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治疗模式治疗东莞地区门诊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治疗模式治疗东莞地区门诊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效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模式治疗东莞地区门诊紧张性头痛(TTH)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东莞市大朗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紧张性头痛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为单纯药物治疗组(drug组),药物+心理治疗组(drug+phyc组)

和药物+心理治疗+颅周肌肉放松治疗组(drug+phyc+phys组),观察分析各组患者治疗6周后头痛临床疗效,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分别计算各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控制率及复发率。结果:drug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0%,drug+phyc组为76.0%,drug+phyc+phys组为92.0%,drug+phyc+phys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 治疗模式;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1.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07-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mode in treatment of tension-type headache(TTH) of outpatients in Dongguan.Method:One hundred and fifty 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 patients in Dongguan Dalang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the simple drug treatment group(group drug),drug+psychological treatment group(group drug+phyc) and drug+psychological treatment+pericranial muscle relaxation therapy group(group drug+phyc+phys),each group of 50 cases respectively.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n headache of all groups after six weeks’ treatment were analysed,and the total control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alculated after 6 months’ followed-up.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drug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2.0%,the drug+phyc group was 76.0%,the drug+phyc+phys group was 92.0%,drug+phyc+phys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ension-type headache; Treatment mode;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Dalang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77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5.003

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常反复发作,占头痛患者的40%[1]。TTH的治疗仍然以药物为主,单一药物治疗模式疗效差、容易耐药、总体控制率较低,为了探索TTH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治疗模式治疗门诊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单一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模式的差异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1.1.1 入选标准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东莞地区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共150例为研究对象,慢性紧张性头痛的诊断依据国际头痛协会2004年制订的诊断CTTH的标准:(1)病程>6个月(头痛>15次/月或>180次/年);(2)疼痛表现为压迫或紧缩性,轻度或中度疼痛;(3)可伴有恶心,或畏光,或畏声,但无呕吐;(4)排除其他器质性疼痛或其他功能性头痛;(5)多为双侧头痛,日常活动不加重。

1.1.2 排除标准 (1)头颅CT或MRI提示有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肿瘤、颅内感染等颅内器质性病变;(2)影像学检查提示有颈椎严重变形或狭窄者;(3)颅内压升高、高血压、发热、外伤或偏头痛等所致的非紧张性头痛;(4)有身体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疾患或有癫痫、青光眼、尿潴留、甲状腺功能亢进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年龄>55岁者;(7)持久的重度头痛且患者不能耐受者。

1.2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分别为单纯药物治疗组(drug组),药物+心理治疗组(drug+phyc组)和药物+心理治疗+颅周肌肉放松治疗组(drug+phyc+phys组),三组均进行常规相同的门诊短期药物治疗,drug+phyc组加以心理辅导治疗,drug+phyc+phys组以颅周肌肉放松训练辅以颈椎操短程治疗。150例患者中,女79例(占52.7%),平均(43.8±10.4)岁,忧郁患者36例(占24.0%),焦虑患者40例(占26.7%)。各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吸烟、卒中史、忧郁、焦虑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方法

1.3.1 drug组 患者均给予氟桂利嗪每晚5 mg,辅加用温和非类固醇性抗炎类药(美洛昔康),如有忧郁倾向,则适量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疗程2周。

1.3.2 drug+phyc组 用药同drug组,同时配合短程心理疗法,治疗时间共4周,每周采用面谈和电话交谈各1次,每次时间为20~30 min。具体方法为心理治疗三原则。接受原则:时间2周,认真倾听病人的病情经过和治疗意愿的陈述,分析其紧张、焦虑及头痛的原因,用恳切、关心的态度听取病人对工作生活压力及相关事项的诉述。支持原则:时间为1周,掌握了病人关于症状等诉述的情况后,可采用支持方法进行治疗,鼓励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戒烟戒酒,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等,使病人焦虑不安的情绪缓解。保证原则:时间1周,进一步对患者症状的精神心理因素和性格缺陷的病理机制加以科学的解释和保证。

