创作与仿汉印创作的联系
黄世陵一生的篆刻创作以仿汉居多,但如果仅仅从汉印的角度来关照
这类创作显然是不全面的。他这一路创作对前人的突破体现在线条和空间上面。他对空间的处理也值得玩味。他在字内空间上打破了线条组合的均匀排布,加大了空间大小,线条粗细的对比,在整个章法上更是平中寓奇。在这方面,他不仅得之于汉金文更得益于三代金文和先秦玺印,可以说是汉印的面目中体现了先秦玺印的神韵。
在仿先秦玺印的创作上对古文字的要求是很高的。黄世陵将这方面的学养也运用到了仿汉一路的创作中。在很多作品中,他直接将三代文字方整化,用到了创作里。同时他对块面的运用也是源自于他在仿先秦玺印中运用肥笔的创作经验。这些都构成了黄世陵仿汉一路的特点,极具个性。
清代的金石学兴盛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黄世陵作为一位篆刻艺术家善于从中学习和借鉴,以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印学思想积极创作实践。他的深厚的学养和超人的胆识,最终超越了古人而开了一代风气。尤其是他仿先秦玺印的创作,是文人篆刻兴起以来,在先秦玺印创作上第一个成熟的高峰,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印学发展。(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