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特点及护理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特点及护理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 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特点护理管理策略分析。方法 对我社区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实施治疗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特点分析,并探讨其护理管理方式。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特点:女性居多、年龄为65-74岁、心功能II级、对社康中心不信任、初中以上文化、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LiHFe、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关键词: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特点;护理管理

本研究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社区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社区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1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88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82±10.6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86例,年龄在4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4±10.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管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1)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管理,每个群组的男女患者例数各不同,但应保持适当比例。群组患者将病友通讯录建立起来,将男女各一名小组长设置出来,保证担任的患者喜欢社交活动,由其负责对患者进行通知和召集;2)将病友网络聊天群,将有效的交流平台提供给患者,实施结对康复治疗及同伴教育。社区防治康复站在网上组建的聊天群中纳入所有入选患者,如果条件许可允许患者将病友互助派对建立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彼此间的交流;3)定期举办病友联欢会,参与者为患者及社区防治康复站工作人员,每3个月1次。 评定方法

运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HFe)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共包括三个领域21个条目,每项按轻重分为0-5级,分值在0-105分之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分值呈反比例关系;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的身心症状进行评定,分为0-4级,0分=无,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4级=严重。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结果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的特点

女性、年龄在65-74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对社康中心不信任、心功能Ⅱ级、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相对面(P<0.05)。具体见表1。

表1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的特点(例/%)

项目

分类

分布

项目

分类

分布

性别

男性

56(37.3)

心功能分级

118(78.7)*

女性

94(62.7)*

30(20.0)

年龄(岁)

45-54

22(14.7)

2(1.3)

55-64

43(28.7)

心衰病因

冠心病

79(52.7)*

65-74

85(56.7)*

高血压

69(46.0)*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下

60(40.0)

其他

2(1.3)

初中以上

90(60.0)*

合并症

糖尿病

83(55.3)

对社康中心的信任度

信任

28(18.7)

脑卒中

67(44.7)

不信任

122(81.3)*

-

-

-

注:与相对面比较,*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LiHFe和SCL-90评分比较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iHFe和SCL-90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iHFe和SCL-90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P<0.05),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LiHFe和SCL-90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LiHFe评分

SCL-90评分

观察组

150

干预前

74.23±3.57

158.18±23.56

干预3个月

72.76±3.54

153.16±25.41

干预6个月

70.58±3.49#*

149.19±20.86#*

对照组

150

干预前

74.86±3.61

156.69±23.48

干预3个月

73.77±3.70

158.37±26.53

干预6个月

75.38±3.69

164.55±24.6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生机制为新陈代谢的需求无法在心脏排血量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满足,引发体循环静脉淤血及组织灌注不足等,处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目前,相关医务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显著提升和复发及死亡率的极大降低[2]。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社区干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社区将社区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果表明,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进行社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症状,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佟翠艳, 何瑞, 李春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09):57-61.

[2] 谢小玲, 李汇华.心理干预对合并抑郁情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