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术审美特征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把握美术的审美特征,对于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美术欣赏,既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意义,又具有实践导向意义。本文从造型性、永固性、再现性三大理论层面,对美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美术;审美;特征;造型;永固;再现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081-01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篆刻、工艺美术乃至建筑设计、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等)。
把握美术的审美特征,对于美术创作、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均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导向意义,可以从更高的美学层面上观照、提升其美学品格。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美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索,对美术的审美特征这一重要艺术命题发表几点浅见,以与美术人共同讨论、共同分享。
具体而言,美术的审美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解读―
造型性
美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造型性。“美术”一词,又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性是美术的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所谓“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①例如绘画,就用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维空间(平面)里塑造形象;书法也是在二维空间(平面)运用笔墨、布白、结构、章法等艺术语言,塑造文字形象,表现神采、气韵;摄影也用影调、色调、构图等艺术语言,同样在二维(平面)空间塑造艺术形象;雕塑则用泥、石、木、金属等材料,在三维(立体)空间塑造形象。所有的造型艺术,无不通过具体形象的造型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段和基本审美特征。用通俗一点的话说,所有的美术,都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之“型”为重要的审美特征。
美术的造型性审美特征,要求美术家要注意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动感人的人物或事物的外部特征―造型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表现人物或事物的外形为自己的特长,并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名作《蒙娜丽莎》,据史料所载,是画家受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人佐贡达委托,为其妻所画的一幅半身肖像画,又有学者考证,该画是画家以自己的情人为原型而画的,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生活中选取原型。因该画画出了青年女性含蓄的笑容,故艺术史上被誉为“永恒的微笑”。又如我国清末画家任颐,就有惊人的形象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在他年仅10岁时,一次他单独在家,适逢父亲的一个朋友来访,因见不到任颐父亲,便很快告辞,任颐就用纸笔把来客的模样画下来,他父亲归家看到画后,立刻认出了来访者是谁。由此可见,造型性作为美术的审美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永固性
美术的另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永固性。
美术必须采用物质材料与艺术语言,将事物发展变化的瞬间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永久性欣赏,甚至流传百年千年。这些美术品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例如西班牙、法国等西方国家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史前时代的雕塑品《奥林多夫的裸女》、《持兽角杯的妇女》等,距今匀有上万年的历史。我国内蒙阴山地区发现的岩画,距今也有上万年的历史。
当然,世间的万物都是一分为二、辩证统一的整体。美术的永固性审美特征,是与它的瞬间性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美术作品是选取人物或事物的瞬间形态而被固定下来的,这就要求美术家以静显动、以不变显万变,善于寻找恰当的表现方式,在动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种瞬间形象,然后再将其固定下来。例如古希腊阿格桑德罗斯、波利多罗斯、阿塔诺多罗斯联合创作的雕塑作品《拉奥孔》,取材于古希腊诗歌《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叙事诗中的情节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作战,十年不分胜负,后来希腊人巧用木马计,攻入特洛伊城,该城祭司拉奥孔,事先曾向特洛伊人提出过警告,但他此举违背了神的意旨,所以宙斯便派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活活绞死。雕塑《拉奥孔》选择的恰恰是拉奥孔父子三人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最后一瞬的形象,表现出人物激情的顶点,达到了“寓动于静”、“寓瞬间于永固”的至高境地。又如我国画家罗中立创作的《父亲》,也选取了勤奋、慈祥的父亲的瞬间形象,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永恒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永固性作为美术的审美特征,既是重要的,又是辩证的。
再现性
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空间(平面或立体)形象,因此再现性自然也是美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美术家都十分注重再现生活中的形象,并以写生、速写作为素材的积累,这无疑都是正确的。
许多成功的美术作品,也的确以再现性为基本审美特征。例如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就再现了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神圣的历史瞬间,成为史诗性作品。又如摄影作品中《二次大战时的邱吉尔》、《》等,更凸显出美术作品再现性的审美特征。
当然,这种再现性也是与表现性辩证统一的,即通过再现性体现表现性内涵―表现美术家主观的思想、情感、意愿。正如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所说:“艺术作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要高一层。例如一幅风景画是根据艺术家的情感和识见描绘出来的,因此,这样出自心灵的作品就是要高于本来的自然风景。”②例如我国国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就分别寄托了画家的情感、情操、志向、志趣,达到了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结合。
由此可见,再现性作为美术重要审美特征,也是辩证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德]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