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美查时期《申报》社会新闻编辑猎奇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美查时期《申报》社会新闻编辑猎奇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申报》作为中国报业史上最为成功的商业性报纸,美查很好地运用了报纸运营之道。其深知华人办报华人看的原则,大量聘请华人主笔编辑报纸,充分把握普通市民好奇性、趣闻性的阅读心理,放手让主笔办报。从而编辑了大量带有新奇性、趣闻性又贴近市民生活的社会新闻,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也满足了读者大众化的审美心理,增长了市民的见识,达到了报纸利润与读者识见增长的双赢。

申报 社会新闻 猎奇性 趣味性 寓教于中

周玉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一、美查、《申报》与社会新闻

《申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中文商业性报纸,也是中国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发行量最大的中文商业报刊。原名《申江新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三月二十三),由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与他的朋友伍华特、普来亚、瓦基洛等4人各出资400两白银,合计资金1600两兴办。作为《申报》的创办人,美查早在同治初年就与其兄弟来到上海,从事外国洋布的进口和中国丝绸与茶叶出口等贸易。关于美查为何选择投资报业,历来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的生意“某岁折阅,思改业”,[1]所以改行办报;另一种说法则是他经营的江苏药水厂生意兴隆,资金颇为丰足,因而将部分资金投到报业当中,选择了创办《申报》。实际上,美查之所以投资办报,主要是听从了其买办江西人陈莘庚的建议。由于此时上海仅《上海新报》一家华文日报,不仅销路不错,利润好,且也为外国人所举办,因而这些因素对美查颇具吸引力。

作为商业性报纸,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商业利润。要获取利润首先须赢得读者的阅读喜爱,这样才能引起大量读者的购买欲,才能扩大报纸的销售量和影响力,并进而推动更多信息的和商业广告的刊登,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才能使读者喜欢、订阅购买报纸呢?美查办报时已在华生活多年,对中国的习俗、文化及礼仪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知道怎样使报纸获得华人的关注。那就是要从华人尤为关心的报纸内容入手,只有“优良的内容是赢得大量读者的根本,读者数量直接关系到以‘眼球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商业报纸的经济收益”。[2]1871年美查在筹办《申报》之际,就派钱昕伯到香港学习如何办报的经验,同时总结了之前已举办10年之久的《上海新报》的办报经验,从而在内容的选择与编辑上,更加注重以赢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为首要目标。

《申报》主要面向市民读者,因而在报刊编排内容与形式上,自然更多考虑广大市民的阅读需要和心理诉求,满足其好奇性、通俗化、娱乐化和贴近现实生活的阅读兴趣。这样,反映现实社会中诸如伦理道德、礼仪风俗、奇闻逸事、婚姻家庭问题等社会新闻就成为其首要选择。“社会新闻以其独有的广泛性、趣味性、贴近性,很能吸引一般市民阅读、购买。再加上受当时社会条件和报馆条件所限,社会新闻自然成为《申报》的主打产品。”[3]

社会新闻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产品,向来颇受人们欢迎。此概念涉及范畴较广,诸如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社会道德、社会风习、民情生活等,都属于社会新闻报道的范围。据《中国报学史》记载,20世纪20年代的报纸将穷困、饿死、游艺、球戏、马戏、赛枪、土匪攻城夺地、绑票劫人、集会(欢迎、欢送、追悼)、诉讼、慈善(施粥、施衣、施棺)等内容都列为社会新闻,并称社会新闻为“里巷新闻”。这些内容大多贴近普通人生活,故事发生在人们身边,因此社会新闻对普通市民极具吸引力。《申报》正是以大量贴近生活、带有趣闻性和新奇性的社会新闻编辑,逐渐扩大了读者群,在赢得读者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可谓名利双收。“可以说《申报》用浅近有趣的社会新闻报道开发了一个新的、广大的读者群,唤起了普通大众的读报欲望。使大众愿意靠拢报纸、亲近报纸、熟悉报纸。读者群的扩大也为《申报》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同时使《申报》知名度获得了极大的提升,成为近代上海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4]

二、《申报》早期社会新闻内容编辑猎奇性

《申报》创办之初,延聘浙江人赵逸如为买办、蒋芷湘为主笔,后来由于各种缘由,人员虽有所更换,但主笔一直都由中国人担任,其他工作人员如记者和编辑也大都为中国人。《申报》办报人为华人,针对的读者也是华人,其性质属于外国人在华举办的华人报纸。这也使得它与由西方传教士主笔的华文报刊在内容定位上有很大的不同。教会报纸虽说也刊载一些时事新闻,但其主要注重对信教者的宗教宣传,而不是如《申报》“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惟华人,于西人犹何依恃乎”。[5]因而其新闻内容也更注重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新闻标题和主题也更重视中国人的阅读心理。长期以来,国人喜好“传奇”与“志怪”的大众阅读偏好,对《申报》早期社会新闻的猎奇性编辑有直接影响。《申报》的早期社会新闻大量采用搜奇志怪手法,市井传说、奇闻轶事、逸闻趣事等都打上了明显的猎奇性烙印。

