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制造的困境与新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今年9月1日起,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中国重要制造基地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广东各市、县调整幅度在18%―32%不等。不仅如此,国家财政部等5部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对不少企业来说又是一场考验。
2004年下半年至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大幅上升,企业还要加大在治理废气、污水和废料等方面的支出。这些因素不断压缩着“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目前,以“中国制造”主要基地珠三角为例,该地区企业在加工贸易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在3%―5%左右。有人预计,中国制造业成本的大幅上升将使企业利润空间在3到5年内消耗殆尽。
难怪此次工资大幅度上调,会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有学者担心,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30%―50%,中国还有多少企业能够挺过去?有官员则担心,工资提高到某种程度后,外企会把工厂搬到国外去,那时农民工可能连现有的
低工资都拿不到。
此外,全球制造业持续向中国转移的结果造成中国巨额贸易顺差,而巨额顺差已经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双重失衡。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和GDP之比)达到60%,2005年达到64%,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得我国产品供给结构受国际需求和国际分工约束较大:一方面中国经济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另一方面过多投资进入加工贸易部门,导致产品结构长期保留在中低端的劳动力、土地和资源密集型。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将会导致中国对欧美出口竞争力下降,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国际采购条件变更都在考验“中国制造”的承受力。中国今年外贸依然强劲增长,全年贸易顺差有望突破1200亿美元,以及多哈回合谈判刚被宣布无限期中止,贸易自由化遭遇重大挫折,这些因素都将使中国在今后一两年面临着比现在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
在这样的困境下,“中国制造”亟待由底端向中高端爬升,实现由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飞跃,从而获得新生。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和利润模式,一种经营方式不可能贯穿企业发展的所有阶段。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等到企业的OEM经营方式和低成本战略无路可走时,才想到ODM,则会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企业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一般包括创业、发展、成熟、衰退等。在创业阶段,企业为了生存,和大公司联盟,做OEM生产,可以使创业企业的市场相对稳定,并获得极好的锻炼和发展机会。但OEM有一定的极限,等OEM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企业的制造水平相当成熟,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的创业企业就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如果不改变经营方式,企业要想获得再次的爆发式增长和新的大发展就比较困难。
价值链中利润空间大的环节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市场,所以ODM和OBM是每一个企业都希望的战略和经营方式,但实施ODM和OBM需要的投入很大,风险也很高,对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管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成熟的企业必须要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致胜的战略。所以OEM到ODM不仅是无奈中的必然,更是迎接挑战、获得新生的积极选择。
OEM―ODM―OBM是“中国制造”的最理想的升级路线,从“橄榄型”企业转变为“哑铃型”企业标志着中国制造企业的成熟与成功。在这里,“哑铃型”企业是指对目标市场有一定认识,有科学系统的市场营销、研发机构和辅料供应网络,能为买家提供更高的附加值。“橄榄型”企业则是指纯生产型企业,他们按客户要求依样画葫芦,灵活性差,难以成为长期的业务合作伙伴,附加值低。成熟的企业都是哑铃型企业,技术和市场十分的强大,制造部分或全部外包,这既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之间的一种必然的分工,也是资本在利润和风险之间权衡后的必然选择。
我国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关键要看未来将有多少“哑铃型”企业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