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轼无奈的黄州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轼无奈的黄州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首词,如果想要真正地理解其内在的深意,只做字面的理解是完全不够的,要像理解现代文一样抓住其中的字词、句子来赏析感悟,同时还要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理解。若还不完善的话,还可以选取作者同时期内的其他作品综合分析比较,从而理解透彻该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不仅语言美、形象美,更重要的是其中透出来的作者的情感美以及人格美。

关键词:苏轼;词;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

说宋代的词,不能不说苏轼;说到苏轼,就不能不想到赤壁了。在苏轼所写的与赤壁相关的词中,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让人最动心的一篇,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词中的美了。该词除了让人动情的语言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还有鲜活的人物形象的美――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跨越久远的时间和空间的美――遥想当年和故国神游以及各种美中散发出来的词人情感的美――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语言美

一首好的词,总能让人们从其中读到意境。如果没有感受到意境,那么这首诗总会让人觉得缺少什么。念完这首词,首先给人留下印象的是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奔腾汹涌、气势如虹的长江和澎湃的千万堆雪浪,是那“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风度翩翩的英武和睿智的周公瑾。“惊涛拍岸”这样的背景给有儒将风范的周瑜潇洒从容的“谈笑间”的“樯橹灰飞烟灭”的指挥做了有力的衬托和铺垫,这让人们在感受英勇的同时,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儒将风范的淡定和从容。

二、人物形象美

一首词,无论写景,抑或叙事,总会或多或少呈现给人们许多让人无法忽略的人物形象,无论美丑。在这首词中,毫无疑问,这个人物是美的。最让人爱慕的莫过于羽扇纶巾的周公瑾周瑜了。他可以说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因为他“谈笑间”就能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一个“谈笑间”,恰当、准确地把周瑜的才略和王者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英雄是人人都敬佩的,偏偏又是一个“羽扇纶巾”的英雄,那就更让人佩服了,可谓才貌双全。用现在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完美”。怎能不让人赞叹?

三、时间和空间的美

在写文章时,我们最忌讳只写一点却又不能生发开来,让人感觉淡而无味。一首词如果想给人留下印象,时间和空间的美不可或缺。本词上阕中的“千古”“故垒”和下阕中的“遥想”让词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拓展。一个“千古”让人不禁思绪飘越古今,一个“故垒”让人想起当年,一个“遥想”让人回味其中。思绪飘越古今,立足现在,想起在此地的风流人物,也因此有了感慨。

四、人情美

人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这里我想说,没有无缘无故的人物和事件,也没有无缘无故抒发的情。在一篇文章中无论谈起什么事件或人物,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是分不开的。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抒发的感怀同样也不能免去这个律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让人在佩服他词作豪放的同时,也让人深深感到了那一抹深深的无奈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元丰五年,即1082年,当时苏轼正因“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官署内到处植有柏树,而柏树上经常会有乌鸦栖息筑巢,人们便称乌台。苏轼因针对宋神宗变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文章。何正臣、舒等御史曲解附会,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苏轼等有不臣之罪,乌台诗案由此发生了。)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团练副使。在黄州的几年可以说是苏轼政治生涯的一个沉重打击。苏轼的政治生涯,用他的《自题金山画像》一词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描写便可概括。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流露出了自己政治不得志的郁闷、遗憾、难过之情。而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不例外。词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让人在欣赏了前面的大气磅礴和简单却又清新的周瑜的意气风发后,转而发现了苏轼的感伤和无奈――人生就像梦一样,只能以酒抒怀,寄托自己的情感。结合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这种情感中有无奈、有苦闷,也有不满。

另外,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词的过程中,单凭课文中的注释是无法将这首词理解透彻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在学生理解了本词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多多挖掘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和作者在叙述这些故事时的语气和态度,并结合苏轼在当时当世的经历深入了解。当然,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苏轼同一时期的作品,特别要把其中体现其情感态度的句子提出来,让学生来比较感悟。苏轼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赤壁赋》《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些词及这些句子都可以说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对自己人生和生活的一个缩略。

教师只有通过这样的赏析感悟,才能把一首词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