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的现状、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块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成功实施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部分要靠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依靠地方财政供给,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培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地方高校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较大比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研究赢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类别。我国 2012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我国高校本科共设置 12 个一级学科,管理学是一个一级学科,管理学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 9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下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10 个专业。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科为基础”和“注重应用性”。应用型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基于以上的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单说就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地方高校数量大大增加,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工商管理教育的专业学科设置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和优化,许多地方高校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先后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等新型管理专业,及时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广泛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了与国际接轨和符合现代经济特点的新课程和更注重实践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熟悉企业市场运作,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已成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任务。

纵观全国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几乎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前些年是专业理论课课时多,实践课时少;近几年实践课时虽然增加了,但是实践教学落实难,实践效果差,尤其是校外实习更是如此。大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其实习一般都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在上世纪 80 年代,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专业教师带队,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通常学生被安排在相关职能部门,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并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具体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所学理论,并将所学的先进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从中发现问题,并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取得了非常好的实习效果。但是自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为提升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精简机构,压缩管理岗位的人员编制,企业管理部门诸如物流、财会、营销、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经理及业务人员都非常忙,其本身尚且自顾不暇,哪有闲情去接待学生,更不用说对学生亲手指导了。即便通过各种关系有企业出于情面接受学生实习,但基于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很多企业也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参与,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打打杂、跑跑腿,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特别是近几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由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遭到了企业的冷遇甚至是拒绝,许多地方高校只得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找门路实习,企业实习已流于形式,以往有效的实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其他专业相比,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实践性比较强。虽然通过在校内的理论教学,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对专业技能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也仅限于了解,要真正的掌握并能熟练地进行业务操作必须通过企业实训过程的强化才能达到。

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还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少“双师”型教师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生动的教学局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滞后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地方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地方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所谓“双师”,就是教师除教学职务如教授、讲师外,还应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但目前这样“双师”型教师却极度缺乏。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管理人才,必须对现行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要更新培养观念,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而且是确定培养规格、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目前很多高校在制订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培

养方案时,常常在拓宽专业领域方面苦思冥想,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绞尽脑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伤筋动骨,而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教学模式关注甚少。这种现状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并逐渐发生错位。现行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培养目标高大上。突出表现在:第一,缺乏个性。纵观全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总体上看大同小异,甚至有些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在检查教学工作时,对培养目标本身不进行考察与评价。第二,定位偏高。现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本质性内涵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转向了公司、企业等单位。从生源素质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很难定位于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计划中应用型特点不突出。地方院校往往参照学术型院校制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等方面与学术型高校没有本质的区别,应用型的办学特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有管理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宏观方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涉及的课程面广、量大,课程交叉的内容普遍存在。培养的学生即懂管理又懂经济,貌似基础牢,口径宽,实际学的不深不透,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实践教学问题多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主要沿袭传统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做法,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是以理论知识或陈述知识为主体,实践课程中较多的是验证性的实验和定向性的基础研究。对照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特点和发展模式,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师资条件、资源投入、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较薄弱,应用型师资匮乏,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只能以书本知识为主,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评;第二,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工商企业的要求。企业对管理人才的沟通能力、理论知识、社交礼仪、行业知识、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应变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要求很高。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还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有效地满足工商企业的用人要求;第三,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地方高校在鼓励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方面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教师为了评定职称和增加工资收入,在申请研究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承担更多的理论课时等方面投入了主要精力,而对费时、费力、低回报的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而学生由于实践能力考核环节的缺失,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意愿不高;第四,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背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重,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基本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普遍缺乏工商企业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过程和人才要求。因此,在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中,往往不能很好执行教学大纲中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第五,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落实难。很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还没有实行校企的紧密合作,学生接触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较少,更没有机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等环节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第六,综合实训少。现代企业决策往往是综合性的,只有采用模拟企业实际管理的综合实训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论,又能把握管理的各个环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而培养出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课程设计,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较少,不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实践教学先进经验。

四、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根本特征就是其对职业实践突出的适应性,首先是其专业方向设置能够根据职业实践的需求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培养的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商管理实践岗位,以及具备一专多能的超强转岗能力。其次是其培养方向是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其培养规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加方向特长的一专多能型,其业务培养要求在突出实践能力的前提下追求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三方面协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至此,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共同的培养目标可以概述为:培养能尽快和更好地适应地方或区域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准,并在某一专门化领域获得较深入的知识培养和较多的实践技能训练的工商管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模块体系

针对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我们需要构建创新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地方高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学理念。创新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四大教学模块来实施,即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块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块。

(三)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结合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业可以采纳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社会调查、撰写课程论文、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等。

五、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培养观念更新

管理类专业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应用型专业,因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属于管理学教育的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够将管理学知识在企业中转换为效益的高级人才,毕业后主要到企业第一线从事管理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工商管理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其一是具有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知识结构;其二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其三是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其四是与地方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五是切合实际的就业取向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二)师资队伍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地方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其具体方法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 的方法。“引进来”就是聘请具有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者,从事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请一些高级管理人士、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办讲座,从外校引进优秀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来任教,丰富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加强学科建设;“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广泛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正确的方法,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三)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学生通过实践,有利于他们强化实践能力,熟悉企业相关运作,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高度重视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把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纳入专业建设的工作计划。第二是以项目合作带动实践基地建设。发挥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师的智力优势,鼓励教师到实践教学基地所在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可

以让学生有的放矢,也为实践教学的安排提供了完整的内容框架,不会使学生的实习过程流于形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三是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强化校企关系,带动实践基地建设。第四是实施弹性式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晓光.基于系统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2)

[2]王卫.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

[3]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有关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基金项目:2013年吉林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