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武术:一种身体的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陈星颖(1991.09-),性别:女,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职务:硕士在读,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理论方向。
攻防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属性之一。[1]在武术打斗的过程中,从直观上来看,西方的应该更快,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面从A到B,直线。所以拳击里面有很多直拳。在打的过程中,追求力量、速度、爆发力,达到这个目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攻击过去,不走曲线,一招致命。但是中国在打的过程当中走曲线。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走圆的切线。首先将自己的身体界定为一个圆。然后打切线。类似于:这是个圆,放长了一看它就是个曲线。所以中国武术里面有很多的打斗例如:内家拳太极拳,要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随曲就伸、舍己从人。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西方的打是一种绝对力量的碰撞,譬如散打吸收了很多西方的元素,分级别,他靠的就是绝对力量。
在西方的搏击术里面,真正能打的就长得非常魁梧,肌肉块非常大,然后绝对力量级别大,甚至举起很重的物品。但中国不是这样,中国的打是通过螺旋杠杆原理来表达的。杠杆的原理,其实就是反关节。在传统武术的打斗中可以发现,它注重反关节,比如太极拳里面的云手,陈氏太极拳也是,手在真正的技法当中称为阴阳手,一个手心朝上,一个手心朝下,就是为了反关节。包括手挥琵琶,给你一个支点你就可以把他撬断。所以在武术传统打的过程当中,比如霍元甲跟外国人打的时候,从体型上来看,外国人的身高,体重绝对都在他之上。但是他有些技巧,就叫螺旋劲。像一条毛巾一样,如果毛巾松的,这样一掰,很松软。但是一拧就很紧,就是常用武术里面的打,螺旋劲。就像擒拿格斗的时候,其中有一招就是对方抓住你的衣领,怎么样去把对方制服。其中有一个就是将手固定,含胸向下压。但实际上如果直接往下压,这个力量不是很大,而且对方容易挣脱,怎么办呢?要先拧一下,先拧后压。所以说传统武术里面的打,一是杠杆。
第二个就是螺旋劲,从这一点来看,西方的搏击,真正能打的人块头比较大,施瓦辛格,刀枪不入一样,肌肉非常发达,身高体重占绝对的优势。但中国真正的武术家,身材都很矮小,而且非常瘦弱。比如:李小龙,是全球都能打的人,我们通过电影电视看他,感觉他肌肉也很发达,其实他打的时候,也不是靠绝对力量,他靠的还是传统武术这种技法。他只是说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截拳道,他新创的拳种。李小龙的体重只有64公斤,身高只有1米72,但是却这么能打。近代武术能打的:王芗斋,他创立了意拳。他也是非常瘦弱。包含自然门的一代宗师,杜心五。纵观中国所有的武术大家,身高体重都非常矮小。那就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在这打的过程当中,中西方追求的打还有第三点,中国的武术是一种阴性,西方的搏击术属于一种阳性。阴性武实际上讲究的不是力量速度和耐力,讲究的是相对的力量和技巧。中国的武术家不讲究把肌肉练的非常发达。他认为这样是把肌肉练死了,像王芗斋,他认为:人要能打,首先要松。如果很紧张的叫:僵劲。但是西方不一样,他要去打的话,他首先让自己的肌肉变得非常紧张,是这样一种概念。
所以说从阴和阳来说不一样,那么这是打斗。中西方还有比较不一样的,东方的文化注重的是过程,西方的文化更多的重视结果。一种过程文化,和一个结果文化的比较。这就是造成了一种价值观的选择。比如在西方的搏击术里面,练习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能打败别人,打不了,那就是我没练到家。但中国武术实际上并不是讲究能够打倒别人,它讲究什么呢?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谈到了武术的过程和进程。我们经常会讲武术的理解当中一个字,叫“悟”。就像喝茶一样。喝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渴。当然肯定有解渴的功能,但是喝茶,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文化,称之为“茶道”。这就是中国武术慢慢的发展成了一个从术慢慢成为一种道,一种修为。武术有三个功能,修身、防身、健身。[2]那么武术到底能不能打,它是不是完全成为了一种文化,就不能打了呢?不是这样的,武术重述之道,首先要经历从术的过程慢慢的到道,修为。如果没有术的修,也谈不上道。如果没术,上来就谈道的话,就是骗子。
武术是一种身体的文化,但更是一种身体的技术。脱离了技术一切等于零。脱离了技术就不是武术人,脱离了技术什么都不是。所以武术,技术是根本。那么说武术是一种身体的文化,前提是他要经过技术的环节,才能上升到一种文化。比如像气功,很多人根本不理解什么是气功,因为气功里面讲究很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将它玄化成为一种特异功能。像易筋经,很多人不知道,以为是一本武林秘籍,实际上是一种健身的手段,那么武术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咱们当代的国学大师叫王国维,他之所以被称为国学大师,因为他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比较精深。传统文化都是相通的。他将武术这么分类,他讲人生的境界是什么呢?第一个境界叫: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说一个人很迷茫,要去找寻自己的目标,第一步,首先是独上高楼,有一个孤独求败的那种感觉。第二个境界是什么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暮然回首的时候,你首先要经历这个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那个经历,跟武术的境界一样,你必须要经过重术之道。
武术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就是三个境界,第一个叫招熟,第二个懂劲,第三个叫神明。这是出自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里面。实际上说,练习武术的境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境界和层次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得真的很快,快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老是有人说,为什么民国以前老是出大家?或是在建国以前,什么张大千,梁秀敏,蔡元培,梅贻琦,民国出了很多,百家争鸣,说民国时期就像春秋战国一样的。其实在我看来不是这样子,现在生活发展的太快,太快仅仅是什么呢?生活节奏上,武术为什么称之为功夫,功夫的含义是什么呢?慢,耐得住寂寞,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板凳要等十年磨,是磨出来的,就说我们节奏这么忙,武术到底有什么价值,很多人发言了:武术是健身的、修身健身治国平天下,感觉武术就是无所不能,健身,修身,防身都可以。健身一定要用武术吗?游泳也可以健身,散步也可以健身,防身也可以别的防身,搏击术三拳就可以打。武术能不能打?肯定能打,卖油翁,无他唯手熟尔。一个拳练十年,能不能打?崩拳走天下。形意拳的心法是这样说的:三七式,形、意、气要结合起来,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杆,上步如犁地,落脚如生根。八卦掌,趟泥步,延圆走圈,武术家是从一棵树,最后那个地完全凹下去。如果练不到这种程度就去谈打,可能吗?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建立在外练筋骨皮的基础上的,你再高的心法,沉不下、没时间去练没用。
社会上很多人还在用金枪刺喉等拙劣的形式来展示武术。武术没有飞檐走壁,也没有杀人于无形的绝技,有的只有勤学苦练,招熟。熟能生巧,如果将每一个拳种进行练习,再加上身体的承受能力,肯定能打人,以前的武术家为什么没达到这一点呢?因为第一点,他没有那么快的节奏,他几十年如一日。张大千画画,齐白石,木匠,28岁开始学画画,每天临摹名画,以假乱真,3年在敦煌的壁画。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成就称之为家的前提,一定要招熟,没有招熟一切等于零。形意气的三合一,齐白石画画,螃蟹的脚越画越少,不是糊涂了,是大道至简。(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舒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社会价值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19-121.
[2]朱大梅,吴晓冬.论中国武术功能的异化[J].搏击(武术科学),2013,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