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把冷战进行到底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把冷战进行到底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儿子说话

突然有―天,我说话,他开始反驳我,―句顶―句

父亲要想让儿子听你的话――当然是正确的建议,那么首先要与儿子交朋友,这是许多父亲曾经说过的经验。但话是这样说,要真正做起来,确实难度很大。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曾经对这种“做朋友”的观点不屑一顾,认为大家的经验,未必适合每个孩子,后来又想,即使是这样,那也是一件非常好做的事情,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儿子还是非常听我话的。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说话,他开始反驳我,一句顶一句,而且他总能找出许多的理由来驳斥,经常问得我哑口无言。直到这时我才发现,他比我高出了半头,身材也比我宽出了一块,嘴唇上已经有了黑色的髭须。这时我才觉出来,儿子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他已经不是那个说话要仰着头看你的男孩子,而是一个与你目光平视的男人。

儿子今年16岁,马上就要升入高中了。他在一所市重点中学上学,但成绩―般,眼见得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他却一点不着急,该干什么依旧干什么,与以往没有什么区别。这可真把我急坏了。我说你怎么不努力呀,万一考不上怎么办?他却总是一句话反问我,你怎么知道我考不好,难道天天不睡觉,昼夜捧着书本,把人熬咸肉干,才一定能考好吗?我无言以对。我想与他交流一下思想,但无从下嘴。

说句心里话,以前我与他的沟通特别少,因为我的父母年岁很大了,而且身边没有人,许多时候,我住在父母家,这样与儿子接触时间不长。

可以说过去也不想与他怎样交流,而现在却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他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敏感的青春期和中考前夕――我就特别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不为别的,我就想提醒他―下,或是帮助,或是指导,总之要让他走一条正确的道路,相信这也是每个做家长的应该具有的责任。因此我总有一种想要跟他攀谈的想法。但是他根本没兴趣跟我说话。我清楚,父亲必须要对儿子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又是必须建立在能与他交流的基础上,这样你的思想才能对他有浸染,才能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必要的指点和把握。可是他根本不听你的,不给你机会,怎么办?

我想,必须要想办法,要他和我面对面地坐下来。

儿子愣了―下,说你今天怎么下翮蒡,是不是明天要地震

我让儿子进屋写作业,我认真地做饭。过了一会儿,我喊他吃饭。他―走进厨房,愣住了。我做了好几个菜。他看着我涨红的脸和一头的大汗,没说话,低头吃起来。我知道,我在厨房做饭的样子,一定是很怪异的,是很陌生的。他可能是被我感动了。我心中窃喜,看来我的这招苦肉计出效果了。

吃到半截,他问我,做饭很累吧?我说岂止是累,简直就是一项高难度的体操动作。我以为我的玩笑,会让他与我有说有笑起来,没想到,他却对我说了一句“可是妈妈做了17年的饭”。说完,一抹嘴,进屋去了。这让我猝不及防。我原以为家里的一切,他是根本不管的,原来他在看着呢。我在心里想,看来儿子真是长大了。又过了几天,我把一本新出的书,拿给他看。想借机与他再次沟通,没想到他翻了两翻,放在边上,依旧没说话。过了―会儿,他在自己的屋里吹起单簧管,这是一首特别陌生的曲子。我没听他吹过。儿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单簧管,一直坚持到现在。曾拿过许多奖,还是市里一个学生交响乐团的首席,以前总出去演出。他天天在家吹,他吹的每个曲子,我基本上都知道,有的即使说不出是谁的作品,但也耳熟,可这首曲子却从来没听过。自打他上初二以后,吹管的时间明显见少,上初三后,就更少了,我不知道这首新曲子,他是什么时候学的。我进屋问他,他告诉我是韦伯的协奏曲。我说这首曲子你是什么时候吹的,我怎么没听你吹过呀?他对我说,你这本书,我不也没看过吗。

