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词使用现状分析『媒介\『媒体\『传媒新闻传播学领域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词使用现状分析『媒介\『媒体\『传媒新闻传播学领域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新闻报道中,“媒介”、“媒体”、“传媒”这三个词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它们更是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研究对象。仅2008年一年,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新闻记者》《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新闻与传播研究》刊载涉及三词的文献就达到650余篇。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三词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频繁出现,但对它们的使用尚处于无序、混乱状态。各词的确切含义及延伸含义并无统一标准,常常混淆不清,造成许多疑问。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三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剖析其基本用法和延伸含义,以期为三词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目的、方法及文献回顾

“媒介”、“媒体”、“传媒”这三个词,无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使用中,主要有三种情况:一、作为机构,即信息的专门组织;二、作为介质,即传输信息的渠道(技术、手段);三、作为两者的统称。进一步观察,则可以发现,这三词的使用相当混乱,有时是同一个意思用两个或三个词表述,有时又是同一个词代表两个或三个意思。可见,厘清这三个词的确切含义,规范它们的用法,很有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词使用情况的分析,把握当下人们使用三词的真实状态,深入探究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为学界、业界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万方”和“清华同方”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我国新闻与传播学领域中较具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新闻记者》《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新闻与传播研究》为对象,将它们2008年全年刊载的涉及三词的文章作为样本,通过文献分析和定量调查,逐一对数量、作者、词汇、用法等方面进行研究。

经检索得知,对于“媒介”、“媒体”、“传媒”这三个词的用法,相关研究成果极少。主要文章仅有两篇。其中赵炎秋在《媒介与媒体:传媒的两种涵义及其区分》中认为,传媒包括传播媒介和传播机构,传播媒介指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机构指掌握某种或某些传播媒介的机构和团体。在该文中,媒体等同于传播机构。文章主要研究媒介和媒体分别与文学的关系,认为媒介是文学传播的介质,是客观的、中性的;而媒体是机构,是主观的、自为的。另一篇于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上的《“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区别》一文认为:“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媒介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用于传播新闻的大众传播媒介。而“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媒体的简称,主要指称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社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机构。该文同时指出,我国现在对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不规范使用,主要表现在混同、错位、简称失当三个方面。

上述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媒介、媒体、传媒这三词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均提出这三词意义不同、不能互相混用的观点,并不约而同地认为,媒介是介质,而媒体是机构。

与专业研究中受到的冷遇不同,“媒介”、“媒体”、“传媒”这三词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却受到很多关注,在一些学习论坛、提问网站(如“百度知道”、“搜搜问问”、“爱问知识人”等)均可发现相关提问。如:“媒体、传媒二者的区别”、“传媒与媒体有何区别”、“什么叫传播媒介和传播媒体有区别吗”、“媒体、媒介和载体有何区别”等。在留言解答中,主要观点有:1.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介质,是实际的存在,能为信息传播提供平台的即是媒体;2.传媒包括载体和传播设施,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现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3.传播媒体等于传播媒介;4.目前媒介的含义含混不清,有必要重新定义。

姑且不论网上留言解答是否科学,据此也可看出,“媒介”、“媒体”、“传媒”三词在人们印象中是有区别的,但众说纷纭,并不一致。

总之,从对文献的梳理显示,可以看出,目前对三词缺少研究,但提问者甚多。一般认为,三词含义有一定区别,但区别并不明显,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混用状态,有必要分析、界定各自的含义和规范用法。

二、“媒介”、“媒体”、“传媒”三词的辞书释义

1.媒介

根据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当代汉语辞典》,“媒介”一词的定义为:1.居中使二者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媒体:新闻媒体。

2.媒体

“媒体”一词在《当代汉语辞典》中的定义是:电视、报刊、广播、广告及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的总称。

3.传媒

“传媒”在《当代汉语辞典》中的定义为:1.传播媒介。特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工具。2.传染疾病的媒介或途径:苍蝇是许多疾病的传媒。显然,第二种释义中的“传媒”,不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可见,《当代汉语辞典》对三词的定义基本相同,都是介质或工具的意思,这也与三词的英文对应单词“media/medium”的含义相符。但问题在于,这三词包含的另一个意思即信息的组织、机构,在此被忽略了。

