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也谈“冬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也谈“冬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月号《花木盆景》杂志刊载黄国振先生的《关于“冬荷”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诸多与我们所知事实不符。我们相信学术问题越辩越明,是非问题则凭事实说话。关于《我见》一文,愿与黄先生商榷。

第一,“从网上看到我国航天育种,通过莲子航天搭载已迅速育成‘太空冬荷’,并认为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冬天开花的荷花的历史。”这是子乌虚有的。

《我见》开头便提起王其超、张行言在广东三水荷花世界培育“冬荷”的事,前几年我们确实在三水荷花世界选育出3个冬荷品种,但我们从未进行航天育种。已知国内同行中只有两家:即江西广昌白莲研究所和重庆大足荷花山庄做过莲子航天搭载的工作,前者育成了系列太空诱变的子莲品种,后者育种目标是供观赏的“太空荷花”,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但都未涉及什么“太空冬荷”,更无人。“认为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冬天开花的荷花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今年元月初,媒体报导荷花山庄培育太空荷花有误,将睡莲花照片误作荷花照片在报上、网上发表,后来该山庄为此事公开道歉过。这个“阴影”理应牵扯不出“太空冬荷”。还要指出的是,《我见》后面有一大段文章指责“某单位经‘神州六号’搭载的莲子已经播种出苗……”,这也不是事实。据了解,我国莲界同业中没有一家将莲子送入“神州六号”。

第二,作者缺乏种植热带型荷花的成功经历,没有亲自观察到热带型荷花的年生长发育全过程,所以,推测的结论偏离科学性。

最先发现、并正式提出荷花中存在温带型荷花(《我见》称“耐寒荷”)和热带型荷花(《我见》称”热带荷”)两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就是我们,之前的历史文献仅见零碎披霹。2000年我们为帮助三水荷花世界解决荷花淡季游客稀少的问题,引发培育冬荷的兴趣,后从台湾引进“冬季枯叶迟”的莲子,经过连续4年的选育,我们发现台莲苗不结藕,还有很多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与内地荷花差异性明显。于是,我们才试探性的第一次在2004年11月18日第三届全国荷花产业论坛会(三水)上提出荷花品种资源中是否原本存在两大自然生态类型,即温带型荷花品种群和热带型荷花品种群。这次论坛会黄先生是参加了的。以后我们到泰国考察,引种泰国、新加坡的荷花种后观察,始坚定了自己的认识。我们把这几年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果撰写成《热带型荷花的发现与荷花品种分类系统》一文,发表在2006年7月号《中国园林》上(收稿日期:2006年1月13日)。至少可以证明,我们对荷花中存在两大不同生态型的认识,不是来自《我见》。而《我见》却是我们提出荷花中存在这两种不同生态型之后才创作的。但《我见》回避了这一事实,竟以发现者的口吻大谈耐寒荷和热带荷两个不同生态型荷花的区别。

《我见》说:“广东、广西沿海和台湾,没有产生热带荷的生态条件。但是,热带荷移到这些地区种植,它们在霜降节气以前应该可以继续开花,而到立冬节前后大概就不能正常生长或开花了。由于它们的地下茎不会长大成藕,所以它们没有在寒冷条件下越冬的能力。”此言差矣。从1998年起我们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陆续工作了8年,对粤南沿海一带冬季气候情况比较熟悉。2003~2005年三水荷花世界立冬节(11月6-8日)到冬至节(12月21~23日)的一个半月里,气温常在10℃-21℃之间,12月份也有几天出现3℃~6℃的低温。这期间大田里的温带型荷花早己枯黄一片,而热带型荷花仍青翠满塘。当气温在18℃左右时荷花绽开,只要气温高于13℃,花蕾继续膨大,花柄增高,只是发育速度减缓。当气温下降低于10℃时,已膨大的花蕾多回枯。当气温降至5℃时,湖塘里仍有荷卷出水,初展的浮叶表现出与低温抗争后的暗紫红色。1~2月份是三水最冷的冬天,出现3℃-7℃低温的频率较高,立叶、花蕾渐渐冻毙,只有部分浮叶和荷叶卷伴随地下茎――藕鞭共同维持了生命的延续。热带型荷花在三水地区从立冬至冬至,总的表现是开花不绝,只是没有秋季那么繁茂罢了。热带型荷花具有一定的耐寒性是有目共睹的:2003年12月5日在三水荷花世界参加冬荷新品种技术鉴定会的专家们能为主作证,2004年11月18日荷花分会在三水荷花世界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荷花产业论坛会的全体代表能为之作证。2005年11月6日来武汉出席全国研讨会的全体代表,至东湖磨山参观,在中国荷花研究中心荷圃里也目睹有4池冬荷叶碧,其中一池有一朵荷花盛开,另3个小池均有花蕾挺立。以上实例都是发生在立冬节后的事情。可见,《我见》之“大概”推论,乃无根之木,不推自倒。

