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直肠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结直肠癌作为一类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越来越受到医生重视,本文总结结直肠癌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工作明确研究方向,但是鉴于人体基因的复杂性,其研究技术也日新月异,目前得到广泛认可应用的是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但是还需要针对每种技术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图分类号 R57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58-03
doi:10.14033/ki.cfmr.2015.13.07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状况。有一项2008年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达120万以上,其中死亡病例约占49%[1]。与2002年全球统计数字比较,结直肠癌发病例数攀升,在男性中已超越胃癌位列第3位,女性中超越宫颈癌位列第2位。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结直肠癌的筛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呈下降或稳定趋势[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和基因组单倍体图谱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Hap Map Project)的完成和实施,以及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疾病遗传基因方面的研究日益完善[3]。1996年Lander正式指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开启了新的分子标记时代[4]。SNP数量多、分布广,利于快速、大范围筛查。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疾病病因、基因与药物代谢和敏感性的关系、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锁定高发人群,做好预防工作,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主要目的就是系统总结SNP的研究进展,为以后的工作明确研究方向。
1 SNP的研究进展
1.1 SNP概述
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属于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0%以上。通常引起SNP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单个基因的转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或者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替代;另一个是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变换。转换与颠换之比约为2∶1:且以CT最为多见。SNP大量存在于人类基因组,可出现在基因序列的不同部位,虽然编码区的变异率很低,但对疾病的研究最有意义[5]。编码区的SNP(coding SNP,cSNP)分为两类,包括同义cSNP(synonymous cSNP)以及非同义cSNP(non-synonymous cSNP),目前对cSNP的研究备受关注。
1.2 SNP研究方法
SNP的研究方法日益完善,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GWAS指的是对个体中能发现的SNP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析,找到与疾病有关的位点,重点研究分析验证,其特点为大样本的人群、全基因组[6]。从2005年起,研究者陆续报道了视网膜黄斑、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糖尿病、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自闭症等几十种疾病的关联分析结果,均取得重大进步[7-10]。其中,SNP检测分析方法,传统方法有单链构象多态性、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等等.这些传统方法虽广泛应用过,但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过分依赖于凝胶电泳技术,准确率不高,操作繁琐,对象比较局限等[11-12]。要想在SNP的研究上取得更大进展,这些缺点均需要克服。另外,高通量SNP检测技术有基因芯片、多元焦磷酸测序进行SNP的鉴别[13]。Taqman探针技术有同时应用杂交和荧光检测技术,在PCR技术中对同一目的SNP位点设计两端分别标记有报告荧光集团和淬灭荧光集团的两对探针,若探针完整,则报告荧光集团所发出的荧光信息会被淬灭荧光集团吸收,最后应用荧光检测技术检测荧光信息来进行基因分型。该技术虽然操作灵活,但是针对的对象目的SNP位点相对局限,无法发现未知的SNP位点。而且随着操作对象的复杂性增加,相对的准确率却下降[14]。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在应用PCR技术扩增后的目标DNA上进行延伸,该处所需的引物在5’端加入了生物素,其目的为纯化延伸的DNA产物。把产物和芯片基质相结合,并通过质谱仪作用,产生有不同飞行时间的单电荷离子,通过复杂分析后确定SNP分型[15]。该技术无需杂交,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速度快,但其难点在于加强分离纯化操作技术。
2 结直肠癌SNP研究进展
2.1 DNA修复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关联
在很多不利的危险因素作用下,人体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等改变。此时需要做的就是修复突变的基因,预防基因异常改变。一些重要的DNA修复通路有: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和DNA双链断裂修复(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DSBR)。
2.2 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多态性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机体细胞发生异常后,需要通过周期调控、加速凋亡来加强防御工作。所以,两项指标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联。
2.2.1 TP53基因 TP53是抑癌基因之一,通过基因修复、加速凋亡等作用控制基因变异,降低病变发生的危险性。突变的TP53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在功能与结构上存在一定缺陷,失去了原有的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反而促进恶变的发生。目前诸多TP53基因的多态位点中,以rs1042522多态的研究最受学者关注,而结果却不尽相同,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2.2.2 Caspase凋亡通路基因 Caspase基因主要功能是通过介导级联水解活化过程,实现细胞凋亡。Theodoropoulos等[16]通过对40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480例健康对照的研究发现Caspase9-1263 A>G多态性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2.2.3 转化生长因子家族基因 TGF-β属多肽类细胞因子的一种,主要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调控细胞生长以及凋亡等作用。现在的研究热点主要是TGF-β1基因、TGF-β R1和GF-β R2等基因。
