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耶鲁大学选才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耶鲁大学选才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月9日《扬子晚报》报道,8日下午,美国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现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主席本・舒密特先生透露了耶鲁大学独特的选才标准;“顶尖的美国名校,拒绝拥有完美成绩的学生!”。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深思。

“拥有完美成绩的学生”也就相当于我们的尖子生、状元学生等,虽然他们堪称佼佼者,但只是考试出来的人才。

每年高考过后,重点大学为录取了多少名省级状元而沾沾自喜,中学则为自己培养了状元学生而拉起横幅、大鸣大放。我们的人才标准就是:成绩好才是真的好,均衡完美才是真人才,一次高考成绩就这样轻易将人才进行了终结性定论,素质教育落实仍然悬空。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位中国高校校长特地展示了郭沫若先生早年读中学时的两张成绩单,并感叹如果郭老在今天上中学,这样的成绩是很难考进大学的。郭沫若不一定能得到就学机会就源于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痼疾。当社会对高考状元一再热捧,强化“分数高就是真正成功者”的时候,创造性人才和创造性机制就已形成了“现实稀缺”。

可看看耶鲁的录取标准。本・舒密特先生说:“我们选择学生时突出三个标准:第一、学生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并让我们看到他在学术上的潜力;第二、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多元化,如果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自比较偏远的地方,而这种学生在我们这里几乎没有,那学校是非常欢迎的;第三,学生有特殊的才能,譬如是一个出色的演奏者,或者很会画画,或者拥有表演才能,这些都是我们所喜爱的学生。”他们更注重选拔社会性、个性化、创造性、综合性“双料学生”,这种做法跳出应试教育框框,用独立自主的弹性空间为学生设定了宽松的成长环境。这也许就是西方教育更注重“功夫在课堂之外的”原因所在吧。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在探究高考制度的完美化路径中,在保持高考公平性的前提下,高校更要有独立自主的教育思想和个性思维:教育不是为了满足就学机会,而是开发学生的发展空间;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分数,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数,创造知识;教育不是为了得到“状元”和“金牌得主”, 扼杀孩子兴趣,而是为了让孩子得到精神、人生幸福。有位留学生说,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将学生往社会性模子里面硬装,方的圆的都弄成鹅卵石模样,弄成圆滑、世故的尖酸刻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教育捆绑,发挥教育灵活性。

当然,笔者不是盲目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是说,在扎实的学习基础之上,我们为什么不能放开一点捆绑得非常紧张的教育体制呢?如果我们在强迫、威严之余也能多一些柔和和体恤,在强化之中多一些宽松和人性,在应试之中多一些素质教育阳光。诚如是,创造性学生才能不断脱颖而出,创造性人才机制才能不断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