他似乎又借题发挥,以俯瞰的语调对我说,文学没有音乐震撼人,在这些艺术门类中,文学排后面。我问他何以见得。他―本正经地说,音乐不需要翻译,走遍世界,大家都听得懂。英文书、法文书,要是不翻译,你看得懂吗?你又不会外语。这孩子真是跟我较上劲了。尽管面对他那一脸自做成熟其实依旧天真的神情,坯有偏激的歪观点,但却让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又好气又好笑。

我很苦闷,有种走投无路的感觉。我给好几个朋友打电话,立时引来同感,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哥们儿都有这种苦处。―位朋友把孩子送到国外学绘画,每年花几十万,还得另外花钱让儿子到欧洲游历,去著名的博物馆,面对面地看名画,感受名画魅力。如止煞费苦心,可他儿子很少打电话回来,连伊妹儿都很少发。还有一个朋友,儿子才上初一,就开始为他存钱,做好出国准备,平日里自己连出租车者啥不得坐。可儿子不领他的情,说你这是提前投资,证明我是绩优股,将来我会给你赚大钱。还有―位朋友说,我天天为儿子学习但心,你说他要是考不上好大学,找不着工作,结不了婚,要是在家呆着,一米讥的大个子,在家一晃荡,在你面前一坐,那不是把咱们愁死呀!可问他将来打算,他都不理你,我都不敢想呀,我现在都害怕他呀!

我的这些朋友都受过高等教育,也有着较高的工作和处事能力,但在对儿子的教育上,却陷入到一个盲区中,似乎束手无策。我们这些接近了中年的男人,应该怎样教育好儿子,起码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可是连这点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而倾听,是父母与孩子走近的惟―诵道

我与妻子商讨办法。妻子说,儿子这样跟你陌生,不跟你说心里话,是因为这么多年你很少关心过他,天天忙自己的事情,忙自己的前途。你想一想,你过去有多少时间和他在一起过,问过他学习吗,问过他的想法吗?

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在回想着我都为儿子做了什么。的确,我只是在他如今突然比我长高了,像男人一样与我对话的时候,我才感到了一种需要与他交流但又无法交流的危机感。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又做了什么,过去的确对儿子关心不够。还有一点,我在和我的朋友们交流心得时,我们突然发现―个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无法与儿子走近的最大的症结所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总想着要去怎样教育儿子,这”教育”两个字,恰恰是阻碍父亲和儿子精神靠拢的最高的山峰。尽管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平等地与儿子交流,但还是在无形中,从语态、神情甚至于动作上,体现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大父亲主义”。这种心里不去掉,根本无法与儿子相通。

找着了两点关键问题,似乎心里明晰了许多。接下来就要真诚地平等地与儿子交朋友了。真正地以朋友的心态走近他,走近他的内心世界。

这时候,正好我和妻子17年的结婚纪念日就要来到了,我们商量,要把儿子带上一起庆祝。在过去的许多个纪念日里,我们是把儿子排斥在外的。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人,上午分别看望了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然后下午去了北京,看了一场音乐会。在晚餐时,儿子特别兴奋,他说今天他要喝―杯啤酒,然后举杯对我说,你是个孝子,这一点我佩服你,但你是孝子,不一定代表你的儿子也是孝子。我们不会愚忠的,也不会盲目崇拜,我们以理说话。他可能见我面容尴尬,赶紧又补充说,你放心,将来我会为你养老的,不会不管你们的。我说你是不是说了半句,把后面的话也说了吧。他说老爸没这意思,你就跟我我娘好好过日子吧,祝你们直到金婚。搞得我和妻子哭笑不得。

但也就是从这次开始,我发现儿子跟我开始有话了。其实,儿子还是很懂事的。譬如每次进门,只要我在家,他者哙进到我屋里,喊声“爸”,然后再去干他自己的事。吃饭时,他都要把我和妻子的饭盛好后,才盛他自己的饭。还有他从不去网吧,也不乱花钱,隔一段时间就会主动提出来去看爷爷奶奶。我之所以对他有”看法”,就是因为他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主动跟我说他的内心想法。或者说他所做的一切,与我那时候上学时不一样。而这一切,我想我也有一定的责任。我怎么能要求他像我那时候一样呢?像我那样一切听家里的,大人说什么就听什么。那是什么时候呀!

