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情态、意态的角度看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情态、意态的角度看中西方园林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情态意态是在艺术上的两种不同的趣味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出现的比较多,并通过绘画作品被人们理解和认识。这种趣味的体现,可以完全看成是两种审美思想的体现,这跟中西方的审美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将情态和意态放在园林中来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并会引发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 情态意态 中西方 园林区别

1 对情态、意态和园林的认识

1.1 情态与意态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情态与意态是人们两种审美情感的不同表现,虽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来自审美的主体,即人,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在绘画中体现的特别多,特别是“85新潮时期”,如王川的油画《再见吧,小路》体现的就是一中情态的情感,舒群的油画《绝对原则1号》体现的就是意态的情感。其具体的含义如下:

1.1.1 情态的含义

情态指的是一种个人的感悟性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人化趋向,但是这种个人化的趋向与客体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个人情感对客体有很强的依附性,在客体之中去发现自己,评价自己.感悟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将自己的感情完全寄托于客题,是我(主体)――对象(客体),即能指与所指都只有一个,是――对应的线性关系(如图一所示),带有一种暖性的特质,并带有强烈的中国感性。而从园林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绝大部分园林都是属于情态式的园林,讲究融情于景,天人合一的思想。 文章内容:

1.1.2 意态的含义

意态指的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是一种强烈的智性体验,是人们感性经验的秩序化、理性化的升华,有着一种超越现实场景,上升到思想上的理解性的场景,是人类理性主义的典型表现,是智性和精神上的反映,正是这种反映,使其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园林的场景,就会根据这个场景衍生出无数的含义来。可以有很多种的理解,是我(主体)――多个对象(多个客体),即能指只有一个,但所指有很多个(如图二所示)。这种意态情感带有一种冷性的特质,并带有强烈的西方理性,一种希腊的理性。从园林这个角度来说,西方的绝大部分园林都是属于意态式的园林,注重将自己的思想或主观意识用鲜明的园林造型形式表达出来。体现一种自我意识的思想。

1.2 园林的理解

百科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的《21世纪世界彩色百科全书》一书中对“园林”的定义是:“园林是以植物、石头、水等做了美丽设计的居住生活上的空间。”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所以不同时期对园林的认识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而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也有差别。所以,园林迄今为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故我们应该把园林的定义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来理解。

2 情态、意态在中西园林中最原始的对比

中国历来就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称呼,在中国有关园林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诗经》中,利用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所以中国的园林至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殷、周时代便出现了囿,囿就是在天然的环境中,为了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是圈起来的一个场所,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曾建“灵囿”为自己所用。从它的起源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中国,园林一开始出现便与大自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便为后来情态式园林的出现,埋下了一个潜在的情态情感的种子,后来的苏州园林是其典型的代表。

西方园林的成就同样也是非常巨大,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据历史记载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滥,退水后需丈量耕地,从而发明了几何学,而古埃及人便将这种几何学用于园林建设中。在这个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包含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于是一种规则式的带有浓厚意态式情感的园林在西方产生了。在这种意态式园林的发展过程中,西方人民体现出了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中的智性和理性是意态式园林发展的巨大催化剂。这种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尤其在法国发展到了一个颠峰时期,如凡尔赛宫苑。

3 哲学、情态、意态与园林相互之间的关系

就哲学而言,东西方的差异是很大的,其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在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都会诞生出不同的哲学思想,园林也不例外,深受这种哲学思想差异的影响。

3.1 中国哲学中的情态思想对园林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充分地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情态思想,这种情态思想对园林的影响深远而具体,所以我国历来都追求一种“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境界。这种思想代表了我国古代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历代人对自然山水和园林的一种认识和感悟。这种思想最开始不是直接表现在园林上.而是表现在诗歌绘画方面的,后来由于士大夫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才将这种思想用在园林中来,这种寄情于山水。将人工建筑物与自然相结合的形式,是典型的情态思想,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彩,是一种“师法自然”的表现,这时我们面对的园林就是一个自然的景观,或是说是一个仿自然的景观,这个景观所对应的就是景观本身,而不会让人想到景观之外的东西,即能指与所指,主体与客体,园林与自然,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体现的是自然与人合二为一的思想。