《申报》在多期《本馆告白》《本馆自叙》《采访新闻启》《本馆自述》中都表明了猎奇性这一办报方针,并多次对此进行了阐释。如《申报》在1872年创刊,在《本馆告白》曰:“今天下可传之事甚多矣,而湮没不幸者比比皆是。其故何欤?盖无好事者为之纪载,遂使奇闻逸事阒然无称,殊可叹惜也。……求其纪述,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并在《本馆条例》中表明得更加清晰:“启者新闻纸之设,原欲以辟新奇广闻,冀流布四方者也。使不事遐搜博采,以扩我见闻,复何资兼听并观以传其新异,是不可徒拘拘于一乡一邑也。”[6]其中“新奇广闻”“ 遐搜博采”“传其新异”等关键性词语都表明了《申报》新闻编辑的猎奇性原则。在随后的《申报新报缘起》中又阐述了其办“新报”的缘由,即“吾申新报一事可谓多见博闻而便于民者也”,同时再次强调了社会新闻编辑“新”“奇”“广”的原则。“仆尝念中华为天下一大邦,其间才力智巧之士,稀奇怪异之事几乎日异而岁不同,而声名文物从古又称极盛……惜乎!闻于朝不闻于野,闻于此不闻于彼,虽有新闻而未能传之天下尤可异者。……是故新闻者,真可便民而有益于国者也。”[7]“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因此通过新闻纸的“遐搜博采”,才能“博闻便民”,可谓于国于民皆有利也。又如1872年《本馆自述》中对其他报纸搜奇猎异甚为羡慕,如其所言粤东新闻报“网罗轶事,采访奇闻,论可解颐”,沪上字林馆“寻奢富有点缀生新,真无美之不至奉,亦有奇之必录”。[8]随后更是在多日出版的报纸中表明,“以录订骖鸾,广采遗问于桑峤;词吟打鸭,博搜轶事于枫泾”;[9]又如“凡有奇闻要事,耳目所周者,妄不毕录”“于各都会延请中士搜剔新奇,访求利弊”[10]“博采奇闻,万象维新”“不惮旁搜而远访”。[11]正是在猎奇性社会新闻编辑原则指导下,《申报》编辑了大量带有新奇性、趣闻性又贴近市民生活的社会新闻,既丰富了报纸的内容,也增长了市民的见识,达到了报纸利润与读者识见增长的双赢。

在《申报》社会新闻编辑猎奇性方针的指引下,早期社会新闻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下面从早期《申报》择其部分新闻标题及内容加以简要说明(以1872-1874为对象)。

1. 奇闻传说。这类新闻数量颇多,这是与“博采奇闻”理念直接相关的。如《汉口奇闻》(《申报》1872年四月十五)述汉口一奇事:掘地得一石窖,中有米二千余石,石碑云乃三国鲁子敬藏米。米历时二千余年不霉变,真乃奇事也?类似这样的还有:《记清河异事》(1872年四月二十一)、《一睡七十年》(1872年四月二十二)、《遍奸缢鬼》《鸡异》《黄鱼胎生》(1872年四月二十八)、《西湖异事》(1872年四月三十)、《胎异》(1872年五月初二)、《纪观世音咒灵验事》(1872年五月十二)、《蟹佛》《秃龙变异》(1872年五月十四)、《金华兰溪六月飞雪》(1872年六月三十)、《鬼讨房饭钱》《山狗移祸》(1872年六月十九日)、《嫁鬼奇闻》(1874年四月初十)、《宅异》(1874年四月二十七)、《败钮成鳖》(1874年五月初四)、《韶城蛇异》《贞节获报》(1874年五月初七)、《异蛇抱怨》(1874年五月初十)、《志异》(1874年五月十一)、《狐仙》《异事纪闻》(1874年五月二十)、《牛异》(1874年五月三十)、《刘大力冥中报德》(1874年六月十一)、《笛中奇遇》(1874年六月十五)等。如此奇闻传说故事可谓每日报纸都有,很能满足读者的好奇搜异之心。(注:时间皆用农历,下皆同此)