我自己调整好了思想,心态也平稳了,我就想着要跟他好好的谈一次,关于他如何对待中考,还有上高中后,今后如何安排,譬如练了这么长时间的单簧管,将来如何打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想还不能冒险谈,还是要抓住机会,有的放矢。

那天还是妻子没在家,我照例给他做好饭,他说上体育课,摔了一下,腿特别疼。我说要领他看病,他说没事,不用看,明天就好了。我就借此机会,说先别写作业了,我们聊会天吧。他看着我刷碗的样子,说,我给刷碗吧,你写了一天了,也够累的。说着,他抢着把碗刷了。那天,我和儿子聊了很长时间,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说我过去怎么不容易,怎么吃苦,然后批评他现在如何不努力。

没有,那天,我只听他说。我只是倾听,认真地倾听。

可能我的真诚――我的倾听的姿态――感动了他,他跟我说了许多心里的想法,我简直大吃一惊。我没有想到,他心里完全有一整套的安排,非常细致,甚至有一些我没有想到的问题。尽管还有一些幼稚的因素在里面,但也足以让我放心了,原来他―点都不糊涂,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安排。

是的,他们这一代――1980年以来――所谓的独生子女,从他们出生开始,就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他们追求自我,追求独立,他们面对着的是一个开放了的时代,而我们毕竟是在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们受的是遵从的教育,而他们恰恰相反。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的思维。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而倾听,是父母与孩子走近的,准―通道。

怎样才能与孩子――尤其是父亲与儿于――交朋友,倾听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走好了这一步,也就是当有一天,儿子觉得你和他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他才能和你讲述他心里的想法。这样你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才能看到他的未来。

拿出真诚与一定的时间,听儿子说话,其实真的是一种享受,你好像看到了从前的你。我们为什么非要端着父亲的架子呢――无论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一场有趣的辩论

有关两代人之间沟通的话题,大人们的说辞太多了,您想必早就不陌生了。这里不妨听听为人子女者的观点。此前子归原创网上的―场有关代沟问题的自由辩论,灌水者多是半大孩子,看上去别有滋味――

正方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不畅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我们的父母不是上帝却处于神的地位。当然,这种伦理关系无可辩驳。可就其本质而言,这正是造成代沟的原因。

观点:

1,当今的父母已不如往前――父母们经常忙着赚取物质的资财而忽略了他们的儿女,甚至没有抽出时间去和孩子们沟通。他们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只忙着工作。他们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灵需要。

――“夏天的微笑”如是说

2,家庭中父母永远是在山上,而孩子永远是在山下,山上的人是至高无上的,而山下的人只能月枞。其实如果父母可以走下山来,放弃那一点点的尊严,以朋友的态度和我们谈心,我们怎么会不理解他们呢?但是他们总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我们。也许我们不懂父母的心,因为我们没作过父母。但是父母应该懂我们的心,因为他们也有我们这个年纪,可他们却不理解我们,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我们。

――“河豚”的观点

3,“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理现象说明,父母的内心深处一直以为孩子就是他

我与父母的矛盾是不能简单地用谁对谁错来衡量的――我渴望表现出长大成人、自强独立的姿态,而我的父母则是以我衣食供给者的身份自居,表现出一种饱经沧桑、远见卓识的姿态。我喜欢用新鲜而时髦的东西去影响父母,而父母则更多的用孝道、规矩和经验来教化我……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遗。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主从关系。父母们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才使两代人的心灵逐渐有了距离,爱逐渐有了距离。

我们的父母不是上帝却处于神的地位。当然,这种伦理关系无可辩驳。可就其本质而言,这正是造成代沟的原因。张爱玲说父母凭空制造了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脑子,却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地养大她。不错,由于这种本身的关系,叛逆便觉醒了。可见父母对我们的不理解是因。而我们所谓的不听话是果。

父母是爱我们的。爱之切,望之深。可这种爱却让我们觉得沉重,他们将“学而优则仕”,自己未圆的梦给了我们。却忽略了我们是有思想的。我们希望去搏击风浪,父母给我们帆船。我们希望去闯开自己的蓝天,父母给我们摇篮。这平等吗?这叫理解吗?