3.2 西方哲学中意态思想对园林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更多是在讲究一种“悟性”,而西方刚好与之相反。西方的哲学思想更多的是在追求一种理解,一种理性.显得更为科学。西方哲学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纲,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很讲究科学,追求一个很有秩序的体系,强调人的主观性,人总是想去主宰自然界。然而从认识论角度对待自然,往往会过渡到实践的功利态度上去。每认识一点自然规律,掌握一点自然法则,就会用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因此,一般看来,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较多地处于对立的关系上,两者相对立。人越力图要战胜自然,人的地位也就高于自然之上,这与中国的人要融于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刚好相反,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如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期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这种思想下营造出来的园林就与自然有着不小的距离,有一种在逐步远离自然的推 动力,因为这种思想中的意念使园林本身附加了额外的含义,这种含义是园林本身以外的,因为它包含了人的智性和空间意指的结构在里面。这就产生了意态式的园林,就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能指对多个所指。一个主体可以对应多个客体,一个园林的布局可以映射出多个含义的理解,于是一种智性的意态空间结构的园林就产生了。

4 中西园林情态、意态的具体分析

4.1 中国情态式园林的分析

在“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寄情于山水”的思想影响下,中国的园林几乎完全是按照情态的模式发展下去的,其表现主要有两大类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4.1.1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在中国古籍里称之为苑、宫苑、苑圃、御苑等。皇家园林虽然是摹拟山水风景的,但也要在不悖于自然式造园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显示皇家的气派。在古代,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自然的山水较多,园中建筑与自然山水结合的非常的完美,仿佛从自然中生长出来一样。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下面以颐和园为例来分析情态在皇家园林里的表现。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佛香阁是颐和园中的一个景点,从它的对面隔着湖面看过去,一看便知道那是一个人工的建筑物,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就好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一样。昆明湖上的景点也是如此。湖上的桥与水还有周围的山石树木结合的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自然中去享受人工的美,而这种人工美几乎完全被自然美所融合。

情态式的园林便在这里淋淋尽致的显现出来了,佛香阁和昆明湖上建筑虽然是一个人工物.但这时它应该是一个景观,或说是一个自然式景观。即能指为佛香阁、昆明湖,所指为景观或叫自然式景观,是一对一的线性关系。有一种强烈的融情于景。融景于自然的中国式感性。也许在前辈们造这个园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情态这个方面来,但是。这种潜在的体现不应该被淹没掉,而应该由我们后来的人们把它挖掘出来,并把它发扬光大。

4.1.2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来代替真实的山水。私家园林以江南一带为主体,与皇家园林不同,私家园林是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修建的。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的场所。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而私家园林又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下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来分析其情态的表现。

自古曰:“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是在表达苏州园林的情态韵味之深厚,而这些情态的体现是因为它拥有一批著名的古典园林。这些古典的私家园林在情态方面的表现比皇家园林还要更胜一筹。如园林中的建筑或亭子.在我们眼里看来。它不在是一个单纯的建筑,而是一种风景,这种风景营造了似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有唐诗宋词般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气象,但又要比自然造物高出一筹。比自然还要自然。所以当你看到园林中的人工物时,你自然就会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于那里。这种情态的能指与所指的线性关系是非常明确的一对一的线性关系。园林中的亭子、小桥、流水、还有树木、小径都构成了一个个能指,而所指不外乎就是人们眼中的那种自然风景。

4.2 西方意态式园林的分析

西方园林从古埃及、古希腊发展到现在,法国的几何式园林是意态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最突出的代表是由勒・若特尔设计建成的凡尔赛宫苑,体现的是一种规模宏伟壮观、层次分明、手法多样、风格不凡的古典主义造园原则。可以说是规则式园林巅峰时期的典型代表,因为当时正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当时号称“太阳王”。强烈想表达自己的强大。即下令兴建,在这种情况下修建的园林,而这种几何式的构图无疑是最意态化的,因为这种方式不再像中国的园林体现自然,而是在宣扬人的思想和人的权力,一种想主宰自然的思想和权力,这种意态化在具体的园林中体现得更加的具体。

如凡尔赛宫的其整体的布局.主要是沿一个十字形的轴线对称布局,周围的造型也主要是以几何图形而布局的。在看这些园林造型时,人们就不再很简单的认为它是园林景观了,比如其总平面图上十字轴形,可能会让人们联想到十字架、基督、耶稣等,已超出了园林景观这一范围,不管设计者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是否有这层含义,但至少它给人有这方面的感受,于是能指便是这个十字形的构图。但所指却有很多,是一种空间意指结构,意态便在这里体现的很明显了。再如法国的维康府邸的几何花样布局,你除了去欣赏它以外,你总是会联想到些什么。因为它是一个几何式的造型.这些都很明确的表现出了意态。

5 结束语

本篇文章从情态和意态的角度来分析了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但中西园林在某些地方也有相似之处,如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和德国的自然式风景园林,有一点情态的味道。但这不是东西方园林的主趋势,本篇文章谈的是中西园林的总体趋势的区别,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这种区别,或许我们从这样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区别。会获得另一种全新的收获,引出一个崭新的角度给读者,便是本文的最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