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罕见的超大型“崇宁通宝”镇库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被誉为“宋代第一钱”、“御笔之最”、“铁画银钩”的“崇宁通宝”钱,是出自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之御笔。独到的“瘦金体”,独领近千年,笔者有幸在数年前集到此枚大钱,当时如获至宝,兴奋不已,爱不释手,消息一传出,招来好多泉友上门观赏、揣摩,现借贵刊一角,展现给大家欣赏。
是品钱径10.6厘米,穿径2.5厘米,厚0.55厘米,重210.8克,精青铜质,褐黑色包浆浑厚熟旧,长期把玩痕迹明显,古意盎然,一见就知是开门见山品也。整体大气,制作规范,比例匀称,工艺精湛,地章光洁平滑,廓圆穿方,内外廓精修,干净利索,无任何流铜粘砂,品相精绝无瑕,此品应属开炉或镇库大钱性质。
钱文笔势劲逸,纤细秀媚,浑峻挺拔,既潇洒飘逸,又锋芒外露,真美不胜收,将宋徽宗的“瘦金体”真谛突显得淋漓尽致。
钱背四出纹,左日右月,日月相伴,寓意天长地久,与日月同辉。
这枚未见经传的超大型“崇宁通宝”钱,不光是超大,而且集“崇宁通宝”瘦金体钱文同字异体不同版别的精华于一身,独树一帜,像“木崇”、“长钩宁”、“长尾通”、“狭贝宝”等等。我曾查阅各钱谱和有关钱币的书刊杂志,都未见著录或刊载报道,华光普编的《中国古钱大集》乙本550页“崇宁通宝”折十型(遒劲)钱,拓图的钱文风骨与此钱基本相似。现对该钱币的钱文逐字赏析如下:
“崇”字起笔“山”字左竖直拖长,和宝盖偏左上点顶部相连,中长竖直穿过“山”字下横,与宝盖偏左上点根部相连,两笔好似竖直钩一笔写就,形成一个三角形。宝盖右点写法很特别,先是一顿点,收笔时往左用力一撇,长点出锋,直插“崇”字中心。下半是“示”字,此钱写成“禾”字,成为“木”崇,“禾”字首笔应是一长撇,而此“禾”写成一长横。第二横起笔轻顿点后往右侧横扫,收笔停顿上挑,与首笔一横之右侧相连,恰与“禾”字中竖直钩右上部形成一个长斜方形。“禾”字中竖直钩往左侧偏斜,钩较长,达到左侧“禾”字二横下左长点上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禾”字右捺点出锋,力贯千钧形成一尖下粗,锋芒毕露。
“宁”字宝盖上点往右偏斜,撇点稍长,上与宝盖上点持平,下和“心”字右点连为一体,“丁”字收笔那一钩最出形,往左下横扫,遒劲沉长,形成典型的“长钩宁”,此钩竟长达1.3厘米。
“通”字写法既幽默又奇特,与普品三角“通”截然不同,它是平头“工”字“通”,“工”字第一笔较长,下竖直好似一小撇,下一横两头下垂,恰和“用”字中竖直出头及两角相连,形成四横“用”。收笔的长捺特长,长达4.5公分,可称极超长“长尾通”。
“宝”字的“贝”字狭长,其中“目”字笔划纤细,下面两点较长,一撇一捺,上尖下粗,好似两只巨足,托起“狭贝宝”。
现在,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书法真迹很难见到,唯有在拍卖会上偶有露面,留存下来的都收藏在各地博物馆和有实力的私人手中,只有通过“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等钱币来欣赏“瘦金体”书法。像我这枚超大型“崇宁通宝”钱,钱文硕大,平均每字在3×4厘米之间,且字口清晰深峻,立体感极强,通过它能更好地欣赏“瘦金体”书法的精髓,真是难得。每当茶余饭后,邀请泉友和书法爱好者一起欣赏,揣摩上手品玩,真乃人生一大乐趣也。(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