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等专业学校微课设计与制作要点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微课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时间学到关键内容的教与学全过程。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微课研究者提出了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以指导一线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何去把握微课制作的要点,发挥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依旧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专学校;微课;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0-0072-02
【作者简介】吕复娟,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3)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因其“短小精活、高度聚集、交互性强、使用灵活、应用面广”等诸多优势,迅速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许多一线教师在得益于微课带来的妙处的同时,也意识到微课的开发是集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那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如何准确把握微课的制作要点,发挥其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在微课设计及制作中,应当凸显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方能发挥其最大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紧扣教学重点
毋庸置疑,微课说到底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宗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重点。无论是微课的构思、设计,还是制作,都要紧扣教学重点,服务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微课创设情境,突出学习重点。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一步就是情境设计,借助微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重点知识。如中专语文课本中《致橡树》一课,意境的领悟是学习的一大重点,那么如何让学生领悟诗歌的唯美意境呢?教师可以制作《品境三步法》微视频,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勾勒画面,将学生逐步带入诗歌意境。此外,还可以在微课中利用动画技术完美融合音乐、诵读和意象解析,为学生营造出优美的诗歌意境。
二是通过微课激发兴趣,强化学习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能将网络、数字、图文、声像等资源融合,刺激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唤起了学生高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时若遇到学生理解不透,兴趣又不太浓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制作微课,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提前了解该知识点的实质、意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通过微课设置练习,巩固学习重点。由于中专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且存在差异性,对于一些重点知识的学习,单纯依靠课堂教学,难以保证人人都能完全掌握,而教师由于时间局限很难顾及所有学生。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针对一些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制作出微课,上传到教学网上,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直到弄懂为止。
二、紧抓学习难点
借助微课,营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因此,在微课构思、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突破难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难点内容。
第一,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微课可以基于一个难点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讲解,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既可以增强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传授。以语文课本中科学小品《蝉》为例,文章共四个部分:“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蝉的地穴”等知识困惑颇多,这个时候若教师能制作出《蝉的地宫》微课,结合视频和图片对蝉的地穴进行讲解,能够更加形象地阐明知识点,化抽象为形象。
第二,化繁为简,变复杂为通俗。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知识纷繁复杂,一篇课文中需要教授的东西千头万绪。特别是一些难点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梳理,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为有效突破难点,教师可将系统复杂的知识进行有序梳理,借助微课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如针对一些教学难点,教师可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预习,进一步放缓学习的坡度,进而有效突破难点。
第三,化整为零,变整体为单体。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掌握的小块,化整为零,有助于分散难点,降低任务难度。当教师想借助微课突破难点时,可化整为零,选取某一个小的专题进行突破。比如,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意象的解读、意境的赏析、情感的领悟等鉴赏知识都是诗歌鉴赏的重难点,为更好帮助学生鉴赏诗歌,教师可将众多的鉴赏知识分割切块,通过设计制作一系列微课来逐个突破。
三、紧盯学生疑点
第一,搭建“新知”与“旧知”的桥梁。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对“新知”学习产生疑惑,教师可借助微课,立足这些疑点,找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点,分析对比后制作成某专题的微课,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疑点知识。
第二,分析“表象”与“本质”的区别。“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也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制成微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例如笔者在教授《祝福》一课时,曾有同学提问:“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制作出微课《祥林嫂死亡之谜》,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从表象分析本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比较“相似”与“相反”的异同。在学习中学生常会对部分知识存在模棱两可的认知状态,一些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很容易混淆。这时,借助微课进行说明,有助于快速释疑。如教师可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创设情境,将相似的两个知识点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附以详细的分析说明,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并区分异同。
四、紧贴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是学生生活中普遍关心的话题,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将社会热点话题植入微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全面、科学地看待社会,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一要紧贴时事热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知识都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因此,在微课设计时,针对一些知识点有必要联系时事,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二要紧跟时代潮流。中专学校的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直接面向未来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因此,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学习和探索新东西,给学生以新的知识。在构思、设计、制作微课时,要突出时代潮流的元素,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前沿知识,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的步伐。
三要紧联现实生活。由于中专学校的特殊性,教学内容应紧贴生活实际,制作微课时也应谨记这一点。如在教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这一概念,教师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制作《外来品在中国》微课,介绍类似于麦当劳这样的外来品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交流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的内涵。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聚焦疑点、关注热点,设计制作科学而又富有艺术性的微课,助力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中专教师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师应潜心研究微课制作的技术,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