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梅西大学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西兰梅西大学按规则自主运行,很少有人为的干扰。重要事物民主决策,充分体现专家治校的理念。学术之上,宁静致学。尊重学生权利,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条件简朴,杜绝浪费。教师和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思想相互交会。
关键词:教学;民主;主动性;宁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14-02
在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作访问学者一年,感受颇多。他们在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做法给予我们很多启示。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我们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梅西大学概况
梅西大学位于新西兰马拿洼土(Manawatu)省的省会城市北帕(Palmerston North),但北帕并不大,只有七八万人。梅西是该城市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单位,实际上北帕就是以梅西为中心的大学城。梅西的每一个呼吸,北帕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比如梅西放假了,北帕的街道、商店、饭馆就明显冷清了,房租也要下降20%左右,连公交车的车次都要减少。梅西开学了,或有什么重大的庆典活动,整个北帕马上就活跃起来了。梅西大学是新西兰最大的公立大学,创建于1927年。现在有三所分校,分别位于新西兰的最大城市奥克兰(Auckland)、北帕(Palmerston North)及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主校区在北帕,大多数师生都在北帕,我就在北帕校区的商学院。梅西大学在校学生2万左右,其中留学生1000人,加上成人教育的学生,总数超过4万人,教师和员工5000人。其优势学科是农业和经济学。梅西大学在新西兰的大学中排名前3位,世界排名100位左右,最好排名曾达到四十几名。尽管大学排名一直受到质疑,我也认为不准确,但人们至今尚未找到大家公认的评价大学的方法,所以这些排名也可以作个参考。刚来梅西,就感受到与国内大学的许多不同。
二、按规则自主运行
梅西大学没有围墙,从任何一个方向都可进入校区,所有的窗户也都没有防盗网,说明其良好的治安环境。学校环境很优美,到处是草坪和花木,当然新西兰处处环境都很美。与国内大学比较,梅西最显著的环境特点是草坪很多、很大,仅北帕校区就有3个足球场大的草坪,在明媚的阳光下,经常有学生在碧绿的草坪上看书,或在草坪上运动。我到梅西大学后,看到各种文件都是副校长签署的,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是副校长,从来没人谈论校长。后来了解到,梅西大学的校长是一个社会著名人士,只是挂个名,并不管学校的事情,真正管理学校的是一位女副校长,也只有这一个专职的副校长,其他几位副校长都是几个学院的院长兼任,主要以学院的事务为主。专职的副校长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小楼,四周很静谧,有几分神秘感。有一位学生在该校学生会办的报纸上写了一篇文章说,他发现校长办公楼所有窗户的窗帘总是拉着,而且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位副校长,他不知道她整天在干什么。这么大的一个学校,一个师生不常见的副校长就把它管理得井井有条,说明这个学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人人遵守规则,校长工作就轻松了。
三、民主决策
梅西的重大事情都是民主决策。比如,要盖一栋楼,盖还是不盖,花多少钱,由董事会投票决定;人员的招聘和解雇也是投票决定;领导职务的任免更是投票决定,包括校长的聘任和解雇也是由董事会投票决定,前任校长(实际上是专职副校长)任期未到,就通过投票将其解雇了。
四、宁静致学
梅西大学很宁静,但更令我震撼和敬佩的是他们内心的宁静。每个人都不慌不忙、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事情,一位教授也许几年才发表一篇论文。而国内的一些大学则对老师每年都有的要求,老师们也为了职称,拼命地“造论文”。梅西大学虽然不紧不慢,但从不停歇,每一步都富有成效。这样的日积月累,自然成长为一个巨人。一进入办公楼或教学楼,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和教学氛围。楼道的墙壁上宣传栏很多,贴满了老师们的学术论文,有的是复印件,有的则是把论文概要做成大型的彩色板报。老师们的研究成果一目了然。每个系在自己的办公楼里都设有全系员工的介绍栏,而且附有照片,人们可以很快通过这个介绍栏了解其师资情况。楼道还摆放着专业介绍的小册子,任何人可以随便拿。学生交作业不是直接交给老师,也不是交给学生干部,而是将作业投进楼道的类似信筒的木箱里。当然,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木箱编码,只有带课老师才有钥匙打开箱子,取走作业。
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我在梅西听了五六门课,感到他们上课的最大特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言,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向老师提问,或者几个学生就某一问题争论,直到问题解答完了,或争论结束了,老师继续讲课。另一个特点是老师对学生要求很少,学生可以迟到,可以早退,也可以不来,作业可以不交,上课可以赤脚,可以睡觉,老师从来不管不问,只认真讲自己的课。他们曾经给我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来解释他们的这种现象:学生可以不成才,但老师和家长不能剥夺他们的自由。而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望其成才心切,常常督促,甚至责骂和体罚。梅西的结构设置和中国大学差不多,学校下设6个学院,每个学院下设4、5个系,但不同的是每个系一般只设一个教授岗位,只有这个教授离开或退休,别人才有机会当教授。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大学都是这个模式。教授、副教授,甚至讲师都可以招博士生和硕士生。每个老师一般每年最多招1个研究生。研究生的研究经费全部来自导师的科研经费,多数还要付生活费。我认识的一个博士生告诉我,他的导师每年付给他4~7万纽币(人民币25万)的生活费。这也可能是他们招生少的原因之一吧。
