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特长、情趣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面来谈谈几个越剧流派唱腔的特点:

一、越剧徐派唱腔

徐玉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长,拉宽音区,大跨度的跳跃,使唱腔层次分明,刚劲有力,突破了原有的旋律结构,形成了自己唱腔特色。

1 扩展音区

越剧的基本起音一般是低音的5音和1音。徐玉兰则大多用低音的3音。如《是我错》“已丢面目半点无”,第一个音就是低音的3,向下降了三度。最高的音可以到高音的1,如《金玉良缘》的“满意的事”的“事”字就比一般唱腔高了四度。这样,原来只有八度的音区,徐派唱腔扩充到将近两个八度的使用音区,增加了近一倍。如此宽阔的音区,为感情舒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了随意变化的自由。

2 音型大跳

在演唱上,音型大跳属高难度的技功,掌握不好,听起来别扭,唱起来拗口。徐派唱腔却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一特殊的手法。徐派唱腔中的大跳,多数安排在重句上。依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用法,跳音之间以唱法润腔连接。有使用圆滑的,有使用装饰音的,有用切分音的,也有用滑腔延长节拍的,在字韵允许的情况下,也有直接跳的。《哭庙》中有一句唱词:“先帝你在天之灵你可知道”,前半句以呼叫为主,用了高音i,到后半句询问式的感情时,又突然降低到5音,完成了急速的音间转换,使唱词的感情表达得清楚、准确。掌握这种技巧,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3 连用高音

这里的高音,一般是指G调5,D调的i以上的高音,越剧大多使用这两个以下的音区。尤其是嗓子中、下的演员,唱到这两个音就立刻往下降,以避免难听和唱不上去。徐派唱腔不但常用5、6和高音的1、2,而且连续使用,在别人不大敢碰的区域里,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加强了演唱特色。如:“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句,用了四个5音,四个6音,从表达感情出发,充分发挥嗓音条件的结果,使感情达到高潮。

4 向幅变化

唱腔旋律同中见异,以异表情,是徐派唱腔的又一特色。徐派唱腔根据感情、语句的需要,结合运用各种演唱技巧,把句幅安排得丰富多彩,引八人胜。

如《是我错》中有段十八双句的清板,徐玉兰能运用高低、长短对比手法,从相同中变出奇异的句幅来。当然,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变化,板腔格式、言语归韵、越剧风格始终是不变,这正是徐派唱腔旋律变化的妙处。

二、越剧范派唱腔

范派唱腔音域宽,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运用抒情性较强的[慢板]揭示各种人物的情感,曲调显得华彩而有气派;起腔小腔和甩腔更具特色,往往通过对唱旬尾音的装饰加花,或把伴奏的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如《梁祝・楼台会》中“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这句起腔的三个腔节。尾腔都通过音调的加花扩展,使起腔幅度宽广,音调起伏回荡。

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艺术手法,是范派的又一特色。如五十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时,在“今生难娶你祝英台”一句末尾的“祝英台”三字,连续运用了几个旋律有层次下行的小腔,音调哀伤低沉,紧接着在“满怀激情无处诉”这句唱中,直接由[尺调腔]转入[弦下腔],而且旋律激越上升,强烈表现出入物绝望的愤懑和以死相抗的决心。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是范派的独创。

过门作为唱腔延伸的手法,使唱腔更深情缠绵。如《梁祝・十八相送》中“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回”这句的甩腔,音调由高而低,音量由轻而响,在“把家回”三字上,用越剧过门中同韵加花的手法,使唱腔连绵不断,生动表现了梁山伯抑制不住的内心喜悦。这是典型的范派甩腔。

三、越剧王派唱腔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区音色浑厚柔美,在唱段的重点唱句中,则运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从而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演唱时她以真声为主,吐字雅中显浓艳。不追求花哨,在朴实中见华彩,于淡中把不同曲调、多种板式组织为成套唱腔,细致而有层次地揭示人物内在感情的细微变化。《红楼梦・焚稿》中的“一弯冷月照诗魂”是集中体现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这段[弦下腔]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转折,运用旋律高低起伏、节奏顿挫,赋予人物鲜明的音乐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绝”的“绝”字,音调戛然刹住,人物情绪猛然转折,从接着的“诗稿怎存”转入[正调流水],由于吸收了绍剧高亢奔放的音调轮廓,鲜明的节奏,唱腔显得悲怆、激愤。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调节奏与语势感情的结合。如《追鱼》中的“一路之上观花灯”唱段,用“男调”,边歌边舞,描绘了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夫妻在灯海中行进的喜悦之情,节奏明快,音调跳跃。《春香传》的“爱歌”从[正调腔]的“散板”、“中板”转到[尺调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处用了拖腔,使相互爱慕的感情表达得更为浓郁;后面从“万寿钟”后面采用『清板],唱腔近似说白,“打一更当当叮。打二更叮叮咚”这样的唱旬平易自然,妙趣横生。

四、越剧戚派唱腔

戚雅仙的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她的音域并不宽,但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派”唱腔简而不繁,不事花哨,通俗易学、易记。常用的乐汇看上去很简洁,但通过各种处理,使唱腔丰富多彩。这种特征鲜明的音调贯穿在所有唱腔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戚雅仙的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情绪。1950年演唱的《婚姻曲》,就表达了解放后妇女挣脱封建枷锁获得新生的喜悦心情。这段唱用[四工腔]的多种板式,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快板]不同于其他流派,她采用快板慢唱的手法,把速度略放慢一些,曲调稍加小腔,突出字重腔轻,节奏较稳定,在唱法上,以短促的润腔收音,增加曲调的跳跃性,使音调富有活力。戚雅仙的甩腔也很有特点。她的甩腔留有袁派甩腔的痕迹,又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发展,即常在最后三字运用自己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组成甩腔。如《婚姻曲》中的“一生幸福断送掉”,最后三字进行了加花扩展,“掉”字的拖腔又采用了切分节奏和断续腔的唱法润色。这是典型的戚派甩腔风格。

戚派唱腔的另一特点,是在平稳的旋律中常出现下行小六度的跳进音调,或六度下滑音润腔,以加强语调,渲染悲愤、哀怨、激动的情绪。尤其是[清板]起落分明,善于根据唱词语调和人物感情在唱腔音调、节奏处理、润腔唱法上巧妙进行多种细微变化,寓华彩于朴素,藏变化于平淡。

戚派唱腔善于通过特征音调的变化发展,赋予传统老戏特殊的色彩,比如《梁祝》和《白蛇传》是越剧的老戏,大部分越剧演员都会唱,但戚派唱这两出戏由于特征音调贯穿其中既充分抒发了人物的感情。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色彩。

总而言之,流派唱腔艺术,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影响了全中国,流传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