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制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制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立护理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做好中高职衔接,既要保持各层次教育的特色,又要强调职业观念对护理行为的影响,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和能力的衔接。

关键词:护理专业中高衔接;岗位;能力;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2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护理专业,从特定的医药支柱产业需求出发,由于行业技术含量高、准入门槛高,所以要求专业技能训练周期长、技能熟练程度高,适合形成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动态结构的教育体系。护理人才目前依然是我国技能型紧缺人才,高学历护士极缺,大专以上学历分布不均。护理人力整体水平不高,将严重制约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近几年中高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普遍较大,中职学校招生近三年呈明显下滑趋势。在高职生源结构中约10%~20%为中职毕业生。因此应建立中职毕业生升学通道,满足毕业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中高职衔接,提高中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发现,近几年中职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高职生主要面向二级及以上医院就业。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与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明显不同,中职生以适应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岗位工作需要为主,高职护理毕业生尚需具备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护理人才培养既要保持各层次教育的特色,又要强调职业观念对护理行为的影响,最终落脚点是课程和能力的衔接。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护士条例》第七条规定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必须取得注册护士证书方可执业,我国护理专业中专、专科、本科3个层次其共同点在于:一是均为专业起始教育,即通科护理教育,主要的标志是学生毕业后均应达到护士执业资格的要求,二是3个层次的毕业生的首要业务任务均是具备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能力。因此达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是目前确立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基本前提。鉴于中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范围的变化,以及学生起点、教学条件与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中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相应调整。中职护理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城市社区、乡镇及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主旨,重点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基本护理能力,同时注意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同样必须充分考虑生源特点及就业岗位需要。高职护理专业生源包括普高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种。尽管入口生源不同,但是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而言,出口标准应该相同,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是培养方法。高职护理专业目标与规格在姓“职”的基础上,要体现“高”的层次特色,与中职相衔接的高职护理专业实现从基本职业技能向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培养实施整体护理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衔接

基于目前《护士条例》相关规定,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有较大重复,与中职相衔接的高职护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适度加宽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上衔接的重点是深度拓展。调研表明,中职、高职课程重复率高。作为专业起始教育的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要达到国家护考的职业准入要求,必要的重复是需要的,过多的重复是需要避免的。关键是在教学内容的宽度与深度上加以有效衔接。如何把握衔接点,其核心在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重点考虑中高职护理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及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结合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现实,其教学内容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层卫生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成为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承担者,中职护理专业注重社区护理能力培养;同时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层级结构的上移,中职就业岗位紧缩,加强文化课教学,满足学生发展需要,避免使“中职教育”成为“断头”的终结性教育。与中职衔接的高职护理专业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已有的学习基础,突出已有知识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着力提高临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而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以期高职生在基础理论知识上得到拓展,在实践技能上从“规范”向“熟练”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发展。同时随着护理教育层次结构的高移,高职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必然会逐步加大,在教学内容上,也需要加强社区护理教学。比如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解剖课程的衔接主要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为基础进行确定。中职阶段以中职培养目标所对应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形成为准则,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名称、位置、主要形态结构。高职阶段以高职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形成为基础。在中职学习的基础上,拓宽微细结构的知识学习,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操作项目,提高解剖学知识的护理应用能力,如与护理有关的骨性标志的活体定位、肌性标志的活体定位、肌注部位、常用的压迫止血及测血压和测脉搏的动脉、穿刺的静脉,临床插管、急救和导尿等技术的准确解剖部位。生理学的教学是依据职业岗位要求和护士执业资格考核标准,中高职有效衔接,能力递进的原则组织的。中职《生理基础》主要学习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主要功能活动规律,会描述临床常用的生理指标。在此基础上,高职《应用生理》进一步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的发生原理、条件、影响因素及调控;能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某些临床现象,分析病因并能指导护理工作实践;运用生理学基本操作技术完成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病理基础课程的衔接主要以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为基础进行确定。中职阶段以中职培养目标所对应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形成为准则,注重病理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学习和基本实验操作训练。高职阶段以高职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形成为基础,在学习基础病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理提高基础病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拓展必需的病理知识,如病理生理(从病理变化到功能改变),加强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高职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应尽量发挥其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采用经验课程教学法。中职阶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对技能教学突出专业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并在训练中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高职阶段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整合性、融通性和应用性,更多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中职学习基础和心智不断成熟,突出以“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典型案例教学方法,既巩固中职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在知识和技能上启迪思维和纵向拓展,实现中职向高职的层次递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红梅,巴德年.我国执业教育层次性发展的需求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2]叶文琴,杜萍,徐筱萍.上海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02).

作者简介:程小萍,女,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