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工匠探索创造的中国色彩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工匠探索创造的中国色彩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工匠、陶瓷、瓷色、青花

摘要:通过论述中国传统的陶器、陶瓷、丝绸、漆器、青铜器、刺绣、地毯等工艺技术,论述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执着精神,在工匠们千年的实践、探索、创新中,创造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色彩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构成了中国的文化主流。

当今我们既要继承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又要结合数码技术,让中国色彩文化发扬光大。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工匠史。先有工匠,后有人类文明。如果以器物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志,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石器文明、铁器文明、蒸汽文明、电气文明到信息文明的发展脉络。而所有器物都是那个时代的人,具体地说就是那个时代的工匠所创造的。

“工匠”即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古有“百工”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工”已成为手工业者的通称。《论语・子张》云:“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即各行各I的工匠在其手工作坊里来制作完成他们的器物。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再多的财富也有失去的时候,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饭碗的坚固,愿意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无形中,形成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执着精神,因此中国历史中不乏善于探索、善于创造的工匠,能工巧匠荟萃。

工匠对器物的创造,无非是型和色。造型主要追求的是物质功能享受,色彩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中国工匠在创造器物的同时,不断探索物质的色彩,创造了中国色彩文化的主流。

一、中国工匠铸就辉煌

古代工匠的执着精神为我国陶器、陶瓷、丝绸、漆器、青铜器的发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不但把人物形象表情刻画得逼真生动,而且规模宏大,成队成阵,不愧为世界奇观。

唐代的三彩陶朝着更为精致的方向发展,人俑、马俑、骆驼俑等等,有很多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各具形态,色彩鲜艳。

唐宋以后,瓷器的工艺越来越精湛,出现了许多名窑名瓷。唐代绍兴的“越窑”青瓷,有“类玉”的美称。河北内丘的“邢窑”,则出产白瓷闻名。湖南长沙一带的彩瓷,不但有绘画,还使用贴花、模印,装饰性很强。河南的钧窑、汝窑、柴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定窑,陕西的耀州窑等名窑所产瓷器,驰名海内外。当时的瓷器有“青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说法,中国的瓷器,从唐代起就通过陆路、水路输出到亚洲、欧洲世界各地,占领全球市场1700多年,被世人争相收藏,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同样中国的丝绸也誉满全球。中国人的传统服装,令国人自豪,令全球惊叹的伟大发明――丝绸。毫无疑问,我国是世界最早养蚕和织丝的国家。祖先们很早就发现蚕吃桑叶吐丝,有“作茧自缚”现象,经过仔细观察和实践,大约在六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养蚕、缫丝、织帛的全套生产过程。聪明的古人们把蚕茧用开水煮烫,去掉胶性,抽出丝头,合成丝线,再织成绸、缎等帛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服装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但重量仅有49克,衣服可谓轻若烟雾,举之若无,让人着实惊叹当时如此精湛的织造工艺。到目前为止,用现代化的工艺都很难复制。丝绸的发达,促进了服饰、染织、刺绣业的发展。与丝绸密不可分的刺绣,它的艺术创造,自商代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形成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与丝绸伴随着工匠的执着精神,名扬世界。

二、中国传统色彩就是工匠探索的色彩

早在六千年前新旧石器时代,半坡彩陶的制陶就出现有篮子条纹、绳子纹、席子纹等清楚的印纹。还有泥条圈起的螺线纹,再现了节奏、韵律,点、线、面、肌理的反复、重叠、交又组合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呈现出特有的美感。半坡彩陶制作过程,孕育了雕刻和绘画,雕刻先于绘画,它们依附于匠人的工艺技巧而存在和发展。后来由于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各自形成独立的体系。低温彩陶发展到高温瓷釉色,后来又有了锡、铜、铁、金、银,各具特色超高温金属材料,这是当时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科技技术,那时没有科学家,都是工匠凭感性认知发明创造材质的色彩。之后工匠们又制作了彩陶镶嵌,一种颜色泥土烧制成形,留有凹纹图案,再填充另一种颜色的陶土再烧制,充分应用材质镶嵌色彩的艺术。陶瓷色彩是中国传统用色一绝。工匠能将各种材质的陶土,金属矿物添加,用不同温火探索出五彩缤纷的釉色,对陶瓷胎体装饰和保护,也能提高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釉,成为陶瓷的美丽外衣,有的洁白如玉,历史上工匠们对釉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胎体。例如宋代五大名窑,除了定瓷胎体洁白质坚之外,其它如钧、汝、官、哥四窑和龙泉窑等更重釉色。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千峰碧波翠色来”,被称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世人对中国古代陶瓷釉的成就有说不尽的赞美。中国陶瓷釉色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白釉、黑釉、钧釉、金属釉、结晶釉、青花、粉彩、古彩、晶彩、斗彩、墨彩、水点桃花、釉里红、珐琅彩、青白釉、白釉黑彩等等。从烧成工艺上又分:釉上彩、釉下彩、釉里红、斗彩、开片、青花、唐三彩等。

唐代青花从西亚开始,在中国生根,是文化基因的转型。真正的青花大放光彩的阶段是元代的青花。青花是运用钻土矿料在呈白色瓷胎上绘写,罩上一层透明的釉,然后在1300-1360度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再用各种呈现美丽颜色的矿料进行釉下釉上美学装饰的彩绘,魅力无穷的绘画与书法艺术,图案艺术,成为瓷器艺术的核心表现形式。白地青花瓷充满水墨效果与写意风韵。从元代开始,中国青花作为一种定制,向全世界各地输出,青花瓷开启了中国瓷的一个新时代,而瓷色代表中国的形象。精美的中国陶瓷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陶瓷是中国文明开出的璀璨之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任何物体都可以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化。每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固体变为液态或气化都有温度的指数,都有自己的独特的DNA的数据。比如水,人类掌握三态变化规律,定为温度的标准。0度是固态冰变水的温度,100度是水汽化的温度界限。物体在液态时都可以加其它物质会变色。水彩、油画颜料,物体在加水和加油或者加温的液化是变色的基础。瓷器釉色就是在物体融化过程中添加各种材料变化色彩的,中国传统色彩中的各种釉色是那个时代世界最领先的技术。高温技术的应用,就是那个时代的高科技,后来的锡、铜、铁、银、金器具、武器等。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会用燃烧加温将泥土固化变为陶器。工匠们通过不同的温度加工锡、铜、铁、金、银、琉璃料器等各种各样奇妙颜色的材料,塑造艺术用品。当时我国工匠们掌握着最先进的高科技。除了材质的功能特性,很重要的就是应用不同材质的色彩和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