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莒南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莒南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2011年以来,山东省莒南县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建维修渠道216.73 公里,配套建筑物1743座,排水沟整治疏浚开挖126.3公里。实际完成新建维修渠道210.9 公里,安装PE管道16.3公里,新建维修电管站8座,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2075座,完成排水沟整治疏浚开挖123.1公里,完成项目投资17971万元。

1主要做法

1.1注重创新,强化监管,全面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小农重点县项目实施过程中,莒南县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不断丰富项目内涵,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创造新的管理经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项目成效。

1.1.1创新广泛参与模式。在工程规划设计中,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尊重民愿、顺乎民意,确保实施方案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在工程质量监管中,以“四制”管理为基础,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质量监督”与社会监督员并管模式,通过明确政府、部门、村庄和群众的责权利关系,构建了一个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的质量监督、监控网络,有效解决了分散施工监控难的问题。每个项目村选派1―2名村两委成员或老干部代表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协调施工环境,监督工程质量,他们既监督建设过程,又监督参建各方作为,实现了群众在工程建设中从单纯质量协管到全方位监督的突破。

1.1.2创新资金监管方式。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坚持报账提款和直接拨付,有效地保证了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以全程跟踪审计为基础,中介服务机构提前介入,搞好工程计量及工程价款审核,加强资金监控管理,实行监理计量与跟踪审计同步进行,确保资金运作达到零争议。项目完工后,中介单位、县审计局分别完成了竣工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同时,严格落实公示制度,把工程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及资金管理等情况及时在新闻媒体、村级政务公开栏上予以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1.3创新工程管护制度。推行了公司加协会管理模式。项目验收完成后,工程建设管理局及时将工程移交给农民用水户协会,明确了责任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按分级管理的模式,支渠及其以上的骨干渠系工程由陡山水库灌区灌溉公司管理,斗渠至田间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灌区灌溉公司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与协会小组逐级签订了工程管护合同和水费计收合同。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水管单位和水价改革,改革农业水价形成和水费计收机制,改现行水价由按亩收费为末级渠系终端水价按方收费,县物价部门已对终端水价进行了批复。

1.1.4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在项目区内推广应用了轻体防腐纤维材料闸门板、自动化测水量水遥测系统、射频卡控制灌溉系统、变频器控制灌溉技术、隐蔽式启闭机桥台等先进技术工艺。对渠墙采用锯解紫砂岩帽石或预制混凝土帽石压顶,渠底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底结构,斗农桥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涵或管涵,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用。

1.2完善机制,加强督查,确保项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为确保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我县从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资金调动、考核驱动等环节入手,配套健全了工作推进机制。

1.2.1政府强力推动机制。实行县级领导督导制、立项督查制和定期通报制,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莒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组建了项目建设管理局,相关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和督查调度。

1.2.2部门联动运作机制。县政府明确要求,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推进合力;对新挖渠道占地问题,有关乡镇和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及时靠上,会同村委做好土地流转等工作;对施工中损害部分农作物,造成部分道路、电力暂时中断问题,有关乡镇和财政、交通、电力等部门及时到位,做好赔青、补偿与协调等工作。

1.2.3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三个年度共完成小农水重点县专项投资6075万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2400万元,省级财政2500万元、市级财政345万元。我县千方百计统筹财政支出,足额落实了配套资金753万元,群众投劳折资77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财政支农林项目优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资金17971万元,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1.2.4绩效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列入相关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强化过程管理,抓好阶段性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重大质量与安全问题或者影响施工进度的严格问责,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推进。

2 效益

我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以来,所建工程已经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了“四节省三增加一促进”。

2.1四节省:一是节水。莒南县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位于大店、筵宾、道口、岭泉四个镇的陡山水库灌区。项目建设前,除干支渠外,斗农渠多为土渠,跑水、漏水、渗水严重。通过新建防渗石渠,每年节约用水733万立方米。二是省地。土渠改为石渠后,过水断面加深,渠道两侧占地减少,节约土地736亩。三是节能。项目实施前,项目区较多的农田用不上自流水,需用电灌站或喷灌机械抽水。项目建设后,灌区水直接流入农田,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由于田间道路的修整,提高了收割、运输等机械的工作效能,每年共计节能168万元。四是省工。项目区受益群众共有6.15万人。防渗石渠建成后,水流增加,流速加快,群众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农田灌溉,项目区内每轮次缩短灌水周期7天,每年节约灌溉用工9万个。筵宾镇刘家水么村1200亩麦地,项目实施前一次灌溉需用7天,现在只用4天;水稻插秧泡地之前需要9天,现在只用5天就能完成。

2.2三增加:一是增加灌溉面积。项目实施后,恢复、扩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万亩。二是增加水利用系数。项目区支渠以下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75。三是增产增收。之前灌溉不充分和得不到灌溉的农田,由于得到充分灌溉,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大增加。岭泉镇刘家岭村的麦田,浇上水的比浇不上水的每亩增产近300公斤;能灌溉的稻地比用不上水的玉米地,每亩增收700余元钱。整个项目区每年增加粮食产量2600万公斤,增收1155万元。

2.3促进和谐。项目建设过程中,许多村庄由于石渠、道路对接问题进行联系交流,增加了村与村之间干部群众的感情。筵宾镇的沙汪头和道口镇的曹庄子世代为邻,连边种地,1975年因开挖鲁沟河占地问题无法形成共识,导致个别相邻水利工程不能发挥效益,最突出的是1992年修建的曹庄子渠道距离沙汪头拦河闸180米通不上水。工程实施以来,县建管局和当地党委政府负责人苦口婆心做工作,最后两村和好如初,渠道贯通清水流。因修建一条渠道了结两个村近四十年恩怨,曹庄子下游新增灌区灌溉面积4500亩,小农水重点县工程建设成就了一段佳话。

3 结 语

莒南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项目区内种地靠天等雨、有水用不上的难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群众得到了实惠。通过项目实施,也极大地提升了全县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加快了水利改革发展进程,在2011年至2013年临沂市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中,莒南县连续三年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