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整体 自主 导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整体 自主 导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整体”“自主”“导学”等概念,国内外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新颖、别致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多样化的教学,促进个性不同学生的学习是诸多教育者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任何学习活动都应该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有效的学是内因,教师有效的教是外因,这种外因有针对性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1.“整体”。

“整体”是整体建构和感悟,认识所学内容的整体性,忽略暂时不能理解的个别概念或规律,把握相关内容的大意,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就高中物理来说,可以以“章”或“相对完整的一部分内容”为单元,也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把学习的内容适当前移或后移,组成新的单元,站在单元的角度整体认知。具体的措施是像读小说一样整体阅读所学内容,感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得出研究的结论,由此确定目标增强探究的动力。为了增强感性认识,可以到实验室和生活实际中观察和体会所学内容对应的物理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自主”。

“自主”是指分散自主学习,分散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自学,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具体的措施是在整体建构和感悟的基础上,分课时细究各个概念和规律。每课时一般是先由学生自学,学生把每课时自学后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有所创新。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孩子们在母亲身边一定的范围内,创造力是很惊人的,也可称为“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内,孩子们勇于去尝试,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原因是他们知道那个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的就是“母亲”的角色,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外部条件。

3.“导学”。

导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是师生共同操作的一种互动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在“单元”之初,教师从整体上导学,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在分课时学习过程中,导学是通过课堂上的多向互动来进行。如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尝试自己回答问题,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进行互学互导,还可以由教师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疑惑和问题在课上解决了,问题解决后当堂巩固和练习,减轻学生课外做题的负担,把课外时间留给阅读、思考和观察。通过这样的环节,不断提高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会阅读会观察会思考,进而学会学习。

“整体自主导学”是一个整体教学法,是把课前、课上、课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学中有导,导中有学。课前阅读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空间;课上活动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课堂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协商、讨论、合作,以便逐步理解那些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巩固学习成果;课后又成为下一节课的课前,可以是旧内容的巩固提高,也可以是新内容的自主学习。下面以高中物理必修①第一、二章为例作一说明。

二、整体建构和感悟

整体建构和感悟就是对确定的“单元”让学生像读小说一样通读一遍教材,在通读的过程中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遇到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也可以暂时略过,留待后面深入研究时再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构建起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明确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杨振宁教授曾介绍他刚到美国求学时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中国大学的授课总是先将一种确定无疑的理论提出来,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解释相关的现象。如先学习了某种电学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解释闪电等诸多有关电的现象。而在美国,往往没有所谓的“材”或“标准教义”,教师总是先讲闪电,然后再给出理论解释。这样一来,解释就不止一种,哪种解释能被人们比较广泛地接受,完全要视它们解释现象的竞争力。可见,正是不确定性为各种解释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怀疑和批判得以广泛地生长。人们不仅对未知的一切会问许多个为什么,也会对一切已有定论的东西问许多个为什么。

高中物理必修①第一章学习的是“运动的描述”,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通过对两章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再考虑到初高中的衔接,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编排,把教材内容分为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的分布是基于研究一种物理现象要先从现象的描述入手,从而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规律;在得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同时渗透科学方法。把这两章作为一个“单元”,从整体上建构和感悟的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2: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3:重物下落(自由落体运动)测加速度。

第三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第四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

1.自由落体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

3.多过程问题分析。

4.追击及相遇问题。

5.图像问题及临界条件分析。

第五部分:科学研究方法介绍。

1.理想化思想。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三、分散自主学习

整体建构和感悟是一个粗线条的结构轮廓,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要深入地学习这些内容,就要分课时逐步学习。在这种细致的学习中,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因为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真正的学习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任何学习活动都应该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师根据分课时的不同内容,布置相应自主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课上阅读和自主探讨。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对应不同的课后作业,以保证课后作业适量适度。分散自主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形式。

1.作业式。

对学生通过自主探讨能理解的教学重点内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阅读和思考,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反馈中一般要写明:理解的知识内容,了解的物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自主探讨的结果,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哪些问题等。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就可以采用此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上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小组研讨后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研讨中提出来,对共性问题由教师释疑和讲解。

2.检查式。

虽然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浓厚的兴趣,适当的检查就是督导的有效手段。检查式就是把几个有针对性的基本问题集合起来,限时独立解答。这种方法适用于阶段性检查或实验探究等内容。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可以采用此方式。把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集合为几个小题目,进入实验室后发给学生,学生独立回答正确后开始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检查,及时指导,对实验预习完成不好的学生提出口头批评并要求和鼓励他下次做好课前预习。