1.3.3 drug+phyc+phys组 基本用药、心理治疗同以上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1)颅周肌肉放松训练。寻找颅周肌肉的压痛点或敏感点,对此充分按压或热敷、推揉双侧颈背部肌肉劳损或压痛处。物理疗法由患者家属或神经康复医生帮助进行,每天持续20~30 min,疗程2周。(2)颈椎操治疗。颈椎操的自我锻炼以活动颈肩部肌肉及关节为主,每个动作重复5~10次,整套动作每天进行3~4次,疗程2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观察指标 (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包含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2大因子共14个项目,为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14分即肯定焦虑存在。(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包含了0~4分及0~2分的两种分级标准,总分≥17分即肯定抑郁存在[1]。测量方法:向被测评者及家属作量表评定的必要说明,取得其配合。HAMA、HAMD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访谈后按照评分标准评分,评估者对被测评者的诊断不知情。

1.4.2 疗效判断标准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和第6周末门诊随访1次,记录患者前一周头痛发作的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头痛的程度,利用与治疗前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变化评估疗效,(1)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症状明显缓解,时间明显缩短;(2)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75%,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3)效差:发作频率减少25%~50%,程度和持续时间稍微有改善;(4)无效:发作频率减少25%以下,程度和持续时间无变化。总控制有效=显效+有效。

1.4.3 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与复况观察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记录三组干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情况;统计、比较三组患者紧张性头痛的控制率;治疗后1、3、6个月进行随访,分别计算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并比较6个月时的复发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多重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drug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0%,drug+phyc组为76.0%,drug+phyc+phys组为92.0%。drug+phyc+phys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另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随访6个月后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复发率比较

drug+phyc+phys组治疗头痛总控制率为88%,高于drug组的50%及drug+phyc组的72%,复发率12%(6/50)明显低于drug组的50%(25/50)及drug+phyc组的28%(1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头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使人丧失能力的十大医学症状之一”。头痛是神经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极高。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是常见的头痛类型,症状常反复,发病率占头痛的40%,病情反复不愈,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2]。重视紧张性头痛对身心健康造成的慢性伤害已经迫在眉睫。

TTH是年国际头痛协会(ISH)在“头痛疾病颅神经痛和面部疼痛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制定的诊断疾病名称。目前国际上根据头痛发作的时间和颅周肌肉疾患将TTH分为两种亚型:(1)发作性紧张型头痛(ETTH);(2)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CTTH临床上更多见,要求每个月至少有15 d的头痛发作[3]。

TT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颅周肌肉疾患、心理因素、中枢调节、神经递质、感染和药物等[4-5]。目前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周肌肉紧张是TTH发生机制之一,是导致TTH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6]。对于TTH患者颅周肌患和头痛之间的关系,Banservicius等[7]对患者的肌肉疼痛紧张和肌电反应之间也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发现疲倦和疼痛之间,在全部试验过程中有显著相关性。有研究显示TTH是机体对压力、焦虑、抑郁、情感冲突、疲劳等状态的一种生理表达,不良负性生活事件和不恰当的防御机制可能也是CTTH的发病机制[8-9]。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TTH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关,焦虑和抑郁可能是CTTH的诱因,而CTTH又可以成为不良心理障碍的诱因,同时两者又可以相互加重。本研究通过调查东莞本地紧张性头痛门诊患者,发现忧郁患者占24.0%,焦虑患者占26.7%,显示出紧张性头痛患者中合并精神障碍比例高,这也说明了心理治疗模式的重要性,单一药物治疗难以解决这部分患者的心理疾患。

目前对TTH尚无长期有效治疗手段[10]。国内外很多研究药物对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效果,较少研究非药物预防措施。由于TTH的发病机制尚未确切,所以在药物选择上多采用药效中等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则需足量以缓解症状,抗抑郁剂也酌情应用。但长期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效果差、容易耐药,甚至出现药物过敏性头痛[11]。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药物治疗组6周后总有效率仅为62.0%,6个月后复发率高达50%,说明了单一药物治疗TTH的局限性,为了探索此类头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国内有报道采用非药物疗法即心理干预、局部按摩并联合运动模式进行综合治疗,但尚无太多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模式的差异性[12]。

