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联网产品的成功在于“人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联网产品的成功在于“人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时代,虽然产品的形态有了改变,但商业的本质没有改变,商业竞争永远是产品的竞争,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自伟大的互联网产品。

在产品开发上真正的魔法,是用五千个点子磨出一个产品。

一个好想法要变成好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大量的加工,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打磨。

当你不断改善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概念还会不断成长。最后的结果通常跟你开始想的不一样:因为你越深入细节,你学到的越多。

如果做梦的时候都在琢磨这件事,这件事基本上就妥了。

产品是互联网的基础单元,就像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马化腾、李彦宏、周鸿t都以自称产品经理为荣。互联网时代,虽然产品的形态有了改变,但商业的本质没有改变,商业竞争永远是产品的竞争,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自伟大的互联网产品。

产品运营要学会“露点”

就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感来说,是有很多点的。学会怎样“露点”,很有讲究。

其中,“痛点”已经成了今天互联网概念的滥觞。

痛点是什么?痛点就是关键问题,就是破局点,一切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点,然后用一堆数字,构成一个逻辑,一击致命。比如:效率、价格、数字指标。比如上世纪,所有的电脑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都是“配置+价格”了事。

痛点之外,是那些辅助点。

比如,痒点。痒点是什么?痒点是逻辑之外的那些小愉悦,就像郭德纲相声里的包袱。还有基点、兴奋点、嗨点……

要相信产品至上主义,要对产品倾注最大的热情。

我们从不相信对一个群众还不知道的产品进行市场研究的做法,所以我们不做任何这类研究;创造性的产品,群众是无法理解的,完全靠你的直觉,靠对未来预期的判断,而不是去搞社调;我们永远不要高估了群众的品位,要适度降低自己的品位,品位过高就是曲高和寡。看芭蕾舞的有几个人?但二人转和郭德纲的相声谁不喜欢啊。所以要庸俗一点,变得通俗一点。

十年前互联网创业的草莽阶段,基本上是只抓痛点就可以。因为那个阶段,用户通过互联网主要追求效率。哪个企业的效率更高,谁就赢了。而第一阶段的网购,也是标品“机票、酒店、3C”拼配置,拼价格,拼数字逻辑。

而我们看前段爆火的很多应用“足迹”“抱抱”,没有配置、没有价格、没有数字逻辑。如同现在占大头的网购都是非标品,女装、女鞋、女包包、小零食……所以,看到一个用户痛点没什么,“抓痒点的运营感”已经成了核心能力。

破局点是对人性的提炼和细化

这几年,罗振宇和他的罗辑思维越来越火。创始人之一的申音跟“罗辑思维”分手后总结,“从商业逻辑来说,我们就是做出一个东西,可以抵你做所有的事情,一个事情上就可以长出所有的事情。‘罗辑思维’要做的是一针捅破天的东西,或者是一剑封喉的东西。”

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可以干明白,但是一定要看清楚方向。看清方向之后就得找到破局点,找到那个一举撬动全局的关键点。

今天,整个行业因为资本介入,出现了很多流行词,比如布局、闭环等等。很多创业者以为要布局,光做硬件不够,要做软件,还要做社区等等。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首先就陷入了大公司模式。

你要思考,与大公司区别何在,破局点在哪。如果没有突进的点,跟其他所有平庸的公司没区别。大家都很平庸,为什么你能赢?因为你想赢吗?因为你肯付出吗?这些都没有意义。所以,要找到那个尖锥一样的破局点。

破局点是对人性的提炼和细化。每天不断打磨,把好点子变成产品的时候,就会不断有好点子出来。每天你都会发现新东西,这同时代表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让最终的组合有一点点不一样,这才是真正的“流程”,也是真正的魔法所在。

微信红包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腾讯3000多万的支付用户,持续投入多年,与阿里巴巴一样的机会,多大的投入都打不动。后来微信红包问世,现在跟阿里的日均用户差不多了。春节当晚的峰值,几乎超过了阿里双十一。与其说是珍珠港偷袭,不如说是八旗兵入关。即使坐拥百万雄兵,也抵不过一个聚焦的点,在长城的一个缺口来回反复冲击。

人性让竞争对手无法超越

人性有弱点,也有优点。贪嗔痴是人性,爱与哀愁也是人性。

张小龙在讲到微信摇一摇功能的时候,说,“用户看了图片,他会下意识地摇一下,这时候要给他一些刺激回馈出来,所以他会听到一个来复枪的声音――我们故意找了来复枪的声音,这个声音很刺激,原来以为只有男生喜欢,后来发现女生也很喜欢,因为它代表了雄性。”当用户使用时,“这个体验的整个过程是非常严实的,它是一种人类的性驱动力在完成整个过程,没有什么吸引你的驱动力比性的驱动力会更原始”。

简洁和自然才是最真实的标志和最理想的境界。

Linkedin的创始人,硅谷成功的风险投资家Reid Hoffma说,一款好的产品及运营,一定能迎合人性七宗罪的其中之一。

人性指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做互联网产品的第一课,是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逻辑。产品在开发时需要逻辑,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产品为什么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要找到用户心理诉求的本质。

一个好的生意人通常具备三个能力:

第一,对人性的深度洞悉。

第二,对信息中包含商机的超级解读能力。

第三,一针见血直逼事物本质的能力。

好的产品经理也应当如此。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用户的痛点、需求或者说是欲望,究竟缘何而生?

凡是将一件事一本书一个产品一种艺术形式做到极致的人,所凭借的,都是专注一念。专注的背后是热情,没有热情就不会有专注。非凡的热情驱动下的技艺提高,才终能将一件事做到大差不差。

如果你的产品专注于人性,与人性相通,自然会与用户绑定。人性源自人最底层的心理需求,除非你的竞争对手设计出来的产品能从更底层的需求超越你,不然怎么跟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