――“静静”大发感慨

反方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不畅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如果连自家欠人都不能主动沟通,将来到社会上还能够攻关吗?不能主动地去攻关,在竞争的时候,岂不成了废物?

观点:因为子女的无知、任性造成了代沟的出现。他们信任朋友较多于父母。朋友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许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异太大造成了他们对父母没话题。

――“锥敏”的辩驳听上去有点儿无可奈何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听不进他们的话。

三是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不以为然……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 !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绿色青菁”对父母满同情

两代人所处时代不同,年龄不同,需要不同,肯定要有一些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等不相吻合的地方,有了不同并不要紧,可以主动沟通,由谁来沟通呢?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当然是孩子 应该主动;

相对大人,孩子是受过系统教育的,是知识信息量比较多的,当发现两代之间有矛盾的时候,孩子应该主动设法消除,比如给大人找一些相关的资料看,给他们讲有关的案例,而不可以怄气、斗气。有知识的人怎么能跟没知识的人―般见识呢;

家庭中往往是孩子提出需要,大人就量力而行地满足需要。因为大人有很多事情要做。当孩子到了青春期时,也就是容易产生代沟的年龄时,大人有时难以一心―意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孩子是主动者,父母是被动者。主动者就应该主动沟通,想办法让大人同意自己的意见,支持自己的想法,帮助自己,甚至说服大人同意自己。这样代沟就消除了。那你说谁是主要责任者,如果连自家大人都不能主动沟通,将来到社会上还能够攻关吗?不能主动地去攻关,在竞争的时候,岂不成了废物?

――“单纯的愿望”说。这像是为父母护吗

做父母的别太把自已不当外人/岳付玉

影视剧里常常有这样的镜头,两个者阱目当不错的有情人,却总因为一次又一次的误解而麻烦不断甚至寻死觅活,让观众为他们无数次地着急,恨不得冲进荧屏踹他们一脚 ”你误会他啦,猪头!干吗不听他解释,好好聊聊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嘛!“这自然是中了编剧导演们种下的蛊。所谓锣不敲不响,而编导们偏偏就是不敲那面锣,不捅那层窗户纸,急死你才好。还好,最后的最后,那俩傻瓜总算通过种种契机沟通好了,于是前嫌冰释拨云见日,剧也就收场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处理与自家孩子的关系问题上,偏偏扮演着与这等庸俗剧中的角色类似的角色,那就是,不去沟通,或不善沟通。有的人甚至还不及剧中人的结局,终其一生,父子之间都不曾有过一次酣畅淋漓的交流和推习置腹的沟通。这不能不算是―桩憾事。

相比之下,武歆的儿子可真幸福。他爹不仅意识到了沟陋的紧迫,还想方设法寻找沟通的途径和方法。武歆跟儿子沟通所实践的路径其实跟白开水―样简单直白,不外乎俩字“倾听”,听儿子说话。可就这么简单的事,许多父母却做不来。我老爸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反面例子。我爸和我弟一年统共说不了几句话。在去年除夕的饭桌上,我们一家人正憧憬新生活呢,谁知我爸突然放下碗筷,点着我弟痛斥: “一年没叫我几次爸爸,跟别人怎么就那么多话呢!”吓得我和我妈赶紧打哈哈救,场事后等我爸平静下来,我跟他套词,”你就知道说我弟,你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多跟他说说话,沟通沟通呢?”你知道我爸咋回答的:“我是他老子,用得着巴巴地倒找他说话吗?再说了,他一回家就一头扎到自己的房间里玩电游,都大学毕业工作两年了,还这么贪玩,主动跟他说话?看见他我气就不打一处来!”

