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庭院里的女人》:书写江南水乡形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庭院里的女人》:书写江南水乡形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根据赛珍珠的小说《群芳亭》改编的《庭院里女人》是好莱坞电影本土化的又一次实践。影片利用镜头语言充分表现出中国江南深深庭院的文化底蕴,艺术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风貌,生动展示了水乡人民的娱乐习俗,实现了对中国江南水乡的电影书写

关键词 《庭院里的女人》;庭院,古镇,习俗,江南,

《庭院里的女人》是根据赛珍珠1946年的小说《群芳亭》改 编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影片曾遭到众多国内人士的非议,指责其为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对中国文化的糟粕大肆渲染,建构了一个西方凝视下的中国形像。然而,电影对江南水乡的诗意表现却是毋庸置疑的,它充分利用镜头语言把中国的江南演绎得美轮美奂,主创人员及导演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及贡献也是无可厚非的。影片全部采用外景拍摄,以苏州园林和古镇周庄为主要景地,把观众带进“小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民居多古朴,住宅尽清幽”的江南水乡。

《庭院里的女人》以吴府这个江南小镇上的“尊重老传统”的富庶之家为主要场景,把江南水乡的“庭院”(Pavilfon)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片的导演严浩是“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主将,他的风格是平静细腻,又不失深刻,形式优美,内涵极为深邃。他所导演的影片具有震撼力,传达出中国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他说:“电影的功能正在被扩大,它能起到沟通不同民族文化的作用。”他用多角度、多层次的镜头组合,把江南的庭院表现得如诗如画,在流畅、精美的镜头语言中让整部“影片涌动着诗情画意”,把中国的民族文化通过电影语言传达给不同文化氛围中的观众。

这部影片的负责人选择改编《群芳亭》的根本原因在于,“赛珍珠的小说是美国中学课本必选的篇目,不少美国人是通过她的作品来了解中国那个特定年代的中国的。”电影开场对江南小镇上的首富之家――吴府的艺术呈现,正弥补了原著小说对庭院描写不够细致之缺憾。影片选择在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拍摄,发挥了电影语言的优势。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利用摄像机的灵活移动和流畅的镜头剪辑,把江南“庭院”的形像以镜像话语完美地传达给观众。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无论对于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观众都是一种视觉享受。

影片一开始就打出字幕“1938年江南小镇”,给观众营造了想象江南的空间。紧接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俯拍镜头,把江南传统的脊角高翘的屋顶推向观众,之后是俯视下的吴家庭院的全景镜头,吴府这个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的恢宏气势,在独特的镜头拍摄角度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也给观众留下一个整体印象。这个空镜头之后,电影描述了吴府上下为吴太太――故事的女主角准备四十寿宴的忙碌景象,通过景深镜头和推轨镜头表现出吴家庭院的深、大的特点。赛珍珠在小说中以寥寥几笔写出吴府的“深”,吴太太“轻轻穿过数重院落来到靠近老太太的院子”,“(吴府)围墙很厚,院落套院落”。电影是通过一个景深镜头开始对吴府的刻画,以挂着两盏红灯笼的吴府大门为前景,中景为吴家的几重院子,后景则是堂屋。然后以推轨镜头“跟”铺红地毯的佣人,穿过重重院子,最后镜头落在体现传统家庭核心的神龛上。“跟镜头常用来记录物体的运动,它能完整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常用作镜头内部的动作技巧,弥补静态长镜头的不足。”通过这一跟镜头,观众随着镜头的运动进入吴家深深的庭院,看到穿梭在各个院子里准备寿宴的仆人,并目睹了两旁贴窗花、挂灯笼的忙碌情景,把江南名门望族的庭院文化更加细致地表现出来。此后,镜头转向吴家花园中的雕梁画栋,摇移中把吴家花园的静谧和清幽呈现在观众面前。繁华的庭堂之后还有一个曲径深幽的花园,这正是一个空镜头所要表现的,所以它不仅是一幅优雅的苏帅旧林图,更是对吴家庭院的补充叙述。俯拍镜头表现出吴家的威严,景深镜头和推轨镜头则表现了吴府的深远,摇镜头则表现了吴家花园的清幽,开场的一组镜头从不同的角度把吴家庭院的韵味一一呈现。