第三,《我见》云:“现在所谓的‘冬荷’(台湾也叫‘四季荷’)只不过是原产在热带地区的热带荷而已,把它们称为,冬荷,似有不妥之处,也只能是一种商业性操作,也因此而容易误导了消费者。”毫无根据。

“冬荷”一词是我们提出来的。我们是根据热带型荷花在广东三水地区冬季能在露地抵御低温,且能自然开花的这一现象而言。还因为人们一般只认为荷花是夏季开放的,冬天能看到荷花感到格外新奇。冬荷之名只不过是直观形象的通俗称谓而已,并不妨碍冬荷即热带型荷花的属性,更扯不上什么“商业性操作”。这样的名称又有何不妥?至于说用“冬荷”之名“容易误导消费者”,这几年三水荷花世界露地栽培了百亩冬荷,冬日一塘绿叶红花,游入都是冲着欣赏冬荷而来,从未有游客被“冬荷”“误导”而发生投诉事件。恰恰相反,把朗明是地上部分不御低温、地下部分早早进入休眠的、呈现一片枯黄的邻塘温带型荷花,硬把睡莲中的“耐寒睡莲”一词搬过来,称之为“耐寒荷”,这才是真正的误导消费者!

接着,《我见》批评冬荷不耐严寒,不可把它叫做冬荷,说“无数的研究证明,旺盛生长并开着花的植物体,是不具抵御寒冻能力的。谁能奢望生长着的‘发财树’、‘富贵竹’和春节上市的各种热带兰能在户外迎霜傲雪呢?我们又怎能期待荷花也和梅花一样不畏风雪严寒呢?”《我见》一方面说开着花的植物体不具抵御寒冻能力,紧接着又举出开着花的植物体――梅花不畏风雪严寒,岂不自相矛盾吗?我们的朋友皆知我们培育冬荷的目的,旨在南国沿海地区入冬之后还有花、叶赏,在长江流域乃至北京地区的观花期能延过“十一”黄金周。谁曾期待“冬荷”要和梅花一样不畏严寒?这不过是《我见》作者的自我想象,强加于人。

第四,《我见》称:“美洲黄色莲花同样存在热带和耐寒两个不同的生态类型”,缺乏依据。

仅凭作者做的中美荷花(原文:美洲黄莲花和亚洲耐寒荷)杂交,所获得的几个杂交品种,人为的把它们强行分为两个不同的生态型,不能说明问题。文章说:“‘出水黄鹂,则为另一类(按:指属“热带荷”),它不能正常结束生长,地下茎保持生长状态,不结藕……越冬期间若不加以护理,可能就会死掉……,出水黄鹂,在武汉植物园也消逝了,只有在南京艺莲苑保存下来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10余年来,‘出水黄鹂’最初从武汉植物园分植出去,后各地相互引种,用的材料既不是藕鞭,也不是莲子,都是藕。2006年7月初,我们来到武汉东湖磨山中国荷花研究中心荷圃,从盛花的,出水黄鹂,池中挖出若干春季分植的、现养分耗尽的种藕。既然结藕,证明它进入休眠,与其它姊妹品种比较,并非另类。荷花品种中有的结藕多,有的结藕少,‘出水黄鹂’是属子生长势较弱、结藕较少的品种之一。

文章用美洲黄莲花引进我国后,在武汉植物园和北京植物园都先后“自然消失”了的事例,证明美洲黄莲花存在藩耐寒和热带两个不同的生态类,且说“我们所引种的可能是属于热带类型”。美洲黄莲花是否“存在耐寒和热带两个不同的生态类”,是值得探讨的新鲜事,《我见》的作者说他是“后来才知道”的,从何处知道?未指明。我们孤陋寡闻,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报导。若就黄莲花引入我国后出现频频失种的事来“推测”、“可能”,这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持有的严谨态度,也难令人置信。

关于美洲黄莲花的失种问题,我们咨询了武汉植物园的赵家荣先生,他告诉我们,原园中有一大池美洲黄莲花,是他带领工人亲手种植的(材料是藕),最初几年花繁叶茂,后来管理跟不上,被克氏原螫虾吃光了。东湖磨山中国荷花研究中心鲁永富技师说,原东湖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旧址种的两池美洲黄莲花,连续几年生长良好,出藕颇多。后有一年挖藕出圃时,人多手杂,将其它品种混入。因黄莲花生长势较弱,生存空间被入侵者逐步挤占,两年后黄莲花绝迹。上述二例说明黄莲花的失种,都是管理不善所致,并非因为它是“热带类型”,“不适应寒冷气候条件而被自然淘汰”。这里,通报一个信息,南京艺莲苑的美洲黄莲花也保存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