三、三词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使用情况

1.样本概况

据笔者统计,2008年《新闻记者》《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和《新闻与传播研究》四刊共刊登文章884篇。在“题目”、“摘要”、“栏目”、“关键词”、“基金资助”五栏中,以三词作为条件检索,结果发现:有效文章(即出现三词、并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章,下同)为653篇,占总数的73.9%。

2.三词出现频次

2008年《新闻记者》全年刊文总数357篇,涉及三词的有效文章为264篇,占73.9%。其中,涉及“媒介”30篇,占11.4%;“媒体”141篇,占53.4%;“传媒”93篇,占35.2%。

《新闻大学》全年刊文总数112篇,涉及三词的有效文章共86篇,占76.8%。其中,涉及“媒介”37篇,占43%;“媒体”26篇,占30.2%;“传媒”23篇,占26.7%。

《现代传播》全年刊文总数348篇,涉及三词的有效文章共266篇,占76.4%。其中,涉及“媒介”84篇,占31.6%;“媒体”103篇,占38.7%;“传媒”79篇,29.7%。

《新闻与传播研究》全年刊文总数67篇,涉及三词的有效文章共37篇,占55.2%。其中,涉及“媒介”12篇,占32.4%;“媒体”19篇,占51.4%;“传媒”6篇,占16.2%。

由上可见,四刊中涉及三词的有效文章比例均超过半数,而《新闻记者》《新闻大学》《现代传播》三刊都在70%以上。这表明,关于“媒介”、“媒体”、“传媒”的研究,堪称为新闻与传播学的重点。

从总体看,涉及“媒体”的文章为289篇,占总数的44.3%;“传媒”为201篇,占30.8%;“媒介”为163篇,占24.9%。即,“媒体”最多,“传媒”次之,“媒介”最少。

3 .作者情况

从作者的单位看,高校作者中,使用“媒体”的文章数最多,为273篇,占总数的42.5%;“媒介”次之,为190篇,占29.6%;“传媒”最少,为178篇,占27.7%。业界作者中,依次是“媒体”(82篇、50.6%)、“传媒”(57篇、35.2%)、“媒介”(23篇、14.2%)。即,无论高校还是业界,都最频繁地使用“媒体”,但高校对“媒介”的使用多于“传媒”,而业界对“传媒”的使用多于“媒介”。

4.期刊性质

根据期刊宗旨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学术型和实务型两类。学术型期刊偏重理论研究,实务型期刊则偏重应用研究。相对而言,《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属于学术型,《新闻记者》、《现代传播》可归为实务型。

统计发现,学术型期刊对三词的使用频率,依次为:“媒介”(49篇,39.8%)>“媒体”(45篇,36.6%)>“传媒”(29篇,23.6%);实务型期刊对三词的使用频率为:“媒体”(244篇,46.0%)>“传媒”(172篇,32.5%)>“媒介”(114篇,21.5%)。可见,学术型期刊倾向于使用“媒介”,而实务型期刊倾向于使用“媒体”。

四、三词的延伸意义分析

从使用情况可知,三词的本意相近,都是介质、载体、工具或机构的意思,但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本文通过分析三词与其他词汇的组合扩展,观察其主要搭配方式及延伸意义。由于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文章共653篇,因此,选择使用次数超过或等于6次(即1%)的搭配词组,列为分析延伸意义的对象。

1.限定词在前

就“媒介”而言,单独使用的文章有30篇,占涉及“媒介”文章的18.4%。常见的搭配类型有:各类(如电视、网络、电子、影视等)媒介24篇、新闻媒介17篇、大众媒介12篇、传播媒介9篇、新旧(如新、传统、现代等)媒介6篇、冷热媒介6篇(见下图)。其中,冷热媒介是麦克卢汉的一个理论,属于固定搭配,其它两词都未见此搭配形式。

就“媒体”而言,单独使用的文章有136篇,占涉及“媒体”文章的47.1%。常见搭配有:新旧(如新、新兴、传统等)媒体154篇、各类(如电视、网络等)媒体105篇、地域(如国内外、地方)媒体54篇、新闻媒体28篇、主流媒体27篇(见下图)。