一时间我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对父子尴尬僵持了。我在网上网下跟朋友们一念叨这事儿,谁曾想应者云集。相比之下,父女之间、母女之间。母子之间,情况还好一些。而父子之间,尤其是儿:子处在青春敏感期的时候,僵持甚至冷战的真不少。也难怪有关父子沟通及亲情碰撞的电影这几年挺有市场,像《向日葵》、 《千里走单骑》之类的――父与子之间有摩擦有隔阂难交流难沟通,这不天生就有了戏剧的张力了嘛。然而,在真实的人世间,谁会愿意把生活过成电影呢。

尤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情况就更棘手啦。因为有且只有一个娃,一不小心就给宠得娇骄任性了,而中国人又有把期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的积习,于是乎做父母的恨不得生出N多眼睛来盯着自已的独苗,育子投入上更是不遗余力。而每每越在意的东西就越难有平常心。也难怪,当爹妈的投入了那么多的情感和银两,能不烦心上火吗!

细究一下,做父亲的懒得跟儿子沟通,或者明知道沟通的重要却又苦无良策,主要还是意识上的模糊、认识上的错误――有时候甚至自己还不觉得,还呜冤叫屈呢。就是太把自己当父亲了,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我虽然很不喜欢引经据典,可想起鲁迅先生在八十多年前写的那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还是牙痒痒地忍不住想搬出来作个结:“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调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时势既有改变,生活也必须进化,所以后起的人物,一定尤异于前,决不能用同一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

圣人牛顿/牛顿他娘

估计没什么人比牛顿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状态更加满意的了。他每天慰口此快活,即使胖脸蛋上的笑容比婴儿时期少了很多,但心底的高兴仍是源源不绝地从黑眼睛里从小嘴嘴里从肥手手上发射出来。这一种袭人的力量,几乎无人能挡。这便是圣人了吧―――刘生活只有赞美没有抱怨,并能使周围的人受其影响,惟圣贤能为之。

做为圣人,每晚入睡之前必要三省吾身的。牛顿是这样做的――抱着他的布狮子小弟弟面朝墙壁侧卧,口中念念有辞。不同的夜晚当娘的曾听到过不同的段落: “爸爸不错。妈妈不错。我不错。小狮狮不错……”然后声音渐小……然后,睡着了。

“我聪明。我好看。我坏蛋。”――似乎是很中肯的评价,但是当娘的分明看到墙壁的阴影里伸出了一根胖乎乎活以肉虫子的大拇指,得意地向天上翘着,正在对自己做着完美的鉴定。然后是―阵奶声奶气的坏笑……然后,睡着了。

“不开灯,黑乎乎。开开灯,亮乎乎。”――嗯,唯物主义观察家的观点。娘喜欢。然后牛顿他娘带着满足的微笑率先睡着了。“我是大哥哥。我陪小狮狮。睡睡。”――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古今完人哪。圣人牛顿属于自学成才,常常很自觉地将热胀冷缩的物理学原理广泛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某事有热情时他会自动膨胀成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没了热情人家就回归自然,还原为可怜楚楚的小宝宝。晚上九点,圣人牛顿心系苍生,惦念着楼下的野猫们。他像―台跳了针的老唱机一般反复大呼了几汁遍: “出去玩!出去玩!”当娘的苦口婆心:“太晚了,外面黑。”牛顿双手拍着小胸脯道: ”没事!我是大哥哥!“赞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真圣人也!