2. 因果报应,善恶皆报。在这类新闻故事中,也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如《完人夫妇得善报》(《申报》1872年四月二十三)、《寺僧淫报》(1872年三月二十九)、《匿财害命》《且物雷击》(1872年四月初二)、《盗嫂受谴》(1872年四月初五)、《间人婚姻获谴》(1872年四月十六)、《雷击不孝》(1872年四月十七)、《杀生孽报二事》(1872年四月二十八)、《阴刻现报》(1874年四月十四)、《电击隐恶》(1874年五月初四)、《巧报善良》、《惩责贪夫》(1874年五月初十)等。这些新闻故事既奇特,又符合中国社会普通人的道德价值观,正所谓为善为恶皆有报,颇具教化劝说之义。

3. 市井轶事趣闻。如《选香港三月十九日新报》(1872年三月二十三)述“被拐,而后骨肉团圆”之事;《吴书卿轶事》(1872年三月二十九)记奇人轶事。类似者如《寺僧坐关》(1872年四月初五)记奇僧坐关,男女膜拜;《瞽女捐设医院》(1872年四月初八)记一瞽女因己失明,而怜悯其他失明者,自己捐设医院救助,可谓奇女子也。还有许多有关社会风化和教化,如《二人摸乳被枷》(1872年四月二十九)、《二人共娶一妇》《鬻拳贻笑》(1872年四月三十)、《骈头剪》《少年怕妓》(1872年五月初五)、《藏奸薮》(1872年五月初六)、《孝子水小记》(1872年五月十五)、《少年窃烟枪》《雄酒精毙二子》(1872年五月二十七)、《老翁风臂》(1872年五月二十八)、《捕头为贼诡计所卖》(1872年六月初八)、《学究好色》《十八钱毙一命》(1872年六月初十)、《尼持戒行》(1874年四月十三)、《脱衣妇》(1874年四月十五)、《白衣寺僧》(1874年四月二十八)、《贞节获报》(1874年五月初七)、《捕猫败兴》(1874年五月初九)、《活门闩》(1874年五月二十)、《误尼为僧》(1874年六月初四)等。这些发生在市井里巷的新闻因为贴近市民生活,且俗异有趣,因而也很受市民读者的欢迎。

上述三类社会新闻仅为大致区分,实际上这三类新闻也有很多交集的地方,如传奇性、寓教于中基本融于每一社会新闻中。由于编辑强调的猎奇性原则,社会新闻带有很强的传奇性、趣闻性,更为贴近现实生活,因而对读者颇有吸引力,也逐渐赢得了广阔的读者市场。

三、《申报》早期社会新闻编辑猎奇性背景分析

《申报》创刊之初,原始资本为美查四人合股的白银1600两。美查经营《申报》仅有16年时间,就创造了回归英国时个人收回股份10万两与公司尚存资本30万两的辉煌经营业绩。这是与其善于坚持正确的办报宗旨与先进的报刊市场经营之道息息相关的。美查在中国经商多年,深谙在华的经营之道,更通过考察与学习,深知怎样的新闻产品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贴近读者的心理。为迎合中国人猎奇心理,他在办报中很好地贯彻了“华人办报华人看”原则。正所谓“为了要盈利,就必须在新闻、广告等各方面满足读者的广泛需要;为了深入社会,就得了解读者,研究读者,适应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读者的心理”。[12]其中,社会新闻编辑注重猎奇性原则也是《申报》善于走本土化、大众化道路的突出表现。