3.问题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能解决,有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这时应鼓励学生把问题罗列出来,当问题相对集中时以“问题课”的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此方式一般适用于章、节复习和习题课。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课上同学间交换问题,通过研讨解决问题。教师选择典型问题巡回指导,也可参与到学生中去,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作重点讲解。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部分,分课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4.研究式。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研究。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和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等内容可以适当拓宽。即一个学生提出研究的主题,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其他同学陆续加入研究。这种研究可以通过网络、课外书查询相关内容,也可以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小实验。如教材中的科学漫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暂时由于基础知识达不到而现阶段研究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再研究。当学生的研究陷入僵局时,教师要作引导性的介入。

5.开放式。

对较好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放手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完成这种要求,也就达到了教师“教为不教”的境界。当然,这种方式在高中一般是用于学生初中接触过的内容或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内容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可以适当多放开一些,不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就可以采用此方式。

6.浏览式。

为减轻学生课外学习的负担,对理论性较强和难度较大的内容只要求学生浏览一下,知道大体的教学内容即可。课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如“图像问题及临界条件分析”就可以采用此方式。

分散自主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还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在尽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同时,应灵活多变,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

四、教师导学

教师导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不同的自主学习方式带来课上活动的不同方式,一节课可以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解决若干个问题,教学环节各不相同、丰富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结合上述作业式和检查式举例阐释如下。

作业式“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先小组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进行组内研讨;小组研讨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研讨中提出来,师生共同研讨。如为什么引入加速度的概念,教师可通过列表比较不同型号汽车加速起步时速度变化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即比较汽车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就是比较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率越大,说明汽车的速度变化越快,即加速性能越好,进而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再如“速度大、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得快”描述的是三种不同的情况,教师可通过实例并利用图像进行说明,同时强调速度变化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释疑和讲解后,可以试着让学生做出评价和小结。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节,教师把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集合为4个小题目,制成检查卡(或小纸条),题目内容如下:

(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DBFAEGC)。

A.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C.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次

D.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E.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F.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G.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3)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4)如果用实验研究“重物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ABCDEF)。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B.纸带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计时器

C.用手捏住纸带,启动计时器,松手后重物自由下落

D.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E.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F.对纸带的数据进行处理,分别作出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求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

进入实验室一上课,教师把检查卡发给学生,限时4分钟,4分钟之后自认为回答较好且对操作本实验心中有数的学生,把检查卡翻放在桌面上,教师检查后开始动手实验。有疑义或自认为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向教师举手示意,教师巡回检查,及时指导。对实验预习完成不好的学生提出口头批评并要求和鼓励他下次做好课前预习。对在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在课上小结时及时总结。

“整体自主导学”是一个整体教学法,学中有导,导中有学,每个环节不是割裂的,教师的导学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从整体上导学、从疑难处导学、从思维方法上导学,从学生出现情绪波动时导学,课上导学与课下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就相对轻松;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带着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课上收获就相对较大。通过获取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概括来说,教师的导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型导学。

对确定的“单元”,教师先从整体上导学,如高中物理必修①第一、二章为一个单元,先从现象的描述入手,从而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规律,在得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同时渗透科学方法,即形成前述的五个部分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整体浏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课时依次进行学习。在分课时学习过程中,对大多数学生,提出共性的基本要求,这种导学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较简单的内容,如“时间和位移”,可以先读书后做书后练习,带着问题在课上与教师交流。对较难理解的问题,如“追击及相遇问题”,教师可以先讲授,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导学都是以学生“最近发展区――跳一跳能够着”为原则,这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既要留给他们必要的自主空间,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因为学习不单是愉快的活动,也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过程。

2.提高型导学。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适当地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如相对速度问题、多过程问题、图像问题及临界条件分析、追击及相遇问题等。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激励他们多动手做一些课外实验,多注意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开展一些课题研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物理竞赛小组、物理活动小组等。这种导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要顺其自然适可而止,最好是由学生生成,教师再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3.关爱型导学。

鼓励是打开学生步入知识之门的钥匙,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处处体贴爱护他们,在和他们相处中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如初中对“速度”的定义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高中对“速度”的定义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加之要比较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学生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停留在初中的认知上,常常犯错误。其实初中“速度”的定义是平均速率的概念。教师要热心、积极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跟踪教育。辅导中要耐心不急躁,从一点一滴做起,即使是简单的错误也要耐心纠正,决不能讥讽。除教师的个别辅导外,还可以借助班集体的力量,让学生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总之,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突变”的自组织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吸收、转化、反复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可替代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缩短“渐进期”或“高原期”的作用。整体自主导学能有效地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必须有效地、创造性地把学科课程转换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