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颠覆到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颠覆到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7年2月27日,对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并不是轻松的一天。

这天,重庆百货了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47亿元,同比下降7.25%,关闭了16家场店。

“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是传统业态从业者的共同感受。与此同时,一些新型业态却在悄然崛起。

新业态是要颠覆传统业态么?

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重庆一些新业态,发现新业态和传统业态之间并不是一场颠覆之战,更多的是一场融合之战。

注入新情怀

沿着缙云山盘山公路往上,在与云端齐平的位置,有一栋三层高的小楼,白墙灰瓦,木门上挂着“缙云小住”几个字。

这是赵沿海和朋友们的新家,也是最近重庆大热的网红民宿。

2014年底,赵沿海从国内某著名地产公司“裸辞”,准备在重庆打造一个可以“安放理想”的院子。这个想法得到15个来自景观、室内设计、广告、酒店、互联网、术等不同行业朋友的支持。

于是,他们找到缙云山上的一个农家小院,请来村里的小伙子、邻村的老木匠、山下的老石匠,修缮中尽量保存着老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五个月后,这个号称“一觉醒来云就飘在了你的枕边”的民宿打造完成,赵沿海的情怀终于落地。

在网上,“缙云小住”的各种宣传文案里,打造中的老片段和不断发现的新美好交织在一起。住客也“十分配合”地用幸福满满的居住体验刷屏:窗外星辰、石壁炉火、山中云霞、门前老树、竹林微雨……在一张张晒出的照片中,四季交替,岁月静好,语言似已多余。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民宿这种新业态与农家乐、酒店有本质区别。它不只提供住宿,更提供着一种生活模式,它已经不在传统的乡村旅游范畴内,它是文人式隐居想象的结果。

像这样的民宿,现在重庆已有不少,比如鸭血粉丝窝、南之山,等等。许多民宿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中又渗透着各自的情怀。

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曾提出创新扩散理论――顾客接受创新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对待不同的人群,应该采用不同的创新扩散方法。

民宿行业的情怀扩散也是如此,由一小部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的先锋派都市人引领,进而扩散到更多的受众。到那时,也许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更专注于顾客体验,这些都是将情怀商业化的必然路径。

对民宿这种新业态而言,“情怀”是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市场上从来不缺头脑发热的大鳄“玩家”,但市场的边界终究只会被创新者改变。

对接新技术

2017年2月27日,天气乍暖还寒。

傍晚,下班的王晋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下公交车后,在周围找了一辆传说中的“小黄车”。

打开手机上的ofo共享单车APP,注册登录,输入车牌号,获得密码解锁,王晋在手机上戳了一会儿,终于坐上了“小黄车”。

一路小风吹得王晋心花怒放:“真快!明天就能骑它去公交站了。”

王晋家住大学城,单位在渝北区,每天公交车程一小时,更“要命”的是,从家里到公交站就得走半小时。这样,他只得每天清晨6点起床,上班大半年,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现在,像王晋这样的“上班族”很多,两点一线的生活半径,日益加快的城市节奏,每天天南地北地赶路,却总还有“最后一公里”的脚程让人更加疲惫。

共享单车决不是对老式交通工具的复古。在大气污染和汽车代步亦不足以追赶时间的大背景下,自行车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

在共享单车理念落地的背后,是多项现代技术的支撑。

自共享单车出现后,种种质疑接踵而至:单车定位不准、APP反应不及时、解锁密码重复……

这些问题何曾出现在传统自行车上?不过,新技术的磨合是必然的,客户体验成了新生事物不断完善的第一标尺。

同为共享单车,摩拜与ofo的开锁、造车、定位等技术大相径庭,而这将是决定两大巨头发展前景的关键。

尽管目标一样,但技术上的差异与合作带来了不同产品的优势与劣势。

2月27日,一则名为《ofo共享单车抢滩NB-IoT 定义智能硬件+无桩共享运营行标》的新闻上线。文章中,ofo再次寻求外援,与华为、电信合作,着手解决早前定位和信号方面的技术缺陷。从共享思维这一点来说,ofo起步得很早,一开始就把造车环节托付给了老牌自行车品牌“凤凰”。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现在“明白人”不止ofo一家,摩拜等共享单车也纷纷跨界寻求技术支撑。