为更好地践行猎奇性方针,《申报》从办报宗旨、编辑队伍、读者市场等诸多方面进行适当把握,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 读者市民化,促使《申报》社会新闻内容编辑注重搜奇猎异、趣味通俗。上海是中国近代最为重要的经济贸易中心,随着上海经济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开埠通商之后,外来人口大量增加。据有关资料介绍,上海县的人口从1852年的54万余人,增加到1910年的128万余人,净增74万人。[13]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外地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尤其以江苏、浙江、广东人为多,还有从北方、西北、西南等地迁入的移民。由于上海是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他们很快融入社会之中,成为从事商业贸易、作坊加工以及服务业的主力军。他们所需要的文化消遣自然以通俗化、传奇性、趣味性为主,加之生活在社会中下层,受到上层人的欺侮以及外国洋人的轻视和压迫,因而迫切希望有媒体能够表达其精神诉求,获得情感的共鸣与慰藉,如前所述《本馆告白》与《申报新报缘起》多次申明了这一原则。为更清晰地说明新报宗旨,《申报》还特意撰文以示区别于京报和邸报。如《邸报别于新报论》曰:“中国之邸报与之别者,邸报之制但传朝廷之政事,不录闾里之琐屑而已。故阅之者学士大夫居多,而农工商贾不预焉;反不如外国之新报,人人喜阅也。是邸报之作成于上,而新报之作成于下,邸报可以备史臣之采择,新报不过如太史之陈风,其事虽殊其理则一,其法虽异其情则同也。”[14]其“农工商贾预”“成于下”的表述清晰地表达了办报的读者定位。何以《申报》社会新闻内容编辑注重满足市民的好搜奇猎异、好通俗趣闻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2. 编者本土化,大多传承传统志怪记异法。《申报》在1875年5月10日(九月三十日)《论本馆作报本意》曰:“所卖之报张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恃者唯华人,于西人犹何依恃乎?”文中所言表明其面对的读者主要为华人群体。而要更好地满足读者,还需了解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诉求和阅读兴趣,相较而言,华人自然更了解华人。因此,美查大量任用华人为其办报,“秉笔者皆华人也”。[15]让他们根据中国读者的口味办报,在办报当中主动应对外来的麻烦,保护华人主笔。且应聘《申报》的华人不用信教,工作待遇优厚,还可自由著述,又不耽误其春帏秋试和仕途进取,这对广大士子而言,颇具诱惑力。因而《申报》招揽了一大批当时有名的才子文士。如《申报》开创时期的总主笔蒋芷湘就中过举人,他在担任总主笔12年之后又考取了进士;后任主笔的钱昕伯,有“神童”之誉的何桂笙、当过知县的沈定年、做过曾国藩部下幕僚的吴子让等人,都做过《申报》的主笔,且都是秀才出身。生活在洋场的文士,不仅关注当前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由于长期浸染于民间生活,对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陈规陋习也体会深切。因而在撰写、编辑社会新闻时,谙熟市民的阅读心理和兴趣爱好,大量采编具有传奇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市井逸闻等新闻内容。

加之主笔大多为秀才或举人出身,长期接受的是传统文学与文化教育。而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和小说都喜以传奇志怪手法,这对《申报》主笔编辑早期的社会新闻影响很大,这也是为何带有传奇志怪色彩的市井传说、逸闻趣事等大量刊登的重要缘由。因此《申报》在《本馆告白》中曰:“博览鸿儒,通时硕彦,或得之于阅历沿革参稽;或证之以史书讲求切实;或事可资夫鉴戒不徒夸干宝搜神;或言实妙夫新奇竟可抵虞初作志。”[16]

3. 办报践行“谋利而兼仗义”宗旨,尊重华人文化心理。《申报》坚持“谋利而兼仗义”的办报宗旨。虽作为民营的商业报刊,从创办开始就明确了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但并不是为“谋利”“营生”而“忘义”。在《论本馆作报本意》一再强调了要坚持谋利而兼仗义的宗旨,虽“疏义以仅谋利者或有之;其谋利而兼仗义者亦有之”,但“若本报之开馆,余愿直言不讳焉,原因谋业所开者耳。但本馆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原自伸其不全忘义之怀也”。因此,《申报》不屑于为“媚阅报者,多销报张”,“自欺自害实莫大于此矣”,而是“劝国使其除弊,望其振兴是本馆所以为忠国之正道!”[17]在“谋利而兼仗义”办报宗旨下,编务人员聘请中国文士,能够保证报纸在内容的编辑上站在华人立场,从而反映他们对国家民生的关切之心、对民俗陋习的厌弃之情,以及对市井善恶行为的褒贬态度。具体呈现在早期编辑的社会新闻内容上,则是以惩恶扬善为主题,大力褒扬市井奇人的孝行忠义,惩治贪婪小人的不良行径,对社会风习的转变有一定的教化劝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M]. 长沙:岳麓书社,2011:66.

[2] 罗国干. 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之道――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之一[J]. 广西大学学报,2006(6).

[3] 彭巍然. 美查时期《申报》社会新闻特色评析[J].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41-42.

[4] 王晴晴.《申报》办报理念之民生关怀――对30年代《申报》社会新闻透视[D]. 长春:吉林大学,2009:5.

[5] 论本馆作报本意. [N]申报,1875-05-11(九月三十日).

[6] 本馆条例[N]. 申报,1872-04-30(三月二十三).

[7] 申报新版缘起[N]. 申报,1872-05-06(三月二十九).

[8] 本馆自述[N]. 申报,1872-05-10(四月初一).

[9] 本馆告白[N]. 申报,1872-05-16(四月初七).

[10] 本馆告白[N]. 申报,1872-05-19至5-30(四月初十日――二十一日).

[11] 采访新闻启[N]. 申报,1872-05-31、06-01(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

[12] 秦绍德. 上海近代报刊史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8.

[13] 唐振常. 上海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44.

[14] 邸报别于新报论[N]. 申报,1872-07-14(六月初八).

[15] 本馆自叙[N]. 申报,1872-08-13(八月初七).

[16] 本馆告白[N]. 申报,1872-05-17(四月初八).

[17] 论本馆作报本意[N]. 申报,1875-05-10(九月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