一般认为,每个人体内有一种特殊模式的运动容易被感知。这种模式由各种因素决定,但是认为其与骨缝间倾斜角及硬脑膜连接处有关。大脑内膜反应区、小脑镰、小脑幕之间有张力膜[13]。位置的扭转与颅骨的运动会通过张力膜引起颅内连接位及脑腔室的改变,此种改变会影响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这是本研究中颅周肌肉放松治疗紧张性头痛奏效的病理生理基础[14]。

本研究探讨了药物+心理治疗+颅周肌肉放松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此模式兼备了药物和心理治疗的传统治疗手段,此方案中,先是少量非甾体镇痛药缓解症状、氟桂利嗪改善脑循环,接着心理干预使患者拥有良好的情感反馈,减轻患者情绪的焦虑和抑郁,不仅可改变患者对头痛的反应,还可阻止因头痛-失眠-抑郁-焦虑相互影响而造成的恶性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颅周肌肉放松治疗促进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提高头部的痛阈,促进头颈部肌肉的平衡,可减少头颈部肌肉、筋膜、颅内张力膜的过度收缩[1]。因而从根本上终止CTH。本研究治疗6周后头痛临床疗效分析,drug+phyc+phy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药物治疗及药物+心理治疗。随访6个月后各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复发率分析,drug+phyc+phys组治疗头痛总控制率高于另两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另两组。这初步证明了综合治疗模式的近中期临床治疗效果较佳。

我国基于临床的头痛流行病学研究少而不全面。东莞地区农民工数量众多,外来务工人员超过500万,长期的高强度工作状态使农民工处于亚健康状态。可能由其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条件不足等原因导致心理障碍、颅周肌肉疲劳、紧张,因而农民工群体是紧张性头痛的高发人群。本研究探讨了东莞地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紧张性头痛的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及颅周肌肉放松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模式,证实综合治疗模式可有效控制紧张性头痛的症状,并降低其复发率。TTH较佳的综合防治模式,可能有效减少患者TTH头痛次数,减少门诊头痛患者数量,减轻东莞地区经济社会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龙振钊,李巧薇,李少梅,等.1880例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20-122.

[2] Stovner L J,Hagen K,Jensen R,et al.The global burden of head-ache:a documentation of headache prevalence and disability world-wide[J].Cephalalgia,2007,27(1):193.

[3]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M].2nd edition.Tokyo:Medical College,2007:9-160.

[4] Loder E,Rizzoli P.Tension-type headache[J].BMJ,2008,336:88-92.

[5]于生元,刘若卓.紧张型头痛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08,19(6):541-542.

[6]王运锋,周冀英,柳华,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就诊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3,6(6):835-837.

[7] Bansevicius D,Westgaard R H,Sjaastad O M.Tension-type headache:pain,fatigue,tension,and EMG responses to mental activation[J].Headache,1999,39(6):417-425.

[8] Diamond S.Tension-type headache[J].Clin Cornerstone,1999,1(6):33-44.

[9]黄秀琴,张倩,杨小柳,等.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与紧张型头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5,14(6):544-546.

[10] Obermann M,Katsarava Z.Management of 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J].Expert Rev Neurother,2007,7(9):1145-1155.

[11] Allena M,Katsarava Z,Nappi G,et al.From drug-induced headache to 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A short epidemiological review,with a focus o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J].J Headache Pain,2009,10(2):71-76.

[12]陈光学,郑自龙,吴丽君,等.非药物疗法治疗32例慢性紧张性头痛[J].广东医学,2010,31(21):2839-2840.

[13] Arbuckle B E.The selected writings of Beryl E Arbuckle,DO,FACOP[M].National Osteopathic Institute and Cerebral Palsy Foundation,1977.

[14]陈光学,郑自龙,吴丽君,等.非药物疗法治疗32例慢性紧张性头痛[J].广东医学,2010,31(21):2839-2840.

(收稿日期: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