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鼻内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的临床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治疗上颌窦疾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本术式对患者术后鼻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98例上颌窦病患者共236侧,治愈179侧,好转40侧,无效17侧。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适用于慢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手术治疗,有较大的临床实用意义。
【关键词】 鼻内镜; 改良; 上颌窦开放术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12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9.060
上颌窦自然开口位于中鼻道筛漏斗的底部,是上颌窦向中鼻道引流的通道,也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一个组成结构。因窦口鼻道复合体包括中鼻甲、钩突、上半月裂、前筛房、筛泡、额隐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门,为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通气、引流的共同通道。临床常因此解剖变异或病理改变导致鼻窦炎发生,尤其是上颌窦炎。因此手术改善该处解剖变异或去除病理改变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能很好的做到这点。从2011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治疗上颌窦疾病198例患者共236侧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7月-2013年12月患上颌窦疾病住院患者198例,共236侧。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治疗,术后追踪随访0.25~2.80年。本组198例患者,共236侧,其中男114例136侧,女84例100侧,年龄13~85岁,平均45.1岁。病程0.2~50年。所有患者以上颌窦发病为主,多数以单侧为主,少数为双侧发病;有部分患者合并轻微筛窦炎,但无需手术开放筛窦。临床表现有:鼻塞,流脓涕,涕中带血丝,鼻腔有豆渣样物,鼻闻臭味,嗅觉下降,咽喉有痰,头晕,头痛,面胀,耳鸣,耳塞等。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可见:患侧鼻腔黏膜充血或苍白、肿胀,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豆渣样分泌物或黄色干酪样物。部分患者鼻中隔向患侧偏曲,鼻腔狭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鼻窦CT检查,其CT片可呈不同程度的慢性上颌窦炎表现,其中部分患者CT检查有上颌窦窦腔密度增高,且密度不均匀,其间可见钙化斑点,有的患者可见鼻窦骨质破坏,窦口扩大,窦内高密度影突向中鼻道。部分患者鼻中隔向患侧偏曲,鼻腔狭窄。
1.2 方法
1.2.1 术前处理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并完善血常规、血型、凝血四项、肝肾功能、血液传染病排查、心电图、胸片、鼻窦CT等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方可手术。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窥镜下改良式上颌窦开放术,合并鼻中隔偏曲导致鼻腔狭窄,影响手术进行的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麻醉方法一般采用表+局麻,儿童或不合作的成人则应用全麻;手术操作过程:局麻者于0°鼻内窥镜导引下,以2%丁卡因20 ml+0.1%肾上腺素2 ml棉片作双侧鼻腔表面麻醉二次,取出棉片后,检查双侧鼻腔、鼻咽部,以1%利多卡因+适量0.1%肾上腺素作患侧钩突、中鼻甲及蝶腭神经局部浸润麻醉;全麻者于0°鼻内窥镜导引下,以生理盐水20 ml+0.1%肾上腺素2 ml棉片作双侧鼻腔收缩,取出棉片后,检查双侧鼻腔、鼻咽部,了解是否有鼻咽肿物,鼻中隔是否偏曲,钩突是否外移等的具体情况;在注意保留前上半部分钩突的前提下,以小镰刀于钩突中部水平切断钩突,再向下切除后下部1/2钩突,尤其注意清除钩突尾部,钳除钩突尾部骨质,此时一般可见到上颌窦自然开口,若见不到可以弯吸引管或有角度的咬钳探查上颌窦自然开口,确定上颌窦开口后,以切割吸引器切除窦口前、后部及上部炎症黏膜、肉芽组织,尽量保留上颌窦自然开口下缘,扩大上颌窦开口至直径达1~2 cm,此时改用45°鼻内窥镜可清楚窥见上颌窦内病变情况,可有豆渣样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或窦壁黏膜炎性水肿、肉芽增生、囊肿及息肉样变等,以吸引管吸除脓性及液性分泌物,再以切割吸引器清除病变的炎症组织及囊肿、息肉等病理组织,达到彻底处理窦内病变的目的。若筛泡肥厚、息肉样变等影响上颌窦口引流,则清除以有利上颌窦开放引流,否则无须处理筛泡;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术以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1]。单纯开放上颌窦者填塞术侧鼻腔以止血;开放上颌窦并行鼻中隔矫正者行双侧鼻腔填塞止血。术毕。
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及促进纤毛移动、排出鼻窦分泌物的药物,2 d后停用止血药,分次拔出鼻腔填塞物;全部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上颌窦慢性炎症性疾病或上颌窦真菌性疾病或上颌窦良性病变。术后1周行鼻内镜下鼻窦冲洗,清除鼻腔、鼻窦分泌物,保持鼻窦引流通畅;观察1 d,无特殊情况可出院。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生素、吉诺通等促排药及治疗鼻窦炎的中成药、鼻腔局部以鼻朗、布地奈德等喷雾治疗2~3 个月;每2周复诊行鼻内镜检查,冲洗鼻窦,清除鼻腔、鼻窦炎性分泌物及伤口肉芽等病理组织,尤其注意清除上颌窦口炎性组织,保持窦口通畅;注意有无鼻腔粘连等病理改变,若有须分离粘连保持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通畅。采用该术式治疗的患者术后鼻内镜处理最少6次,并继续定期复诊至鼻窦开放引流通畅,鼻腔鼻窦黏膜上皮化良好,窦内无炎症分泌物为止,至少需要随诊半年。若患者病理为真菌性上颌窦疾病则术后尽量不用抗生素,而改用清热解毒中成药,冲洗鼻窦时可加用抗真菌的溶液,且复诊及行鼻内镜下鼻窦冲洗的次数须适当增加,以保障鼻窦鼻腔通气引流通畅。同时嘱患者加强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2 结果
经随访0.25~2.8年,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按1997年海口标准,本组196例患者共236侧中,治愈179侧,治愈率75.85%(179/236),好转40侧,好转率16.95%(40/236),无效17侧,无效率7.20%(17/236)。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