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生活科的课程追求及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生活科的课程追求及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日本生活科在目标上追求让儿童做一个良好的生活者,课程内容则注重综合化,并在教研中注重实践和自由研究。这些对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带来诸多启示。

关 键 词 日本生活科;品德与生活课程;综合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7-0037-03

我们现在身处于一个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通过大众传媒,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国家的同行在关注什么,研究什么,实践什么。带着同样对教育事业的追求,走近他们,打开视野,会激发我们开展教学实践及实证研究的动力。

一、日本生活科的目标追求:让儿童做一个良好的生活者

日本在2009年颁布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 生活编》指出,“生活科重视培养儿童作为一个良好的生活者所应具备的资质、能力及态度。这需要在与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生活相联系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与此同时,在生活科中形成的资质、能力和态度,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强化。这就是自立的基础。儿童快乐地度过当下每一天的同时,也在生活中期待着明天,拓展着自己的世界。他们用自己丰富的表情与语言叙述自己的学习活动,感受从中获得的价值。同样,教师也正是在守望着这些孩子的成长中,为培养儿童能带着个人的愿望和自信去生活而努力着。”[1]日本生活科的课程定位就是培养儿童成为一个良好的生活者。

与日本对生活科的课程定位相比,《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则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对品德与生活课的宗旨描述来看,我们的课程定位在培养具有怎样品性、德性的儿童。

不同的课程定位,自然会带来不同的课程追求。日本生活科定位在培养良好的生活者,并认为人存在于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有两个:自助和共助。自助是一种自立,一种自我肯定,能快乐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坚强地走下去。共助,即指与同伴协同合作,能从共同完成的事情中感受到喜悦,并为自己能有助于人而感到喜悦。个体的自助和彼此的协助就是日本生活科的基本核心,是儿童养成生存力的基础。[2] 因此,日本生活科的课堂是围绕“个体的自助”“彼此的协助”展开教学的。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1)有重点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意识、观点、发言以及对他人的关心、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等,并给予适当的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肯定感。(2)引导学生理解他人、与他人共感、彼此协同合作。 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协同合作的伟大和快乐,并通过彼此间的协助,理解朋友,相互友爱。进而让这样的心,扩展为对人类的爱。因此,培养学生彼此协作互助的能力,有助于形成一个温暖的、让人生活得舒适的社会。[3]

在此基础上,日本的生活科要求学生形成如下的学力观:(1)灵活运用工具的能力:把自己的发现、问题意识等,用文章、绘画、戏剧等形式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记录自己的学习活动。即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发现和学习过程、个性化的表达形式。(2)与不同群体的人交流(感受丰富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的能力:将自己的发现、感受传递给他人;在小组调查和汇报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及分工;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倾听他人的发言;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解决纠纷。即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及合作。(3)自律行动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强调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感受、观点,都能在集体活动中,觉察自己的位置,并将自己的发现和理解等表达、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分组活动。(4)信息处理能力:强调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意愿、自己关注的是什么;能否很好地记录自己的发现等;能否很好地把自己关注到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

日本生活科的课程追求,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着眼于学生的“自助”“共助”,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有助于保证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间共同学习的方式展开对课题或问题的追寻、探究。基于此核心,日本生活科的学力观也是指向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实际上,这些能力在我们的课程中也同样被关注,只是日本是从个体的自立、自助;彼此间的协助、分享这两个角度将能力的指向进一步具体化、目标化。

二、日本生活科的内容追求:课程综合化

日本很重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认为不应受学科科目的限制,应立足于儿童的生活来考虑如何展开教学。日本的生活科最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这种综合带来的效果就是让生活科的内容和活动多元而丰富,既立体又有深度。由此反观,我们对品德与生活课的认识不免有些单一,缺乏了深度和内涵。日本生活科对课程综合化的追求和实践,或许能为我们走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瓶颈,提供一些思考。

1.基于幼小衔接的需要,特设以生活科为核心的“准备课程”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小学学习指导要领解说 生活编》明确指出:“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学习阶段,要以生活科为中心,整合其他学科,设计单元教学,进行合科式指导。”为此,小学生入学第一个月特设start curriculum(准备课程――笔者译),力图确保新生能适应小学生活,解决小学一年级学生出现的适应问题。鉴于幼儿期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以游戏为中心,认为有必要在低学年展开合科式、学科关联式的学习,确保一年级学生能从游戏学习过渡到学科学习。他们认为幼儿期的儿童是在游戏中实践自主选择、自主判断,从而形成一定的成就感和自我肯定,这种主体性也正是生活科对学生的期待。考虑到此特性,准备课程的设置就是借助游戏活动及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整合,让一年级学生学会从“游戏”走向“学习”,过渡到学科学习。

