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是指对受教育的人的思想、人格、境界进行教育,促进其精神境界的提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这是人性教育的本质,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人文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近日,有关复旦投毒案,引发了全社会对教育的反思。人们反思是否对学生缺少了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种体现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在人与人的尊严,岁价值的追求,对信仰的坚持,对生命的维护,是一种人类对历史遗留的各种精神信仰的崇高重视,是一种对于全面人格发展的肯定以及对理想的塑造。从某些方面来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首,主要在于他所具有的人文属性,有自己自身独特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人文性教育的定义

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人文性教育不能很快的立竿见影,更不能那么直观明确的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于知识的传递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是不利的。所以教师们不光要注重应试教育,还应该将人文性教育摆在突出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则是要注重学生的心理世界,思想情感等方面,要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要深刻挖掘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并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理解,从而使其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升华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现状的发展

在中国的发展和教育理论中,人们普遍将语文学科分为两种特性,那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但就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校过于强调语文的学科性教育,而忽视了人文性教育,教师更多地强调地是教育的工具性,没能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只是传授学生一些人文性的知识,而是从素质涵养方面来教育学生成为健康的人, 因为它绵延贯穿整个一生,并且重视个人的差异,它同人格教育可以互补,人格与人文配合起来的话,生活里面有严肃的一面,也有轻松的一面,可以搭配起来形成一种节奏。这是人文教育。

在我们现有的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还只是单纯的关注语文硬性知识的学习,基本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到人文方面的教育。据调查,在我国各地市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还是依然只重视课文的字词,语句等方面,对于一些文章更是在学生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要求其死记硬背。这种方法看似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的效果是微弱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要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丰富其文化内涵。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语文教学中阅读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更贴近生活的时代,接受人文的熏陶,也可以给他们渠道认识、体会什么是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阅读教学的特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美文,如《海伦・凯勒》教育学生战胜困难,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江保卫战》教育学生有奉献精神;《水》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自然。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优秀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文本,充分挖掘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

实际上写作是教育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小学生接受语文的开始,更可以对孩子日后的学习胡总刘夏较深的印象,因此写作是培养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良好开端,写作能够让小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各种生活素材,让学生更加感性的认识生活,知道对于文章的理解形成自己的体系,最后下笔成章。每个阶段都能够让学生露真情,观真理,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思想。

2 阅读人文内涵丰富的美文

首先教师应该有选择的挑选那些具有良好内容丰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生命具有珍视性的内容的课文进行教学,比如《二泉映月》、《在希望的田野上》、《祖国之歌》类似的文章内容都包含了人文性知识,为培养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对生命的感受由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语文学科的作用,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主要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将其挖掘出来,加以利用,让学生们对宇文学科有更深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自我思维能力。带动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文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郑雪的情感和人生观,为学生日后养成良好的人文关怀阅读和欣赏全新的容,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

心理学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于长大后的行为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往往价值观扭曲,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剑桥大学犯罪研究所曾经花了10年的时间追踪了超过700名未成年人。公布的第一份报告(关于12到16岁未成年人)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是自身个性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复合结果。而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未成年人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是非观――是非观强的人服从法律,自控能力也比一般孩子好很多。总之,这些少年儿童洁身自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畏惧怕事,而是他们有很强的是非观,绝不迈出犯错之步。而这样的良好品质也对将来起到很大作用。

3 用人文性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和学生

与文中的人文性教育,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具有多重意义。

人文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赋予教学更高层次的内容,使它具有价值,因此当人们都具有人文精神以后的生活中,会变得更加能包容人性,理解和尊重他人。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基本价值和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使受教育者能深切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冰,李如: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孟金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学周刊,2012(12)

【3】豆红霞,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快乐阅读2013(3)

【4】腾讯网 《复旦投毒案是人文教育少惹的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