2.2.4 炎症通路基因 很多肠道炎性疾病可发生癌变,而与炎症有关的主要是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种类很多,可参与很多反应。其中,IL4、IL4R、IL6、IL8、IL10、IL16等基因均是研究热点。Zhang等[17]综合7个流行病学研究进行Meta分析,认为IL-10 rs1800872位点多态性增加欧洲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但未见IL-10 rs1800896位点多态性与CRC相关。目前认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病患者IL-6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利于血压的控制[18]。
3 展望
在临床上,得同一疾病的患者,应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后预后也不尽相同。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遗传基因不同。以往,临床评估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主要根据的是患者年龄、肿瘤形态、病理分期等。后来有发现TP53基因突变等基因变异也严重影响结直肠癌的预后,但这些因素不能直观的反应个体差异。所以,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找到既能反应个体差异,又能供临床参考制定个人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的标志物等。在这一急切需要背景下,很多学者对SNP和结直肠癌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此外,SNP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病因等方面的研究也找到了突破口。但是鉴于人体基因的复杂性,SNP位点的获得有一定难度,其研究技术也日新月异,目前得到广泛认可应用的是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但是还是需要针对每种技术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Jemal A,Bray F,Center M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5):69-90.
[2] Center M M,Jemal A,Smith R A,et al.Worldwide varia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J].CA Cancer J Clin,2009,59(6):366-378.
[3]王宁,孙婷婷,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7):515-520.
[4] Kruglyak L.The use of a genetic map of biallelic markers in linkage studies[J].Nat Genet,1997,17(1):21-24.
[5] Sherry S T,Ward M H,Kholodov M,et al.dbSNP:the NCBI database of genetic variation[J].Nucleic Acids Res,2001,29(1):308-311.
[6] Hardy J,Singleton 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and human disease[J].N Engl J Med,2009,360(17):1759-1768.
[7] Klein R J,Zeiss C,Chew E Y,et plement factor H polymorphism in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J].Science,2005,308(5720):385-389.
[8] Burton p R,Clayton D G,Cardon L.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14,000 cases of seven common diseases and 3,000 shared controls[J].Nature,2007,447(7145):661-678.
[9] Easton D F,Pooley K A,Dunning A M,et al.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novel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J].Nature,2007,447(7148):1087-1093.
[10] Tomlinson I,Webb E,Carvajal-Carmona L,et al.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can of tag SNPs identifies a susceptibility varia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at 8q24.21[J].Nat Genet,2007,39(8):984-988.
[11] Myers R M,Maniatis T,Lerman L S.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ingle base change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J].Methods Enzymol,1987,155(5):501-527.
[12] Gaudet M,Fara A G,Beritognolo I,et al.Allele-specific PCR in SNP genotyping[J].Methods Mol Biol,2009,578(15):415-424.
[13] Royo J L,Hidalgo M,Ruiz A.Pyrosequencing protocol using a universal biotinylated primer for mutation detection and SNP genotyping[J].Nat Protoc,2007,2(7):1734-1739.
[14] Shen G Q,Abdullah K G,Wang Q K.The TaqMan method for SNP genotyping[J].Methods Mol Biol,2009,578(21):293-306.
[15] Oeth P,del Mistro G,Marnellos G,et al.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genotyping using single base primer extension coupled with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ssARRAY)[J].Methods Mol Biol,2009,578(23):307-343.
[16] Theodoropoulos G E,Gazouli M,Vaiopoulou A,et al.Poly-morphisms of caspase 8 and caspase 9 gene and colorectal cancer susceptibility and prognosis[J].Int J Colorectal Dis,2011,26(9):1113-1118.
[17] Zhang Y M,Zhou X C,Xu Z,et al.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association of two polymorphisms in the interleukin-10 gene promot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J].Genet Mol Res,2012,11(3):3389-3397.
[18]杨仕强,易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35-36.
(收稿日期:2015-01-03) (编辑:黄新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