2.合科式指导:以生活科为目标,其他学科活动同步展开

所谓合科式指导,即以生活科为学习目标,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其他学科也以此为目标,同步采用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采用游戏性强的活动为主。如以“我爱学校”为单元,生活科的目标是让学生喜欢学校,愿意来学校上学。为此,不同的学科采用游戏的形式展开不同的活动,如学校探险(生活科)、自我介绍(国语科)、交朋友(数学科)、唱校歌(音乐科)、用自画像自我介绍(图画手工科)等。[4]

3.关联式指导:生活科的教学活动采用其他学科的表现形式

重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是日本生活科的一个学科特性。日本生活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吸纳其他学科的活动。以生活科“与牵牛花交朋友”单元为例,生活科的教学目标是“喜爱牵牛花,强化‘我的牵牛花’的意识”,相应地,为培养学生喜爱牵牛花,设置了在学习卡上绘画或写作牵牛花的活动(图画手工科、国语科),数数牵牛花有多少种类型,有多少个花瓣等(算数);用牵牛花的藤制作头冠(图画手工科)。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时,还要让学生注意的是,如果还有小绿芽在上面,就不宜切断它,这涉及到植物生命伦理的问题。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科活动,将来自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果迁移到生活科中,可以丰富且有效地促进生活科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生活科中日常的、可持续性的活动,以及生活科上习得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成为其他学科、课程活动的素材。

三、日本生活科的教研追求:重实践和自由研究

1992年日本生活科学会成立,之后随着2000年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开设,同年成立“日本生活科、综合学习教育学会”。学会成员中,小学教师人数最多,占58.8%,其次为大学、研究所的教师,占30.4%,其他成员由中学教师、幼儿园教师、教育行政人员、新闻出版媒体人、民间企业及NPO团体、大学生等构成。从成员构成就可看到该学会成员之间的交流平台是开放和多元的。

日本生活科・综合学习教育学会是面向基层广大一线老师的机构;活动时间是稳定和明确的,往往安排在每年六月中下旬至七月初的某个周末,旨在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参与学会,提升自己,并开展长期持续的教育实践研究。自1992年第一届会议至2014年,学会每年从不同的视角研讨不同的主题[5]:

如1992年第1届主题为《21世纪的学校与生活科的可能性》,1996年主题为《自然・儿童・生活――思考儿童文化》,2000年主题为《2000年以来的生活科・综合学习》,2005年第14届主题为《发现・感动・创造――生活・综合学习的学习方式》,2010年第主题为《生活科・综合学习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2012年第21届主题为《创造与社区一起,开拓未来的学习》,2014年第23届主题为《学习:加强联系,创造新社会――来自学会发祥地的新学习提案》等。

学会成员围绕每年的主题展开的汇报和研究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学会成员根据一年一度的课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报告;一种是根据个人实践、研究兴趣发表的研究报告。一般而言,课题研究具有宏观的实践研究视野,而个人的自主研究则更多聚焦于某一点、某一问题,范围上至初中,下至幼儿园、智障儿童的学习等。

综上所述,本文从目标、内容到教师研修这三个角度梳理日本生活科的课程追求,旨在希望能为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科超越过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打开一扇窗口。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找到突破点,也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勇于实践,大胆探索。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生活编[EB/OL].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micro_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09/06/16/1234931_006.pdf /2009-6-16.

[2]わたしとせいかつ(下)教师用指导书(研究资料编)[M].日本:日本文教出版社,2011:17.

[3]わたしとせいかつ(下)教师用指导书(研究资料编)[M].日本:日本文教出版社,2011:38-40.

[4]木村吉彦.何谓准备课程――仙台市的实践反馈・幼小衔接的新视野[EB/OL].http://sun-cc.juen.ac.jp/~kimura/nazeima.pdf/2010.

[5]日本生活科、综合学习教育学会[EB/OL]. http:///about/2015-4.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