试水山城重庆,或许会给共享单车大咖们点亮更多技术革新的点子。

发现新空间

2017年春节前夕,晚上11点,杨家坪商圈。

“咕咕……”程正龙肚子一阵响,加班还没结束,他决定先下楼去找点吃的。

走出写字楼,周围商铺关门闭户,他径直拐进了一家罗森便利店。

明亮的日光灯下,关东煮的热气升腾着,货架上的寿司饭团琳琅满目……

24小时便利店已经成了像程正龙这样的“加班族”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传统零售业增长乏力,一组关于便利店的数据却格外亮眼:2016年上半年,中国73.8%的便利店都实现了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了38.1%。而2017年初,阿里巴巴宣布加速“新零售”布局进程,便利店更是成了零售界的“明日之星”。

但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仍有许多便利店老板叫苦不迭,经营困难。

位于南坪万寿路的一家本土便利店约15平方米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4000―5000元,利润一般在20%左右。但老板很苦恼,因为相隔不到20米的马路对面就有一家约30平方米的小型商店,而在同一条街距离不到10米的地方,另一家24小时便利店也即将开张,各家所卖商品的品种都差不多。

其实,在重庆的各大商圈里,这种现象已相当普遍,几乎一个便利店周围方圆一两百米内,就有好几家其他品牌的便利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还有另一组调查数据:2015年,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大卖场,大体为54∶46,而在我国的实体零售市场上,便利店和超市的比例是8∶92。

在这组数据里,记者看到的不是市场前景,而是发展瓶颈:同质化的问题日趋严重。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故事。在7-Eleven便利店初创之时,营业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这也是其店名的由来。但由日本零售业经营者伊藤洋华堂于1974年引入日本后,7-Eleven改为24小时全天候营业。而这项革新已经成了现下所有便利店较之超市最重要的一项优势。

时至今日,便利店要克服的同质化问题,已经不能仅仅以超市等其他零售业态为参照,恐怕还要缩小范围,想办法在便利店行业内部发掘自身存在的独有价值。

国内便利店行业的市场空间是有的,但更多得靠自己发现和开拓,如果还像初始阶段那样粗放发展或互相模仿,也许就只剩“死路”一条了。

寻求新支撑

2017年2月25日,重庆万达文旅城二期别墅开盘。

自去年9月23日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以来,万达动作很快。但卖别墅决不是万达文旅城项目的终极目的。这个“城中城”将有万达茂、室外主题乐园、大型舞台秀、度假酒店群、酒吧街、旅游新城、飞雪寺等七大业态。

万达文旅城是万达集团转型的重要一招。王健林曾说:“文旅全球品牌只有美国三家企业(迪士尼、环球影城、海洋公园),万达要努力成为第四个,也是中国首个全球文旅品牌。”

从万达广场到万达文旅城,国内商业地产的模式被不断刷新。

在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都处于中低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勇敢破局。

但外界也有质疑的声音,万达文旅城的体量是万达广场的数十倍,找地、打造、经营恐怕都非易事。

其实,万达集团在各地布局时,通过寻求与当地政府在利益上的最大公约数,找到未来发展的新支点。

2017年1月24日,重庆万达文化旅游城规划工作座谈会在重庆沙坪吻西永举行。20多位相关专家学者在会上为重庆万达文旅城规划发展建言献策。

重庆大学城位于中梁山和歌乐山之间的平缓地带,曾是重庆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核心居住区”。但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大学城却因交通不便、购房群体面太窄、商品房同质化严重、商业配套不成熟,陷入了比较尴尬的发展处境。

对沙坪坝区来说,与万达文旅城的合作何尝不是一次转型的机会。

万达文旅城,看似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但万达集团并没有一肩硬扛,而是寻找到最有利的合作伙伴,将万达文旅城项目与沙坪坝区的未来挂钩,它也将成为企业和政府双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