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以戏化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以戏化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10月,中国戏曲学院迎来了六十周年校庆。在随后开展的“全国戏曲学校校长论坛”上,我有幸听到了赵景勃教授的“以戏化人”的精彩论断。赵景勃教授说,戏曲本身是文化,可以以戏化人。戏曲不仅育化着台下的观众,也在育化着台上的演员。戏曲有很多滋养人的因素,主要有:国学滋养,历史传导,道德教化,意志锤炼。德育课应该深入专业领域,应该强调一句戏曲谚语:功保戏,德保人。思想教育工作不是单一的,应该从整体上营造良好的育人教育。他提出了建设“四国”的校园文化,即国学,国戏,国艺,国术的育人氛围――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回到湖南后,我对这段话始终不能忘怀。下面,我借赵景勃教授的这番话,也谈谈我对 “以戏化人”这句话的看法:

一、“以文化人”、“文以载道”

说到“以戏化人”,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周易》上的一句古训――“以文化人”。“以文化人”的意思就是用文化去感化人,唤起人的良知,让人学得道理。这里的“文化”是人们一种精神追求,它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可以是学术思想、可以是科学技术,也可以是文化艺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词里了解到另一层含义:文化的功用价值是“化人”。文化是有其价值的,每一种文化,它的存在和兴盛不是因为它形式的华美,而必定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赋予了文化灵魂,没有了它们,文化只是一种形式,一副躯壳。这又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有相似意义的词:“文以载道”。

中国自古以来是崇尚“文以载道”的。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提出要“文以明道”。因为反对唐宋前期和之前过于华丽而内涵不足的浮华诗赋风格,韩愈、周敦颐提出了“文以贯道”,“文以载道”的思想。“文以载道”的意思就是: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传道义、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如果仅仅是文辞华美绮艳,而缺乏内涵,这样的文章将“行之不远”。这段话运用到今天,就是文艺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手段,更是一种宣传教化的工具,它要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说通俗了,就是要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而戏曲这一宋元时期就开始兴起的艺术,作为具有明显中华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和文化。戏剧,也正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体现。

二、“戏大于人”、“戏大于天”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艺术传统之一,戏剧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豫剧的醇厚宏美、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观众记住了常香玉、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出戏,其背后的团队也是至关重要的。剧本、音乐、舞蹈编排等都是保证一出戏成功的重要因素――戏是这个团队的结晶和付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戏是大于个人”的。

豫剧大师常香玉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叫做“戏大于天”。现在,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搞戏曲表演的人把这句话叼在嘴边。外人可能不能理解,戏不就是个饭碗吗?戏它怎么能比天还大呢?但我们自己知道,戏曲对我们来讲,意义非凡。我们搞戏曲的天天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是我们的饭碗不假,它更是我们的兴趣爱好、是我们的劳动结晶、是我们的精神寄托、是我们一生奋斗的目标、是我们的生命!常香玉大师的戏剧路程很多人都了解,浓缩成两个字:苦、难。学戏难,因为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唱的也艰难。但是她依然坚持下去了。她的戏剧之路,是很多学戏剧的人的缩影。我们坚持学戏、练功,不也正是秉着这种“戏大于天”、“戏大于命”的信念么?

三、“人大于戏”

有人会说,你不是说“戏大于人”吗?怎么又“人大于戏”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有位著名思想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艺术是靠人演绎的,不同的人,演绎出的艺术不同,对观众或读者的影响也不同。好人演绎的戏,可能会对观众产生好的影响;坏人演绎的戏,也可能会对观众产生坏的影响。戏靠的是人,观众看的戏,是由演员和创作团队表现出来的戏。戏作为一种文化,也是一个艺术载体,其艺术内涵是人赋予的,是演员表现出来的。一个好演员往往能把一出戏推向顶峰,一个坏演员也能把一个好本子彻底演砸。这也是为什么有演技、唱功好坏之分了。没有人,戏也只是一个空壳,一个架子罢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大于戏的。

四、“以戏化人”

前面我们说到,演员的好坏会对戏造成影响,其实,这也会对观众的思维造成影响。

作为一种群体欣赏艺术,观众融入艺术中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剧中的角色相对比或融合,一个道德败坏的演员会不自觉地对观众造成不良的引导。这也引发了我们对演“戏”人行为与道德的思考。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伴随着这些的还有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疏离、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道德良心的渐行渐远。我们在艺术界也看到,有些业内人士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忘记了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为了钱,无限度地迎合、迁就,放弃了自己的坚守。”这不仅是艺术家道德的缺失,也是对观众审美和情趣的不利引导,对艺术本身更是一大损害。正如一位戏曲界人士所说:我们的艺术就是最大可能地带给观众积极、健康、有意义的东西,这样观众才能得到有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而“以戏化人”,其道理和“以文化人”类似,就是用戏剧去感化戏曲人、感化观众。

因此,如何引导、教育新一代戏曲人,将中国戏曲的刻苦努力、不怕苦难、敢于坚守、勇于承担责任的这份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说到最后,我想到民间的一句俗语,叫做“人生如戏”。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开始拉幕上演属于自己的戏。而我们戏曲界还有一句话反过来说,叫做“戏如人生”。对于我们搞戏曲的人来说,每一出戏都是一种人生,我们在戏里扮演每个角色的同时,也在体验一种别于现实的人生意味。一个角儿,一出戏,一种人生,我们在演绎别人的生活的同时,也在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种价值追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追求卓越,不厌平凡”的心态,一切从刻苦学习、勤学苦练开始,不仅要苦练戏剧的基本功,更要从戏剧中汲取营养,对自己的精神和道德百般锤炼。正如先生所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加强自己的社会道德心和责任感,是对每个戏剧人的精神要求。一个在精神境界上有追求的人,其对艺术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和美丽,其艺术境界才能得到升华,正是“文”可化“人”,“人”亦可化“文”,“戏”可化“人”,“人”亦可化“戏。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