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电影《红高粱》以红色为主基调,把绚烂的红色发挥到极致,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利用色彩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勾起人们丰富悠远的联想,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张艺谋 红色 基调 审美

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路易・卢米埃尔开创了世界电影中以欧洲电影为代表的写实主义传统,而乔治・梅里埃则开创了世界电影中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技术主义传统。综观张艺谋的影片,基本上也是按照“表意”和“纪实”这两条线索发展,而“表意”一极的影片,更是为他赢得了赞誉和喝彩。他运用娴熟的电影语言,从空间、色彩、声音三个重要的电影元素出发。把“表意”一极的影片推向极致,构筑了其独特的光影世界。色彩尤其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看过张艺谋电影的人无疑都会被他所创造的绚烂的光影世界所倾倒,他本人是摄影出身转而改执导筒,因而影片的色彩造型是他的强项,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电影界还无人能出其右。

勇夺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的影片《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张艺谋一出手就把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以后对红色的偏爱几乎成了张艺谋电影的一个标志。《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性的激情联系在一起。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都亢奋起来,仿佛某种内在而生的原始生命冲动和压抑至深的痛苦突然夸张地毫无节制地喷涌而出。这种极端的造型样式是前所未有的,观众猝不及防地陷入一种纯粹的情结性体验中,直到“颠轿”一场戏结束,夜幕降临,回到酿酒作坊,转入“典型的天空色”――深蓝色调时,观众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并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象。“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我”父亲高亢童稚的声音回荡不绝,碰得高梁棵子索索打抖。在剪破的月影下,“我”爷爷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人月深处,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鸣,慷慨、悲凉。太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红色……

这是电影《红高粱》的结尾。使观众久久驻立,沉浸在极度的美的感觉中。张艺谋真高明,他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这部既有观赏性,又有思想性的“美”的影片的成功,与他对色彩审美规律的准确把握有关。影片以红色为主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勾起人们丰富悠远的联想,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这可以用汪先生的系统进化论的美学观来解释。

汪先生认为,美究其实乃是动物体的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取得协调的感觉标志。任何一个审美过程本质上都是动物体的感性系统(包括有机联系的逐级上升的机体部、感官部、中枢部三个组成部分)对于客观事物(即审美对象,表现为物质。即使实质是意识,也以物质为存在外壳)的一级反射,或二级反射,或三级反射或其组合。

具体来讲,比如感性系统的感官部的视器官,即对与它发生关系的物质光有美的反射功能。这是由于它的内在机制决定的。一定波长的光(400毫微光至760毫微米波长)反应于人或动物的眼睛,由于他们的明度不同,饱和度不同,及混合比例不同,即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色感觉。当外部光的波长、明度、饱和度、混合度等指标达到一定的程度,这种色感觉对于视觉器官是美的。这中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视觉派、野兽派的画家正是抓住这些关系大做文章的。张艺谋也是用红色的绚丽愉悦、抓住观众的眼睛的。画面很美,色彩怡人,这是《红高粱》给人的第一印象,正如商业街美丽的装潢首先引起人的注意一样。同时,张艺谋更深一层地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的意义由第一级反射上升到二、三级反射,即神经中枢的更为复杂更为高级、进化的反应,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果。所以《红高粱》既是“视觉游戏”艺术品,又是视觉性中枢部游戏艺术品。那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愉悦了视觉器官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红色是血的颜色)。一种敢爱敢恨、敢作敢为、酣畅淋漓、尽情挥洒的人生态度,两者交融在一起,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