早晨八点,圣人牛顿身着长睡袍以“天使在人间”似的腔调把娘唤醒。当娘的看了表之后满脸愧怍,连滚带爬地跑去给圣人弄早餐,叮嘱他自己试着穿袜子。及娘在厨房收拴停当返回大床,发现圣人仍然光着圣脚。圣人对此事皱着眉头解释说:”我不会。我太小。”由于圣人口齿不清,汉语拼音中的f与h常常混淆,故实际上人家说的是:“我不费,我太小。”赞曰:实事求是,舍圣人其谁!有时候看着自己一个人玩耍的牛顿,当娘的曾经有过一点点难过――圣人身边也没有个可以打闹的兄弟姐妹,也还不具备上幼儿园的资格。牛顿他娘推己及人,认为牛顿某些时候必定是孤独的,所以常常让自己年轻三十几岁,希望能跟牛顿一起做着伴儿胡作非为。

但牛顿并不领情。当牛顿他娘突然想变成小嫩芽芽时,人家牛圣人却在考虑着开花结果的大事情了。

某日牛顿他娘苦口婆心地说:”别玩电脑了牛顿。眼睛都要看坏了。快过来跟妈妈玩会儿小车车。”牛顿只动了动小嘴唇儿:“不。”牛顿他娘打算动武:“那我关电脑了啊。”牛顿全身乱动起来:“不!我工作!”牛 顿他娘的好奇心上来了:“哦,你在工作呀?那你都工作了点啥?”牛顿沉稳地回答:“我上网。看新闻。”

虽然牛圣人如此心忧天下,牛顿他娘还是很但心他变成电脑小孩,于是频频带圣人外出。一个星期之内,因公因私地去了好几个办公场所和游乐场所。外界刺激给牛顿带来的超好情绪一直持续了很久。但是转天,牛顿在家正玩着车车的时候,突然间悲从中来,他摊开两手神色忧郁地对他娘说:“妈妈,我没有单位。”牛顿他娘破例没有笑。倘若一位2岁的无业游民正处在彷徨和失意中,那可不能笑。刚要起身安抚,牛顿却又转过身去经营他满沙发的车队了。牛顿他娘听到牛顿对他心爱的小车们说:“我没有单位。我在家。”这回牛顿的声音可一点儿也不忧郁。这回就可以笑啦。因为圣人和他的娘用撮知道有家没单位的快乐啦。

可是圣人牛顿这两天言行举止有些不大寻常。从早晨眼睛一睁开,到晚上恋恋不舍地睡着,他的嘴巴一刻没停止过说话。说话就说话吧,善良的牛铡曲良绝不会打击―位语迟者的心理反弹。但呈不断发出刺耳的怪叫就不大应该了吧。可是当娘的一样不能阻止,因为人家牛顿说他是在唱歌。可怜的牛顿他娘只觉得仿佛生活在蛤蟆坑里―样,耳朵里总是在嗡嗡嗡地叫唤。医学上应该叫做耳鸣的吧。但是牛顿他娘认为自己的情况更为严重些,距精神裂变可能只有几步远了。

牛顿他娘决定跟牛顿谈心。可是话不投机,牛顿回答了两句就不再理他娘,自顾自朗声背起了经他改编过的小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葡萄马上催。醉卧沙场你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家!”牛顿他娘的耳朵又开始嗡嗡起来了,只好长太息曰:”唉,真不知道是你有病,还是我有病。”圣人突然不再背诗了,仰头说:”我有病。我有病。我有病……”纸短宇多,恕不赘记――反正牛顿当时说了不下二十多遍“我有病。”当娘的强忍着笑试问:“你有什么病呀?”牛顿―本正经地说:”禽牛感。”双方对话倘若恰到好处地到此为止该多好啊。可是不识时务的牛顿他娘居然不知死活地接着问: ”你得了禽流感呀,那该怎么办啊?”完蛋,这等于是拉起大闸泄了洪――圣人先生自此之后至少十分钟内一直在重复强调着应对禽流感的措施:“吃药药,打针,去医院,找阿姨,白衣衣的阿姨,咳嗽,感冒,发烧,吃药药,打针,去医院,找白衣衣的阿姨……圣人他娘的神经全面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