影片的结尾是在安德鲁牺牲3年之后,电影再次利用空镜头、长镜头缓缓穿过吴府静静的庭院,把吴家人去楼空的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片时吴府的热闹和繁华已经成为过眼云烟,镜头穿过一条条静静的长廊,摇过一个个空荡荡的庭堂,微风轻轻吹动屋内的纱帘,仿佛有着诉不尽的悲欢和凄凉。依然是吴家深深的庭院,却让人感受着寂静和落寞,这与开头热闹非凡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重复的镜头不仅留给观众深长思之的回味,也加强了中国江南“庭院”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因为“重复”作为一种电影辞格“使影片的时间有了回溯性,同时也打破了影片文本常态时空的拘囿”。表现吴家庭院的场面由此得到了扩展和深化,从而有力地强化了观众对它的注目和感悟。

江南雨如烟,雨中的江南有着万种风情与妩媚。北宋词人秦观的《浣溪沙》中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烟。”道出了烟雨凄迷中的淡淡哀愁与柔美,也赋予了江南小雨深邃的寄予。影片《庭院里的女人》自然没有忘却雨中那迷人的江南,把细雨蒙蒙中江南庭院的含蓄委婉表现得恰到好处。第一场雨景是在安德鲁首次到吴家见吴太太的时候,画面构图极为精美。吴太太坐在雕花方形窗前,手执算盘清理账务,演绎了人在画中的美丽。窗外的雨轻轻柔柔、淅淅沥沥,早已演化成浪漫的柔情,古朴典雅的客厅显得有些凝重,这扇窗犹如一个画框,画框内是优雅动人的江南女子。另一个如烟的雨天,吴太太的小儿子凤慕把秋明丢失的银锁给她带上,秋明如画中的女子撑着油伞,镜头拉开升高,画面上出现俯拍的庭院远景,四周是灰色的屋顶和房檐,中央青砖路上秋明那鹅黄色的油伞,在雨中宛如一朵淡淡的小花。此时的吴家庭院早已变为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吴家深深的庭院遮挡不住它雨中的那份含蓄和委婉,这正是电影语言对那江南庭院的艺术演绎。

江南的吴家庭院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影片着力渲染和表现的对象。然而影片并未把眼光局限于此,而是将一组十分流畅的镜头语言剪接在一起,细腻地描绘了水色山光、景色怡人的江南水乡图。赛珍珠的小说中,安德鲁认为他的家乡威尼斯和苏州很像,那里“河道纵横,人们以船代桥,清晨和傍晚向外看时水面上流光溢彩,金光点点。”在水乡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码头,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的好莱坞电影,充分利用在中国江南实景拍摄的优势,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影片中大量的外景是在周庄这个美丽的江南古镇完成的,这里“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吴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千年文化底蕴的积淀;周庄的乡情、习俗、风物,弥漫着江南水乡历史文化的古朴情调与淳浓韵味。