六、珍惜时间
梅西大学的教职员工都很珍惜时间。北帕是个很小的城市,而且人人都有汽车,按理说中午回家吃饭是很方便的,但他们中午没有人回家,都是早上上班时从家里带午饭,偶尔去学校的食堂买饭,吃饭时间也很短,一般是半小时。学校也不安排专门的吃饭时间,因为从早上上班到下午下班,每个时段都有课,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自己安排工作和吃饭时间。我经常去应用与国际经济系听学术报告,而报告的时间固定在每周三12~13点。而这个时间正是一般单位的休息时间,刚开始我还有点不适应,但很快就习惯了。
七、简朴
梅西大学俭朴而科学。说它俭朴,是因为整个学校没有豪华的高楼,多数建筑外观陈旧、质朴,还有一些办公室在比较简易的平房里。楼内的电梯也基本是几十年前的简陋电梯。办公室的电脑笨拙、陈旧。我们国内多数大学的硬件都要比梅西好得多。梅西大学虽然俭朴,但处处充满着科学化和人性化。比如,虽然办公室小而简单,但每人一个办公室,既尊重了个人隐私,更是充分考虑到知识分子脑力劳动的特点――需要宁静的环境去思考。办公室的电脑虽然笨拙而陈旧,但每人一台,更关键的是高效率的使用,梅西大学的每个员工(包括我们这些访问学者)都有学校分配的电子信箱,有关本人的信息、通知等都会在这个信箱里,当然私人之间的电子邮件也可以用这个信箱,而且这个信箱就建在电脑桌面的outlook里,很容易进去,因为每台电脑都有密码,只有使用者本人才能打开电脑,打开电脑后,进入信箱就不用再输入信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双击outlook就直接进入信箱了,非常方便。在梅西的校园网上可以查到每个员工的E-mail地址及其他联系方式。由于各种事情,包括别人邀请你吃饭等都会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你,而很少打电话(尽管每个人的办公室都有电话)或当面通知你,所以大家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电子邮件。每一个系都有一个专职的电脑维护员,随叫随到,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转。作为老师,我很羡慕梅西的教室。每个教室都有电脑、多媒体投影屏幕、投影仪、各种颜色的无尘笔(真正的无尘笔,国内许多号称无尘粉笔实际上仍然有尘)、地面全部铺有地毯,大一点的教室都装有扩音器。在图书馆和教学楼放的打印机和复印机师生可以免费使用。简朴与现代在梅西融为一体。我想这说明一个问题:梅西在该花钱的地方毫不吝啬地花,在不该花钱的地方一分都不花,每一分钱都做到了用有所值。这也许是民主决策的必然结果。
八、全球化
梅西的教师是从全球招聘的,他们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许多国家,其中英国最多,这与新西兰曾长期归英国管辖有关。梅西的学生也来自全世界,留学生有1000人左右。梅西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一是因为他们有较多的经费,可以支持他们走向世界;二是世界上有十几个英语国家,他们在相互交流上没有语言障碍。令我惊叹的是,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竟然乐于住在这么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当然,像剑桥等其他许多著名大学也都在小城镇里。但在国内,位于小城镇的大学,如我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吸引人才方面就有明显的劣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主要是发达国家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种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远离大城市的人也可以享受大城市的文明。比如北帕的居民每家都有汽车,他们要到150公里外的首都惠灵顿,只需一个多小时,而且新西兰的公路网络发达,所有的路桥均不收费,汽油也很便宜,每升只有一块多钱。飞机票也很便宜,要到六七百公里外的最大城市奥克兰,提前预订的机票也只有100多纽币,有时会降到几十纽币。新西兰人(西方国家人也一样)周一到周五一般是不购物的,包括买菜也是一周买一次。双休日或专门的度假日他们可以去充分享受大城市的繁华和文明。住在大城市的人平时也是无暇享受大城市的繁华,也只有等到假日才能享受。这样,住在小城市和住在大城市几乎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小城市反而有大城市难有的宁静。中国的道路网络已和发达国家差不多,但中国大多数人没有汽车,进城很不方便。交通费用和他们的收入相比,也比较昂贵,所以要享受大城市的文明只有进城了。然而,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我对中国的小城市充满信心,对我们学校的所在地杨凌充满信心,对我们学校充满信心。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13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专项重点项目(2012RWZD01)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王征兵,男,1964年生,陕西兴平人。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6年8月―2007年8月在新西兰梅西大学留学一年。曾在奥地利、荷兰、新加坡和哈萨克斯坦作过调研。在学术上提出了“不在意资金”和“十二种人性”的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