为了表现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电影把原著中吴太太坐轿子去看望康太太的情节改为乘船去,通过一组七个镜头让观众随着她的行踪对沿途的水乡风光一览无余:A,放鸭图(移镜头),B,卖菜图(远景),C,打水图(远景),D,民居图(移镜头),E,洗衣图,F,集市图(摇镜头),G,革命图。组合在一起的前六个镜头,个个都是流动的画面,中间穿插了吴太太在船中向外张望的近景镜头,让几个看似独立的画面自然联系在一起,细腻地表现了江南小镇人的日常生活。喜水性的鸭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水多必然桥多,一座座精致的石桥造型优美,而每座桥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式,镜头A就把鸭和桥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水乡的一大特点。水多必然船多,所以船就成了古镇水面上最有灵性的交通工具;镜头B中赶集卖菜的小贩般在水面上叫卖就十分贴近水乡生活了。水乡的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建,老百姓几乎都择水而居;为洗刷方便,家家户户都在J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桥,既简单又是实用。也有搭建了伸向河面的小阁楼,并专门备好吊桶,随时可以取水;C、E两个镜头选取水乡人依河打水、洗衣的场景表现小镇的生活。水乡古镇的民居是一道耐看的风景线,民居散落在大街小巷,散落在每一个有碧水流过的地方;镜头D是对古镇民居的关注,河面很窄,两岸飞檐走角、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人家”的如画风景保持着平静的格调,让人体会平实悠然的平民生活。然而,宁静恬淡的生活中出现最后一个略带紧张气氛的镜头,把小镇掩藏不住的动荡和不安巧妙地表现出来。一组七个镜头组成的拼图,不仅把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点细腻地刻画出来,还把这个看似平静悠然却处在危机中的江南小镇表现得恰到好处,正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赛珍珠的小说中对吴太太去康家的行程一笔带过,只写道:“坐在她的轿子里,轿夫把轿子抬上肩,抬着它走街穿巷。‘借光哕一借光哕一’轿夫一边走一边吆喝,人群在他们紧急的吆喝声中让开道。”假如直接把原著中的描写搬上银幕,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场面,就很难表现出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该片的主要负责人罗燕曾生活在江南多年,对这里的生活和文化都非常熟悉;导演严浩的拍摄风格一贯细腻、唯美,所以就有了这段江南美景组合镜头。导演严浩一向追求唯美,又特别注意构图,他说:“机器运动的美感,镜头的动感,渐渐撑了我拍摄手法的‘图章’之一。”这一组优美流畅的镜头,把江南美丽的风景图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图连接在一起,画面极具美感又不失动感,完全符合导演的风格。电影改编对这一情节的改动,充分利用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把江南的地域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地区自古是鱼米之乡,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繁荣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江南人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更有精神上的追求;他们热爱自然;热衷郊游、崇尚文化。泛舟郊游是江南特别是苏州一带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苏州可供泛舟游赏的地方很多,从郡城而出,葑门外的黄天荡、湛台湖、西郊的横塘、石湖、稍远一点的如光福、东山、西山,都是泛舟郊游的去处。《庭》特意安排了吴康两位太太泛舟游玩偶遇安德鲁的片断,康太太看到给自己接过生的安德鲁,羞愧难当,惊慌之中把狗掉进河里,这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喜剧色彩,而且丰富了江南水乡的形象。泛舟游赏也是水乡人的一大乐趣,“垂杨系画船,柳荫停花舫,正是昔日一道绚烂的景致。”鸭叫声拉开这一段落的帷幕,继而出现芦苇繁茂的河面全景,镜头横摇,两位太太乘坐的舫进入画面,镜头慢慢拉近,近景的吴太太打着遮阳的油伞和抱着宠物狗的康太太,两人谈话中镜头又转向安德鲁和孩子们捉野鸭的近景镜头;最后以一个景深镜头结束,吴康两位太太的船为远景,近景是头戴大帽子钻进水里捉野鸭的安德鲁和孩子们。这一喜剧片断把小镇的生活扩展到郊外的河面上,不仅妙趣横生,也通过对泛舟游玩、捉野鸭的表现,增加观众对水乡生活的了解。

电影意增加了吴太太、秋明、安德鲁、凤慕一同参加镇上的通电仪式并观看社戏的情节,庆祝活动中安排了表现民间杂技、文艺表演的场面,各种民间艺术登台亮相,有踩高跷、抬阁、十番等项目,这一地域民俗成为建构江南形象的重要元素。据罗燕讲,她之所以加入社戏的片断,完全是受到鲁迅先生的名作《社戏》的启发。社戏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要筑社稷坛来祭社稷神,民间则以祭社,后来又发展到以演戏来祭社,以此来祈求阖村平安。在江南地区,每年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民间有拜土神和谷神的春社活动。人们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来飨神,还要演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来酬神。娱神的同时,人们也能得到丰富的娱乐。“江南农村每至社日还有演戏给神看,这就是社戏。这种社戏发展到后来,已经不限于社日演出了,苏州地区,人们把它叫做‘春台戏’。”春台戏作为一种习俗,不仅是酬神的宗教活动和悦人的娱乐活动,而且也成了商业活动和民间的社交活动。春台戏勾画出了一幅动人的吴地民俗风情画。影片《庭院里的女人》借社戏带给观众的是颇有江南地域特色的越剧的保留曲目,中国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庭院里的女人》“采用戏中戏的复线结构,以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的转变。”加入《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场社戏的意图,“显然在于将吴太太和安德鲁置于爱的氛围之中”。但是从客观上来看,这场社戏的功能却不仅于此,它通过对地域民俗的表现营造了金水镇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丰富江南水乡的形象。

影片《庭院里的女人》多角度、全方位的镜头语言充分表现了深深庭院的文化底蕴,艺术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风貌,展现了小镇周边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环境,完成了对中国江南水乡的电影书写。《庭院里的女人》是好莱坞电影本土化的一次实践,在表现吴太太和安德鲁跨国爱情故事的同时,努力向观众介绍和宣传中国文化,利用镜头语言表现江南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通过电影媒体传播中国江南的水乡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