就“传媒”而言,单独使用的文章有43篇,占涉及“传媒”文章的21.4%。常见搭配有:大众传媒20篇、各类(如电视、视觉、影视、纸质等)传媒14篇、地域(如环球、中国、西方等)传媒12篇、新闻传媒11篇。(见下图)。

从表1可知:

(1)三词作为独立概念单独使用的文章数为209篇,占总数的32.0%,接近三分之一,而组合词汇约为68.0%,超过三分之二;

(2)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一词单独使用的频率为所有涉及“媒体”文章的47.1%,远高于“媒介”和“传媒”(见下图);

(3)当前置条件为“新闻”和“各类”时,三词都与之搭配,从常用度看,分别是:新闻媒介>新闻媒体>新闻传媒;各类媒体>各类媒介>各类传媒。

(4)当前置条件为“大众”时,大众媒介和大众传媒这两种说法出现频率较高,大众媒体较少。

(5)当前置条件为“新旧”时,新旧媒介和新旧媒体这两种说法比较常见,而新旧媒体使用篇数多于新旧媒介。且新旧媒体使用频率占涉及媒体文章的53.3%,即“媒体”一词在超过半数的时候是作为新旧媒体被讨论的。

(6)当前置条件为“地域”时,有地域媒体和地域传媒两种用法,且地域媒体多于地域传媒,而无地域媒介这种说法。这里的“媒体”与“传媒”具有机构的意思,代表一个或多个实体。

(7)当前置条件为“传播”时,只有传播媒介这一种组合形式,代表介质或载体。

(8)当前置条件为“主流”时,只有主流媒体这一种搭配,代表机构。

综上所述,从限定词在前的组合中可以看出,“媒介”多表达载体或渠道的意思,而“媒体”与“传媒”除了表达媒介的意思之外,还表达机构的意思。就“媒体”和“传媒”的对比而言,除前置词为“大众”的情况下,“媒体”的使用度皆高于“传媒”。

2.限定词在后

同样,选择限定词在后的组合频次大于或等于6次的搭配,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

(1)三词中,“媒介”和“传媒”的固定后置组合较多,而“媒体”较少。

(2)“媒介”在后置组合中,有介质或载体、机构两种含义。在媒介效果、媒介使用等组合中,代表的是介质或载体,在媒介经营管理、媒介组织等组合中,指的又是机构。总的来说,作为介质或载体的含义居多。

(3)“媒体”也包含了介质和机构这两种意思,但作为机构的含义居多。

(4)与“媒体”多作为某个或某类具体机构不同,“传媒”通常作为这些机构的统称,即一个行业出现。在“传媒”的后置固定组合中,几乎没有代表介质或载体含义的词组,大多数时候,表达的是行业的意思。

3.三词混用

通过对全部文章的分析,我们发现,三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混用的情况。在前置组合中,前置词为“新旧”、“各类”、“地域”时,三词均有混用。在后置组合中,后置词为“传播”、“生态”、“组织”、“产业”、“行业”时,多有混用。而且,两两混用的情况,更为常见。如:媒介管理和传媒管理、媒介功能和传媒功能、媒介体制和传媒体制、媒介政策和传媒政策、媒介使用和传媒使用,等等。

五、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媒介”、“媒体”、“传媒”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辞典或英文的释义,而是在日常使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搭配和组合,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

总体而言,三词的含义大同小异,在英文中就是同一个单词media。但是,通过对它们的固定搭配、使用习惯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一般的使用中,媒介较多代表介质或载体,媒体较多代表机构,而传媒的独特之处在于还往往代表一个行业。

或许,这已显示出了一种趋势,即人们越来越形成以下共识:一、让“媒介”回归其本意――介质(载体、工具);二、让“媒体”承担更多内涵,即除介质之外,还包含机构的意思;三、让“传媒”体现最广泛的含义――代表整个媒体行业。

简言之,媒介<媒体<传媒。如此,实现三词的合理分工,减少混乱,达到规范使用的目的,可能就不是奢望了。■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注释:

①赵炎秋:《媒介与媒体:传媒的两种涵义及其区分》,《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新闻媒介”和“新闻媒体”的区别》,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n

百度知道、电大在线论坛、考研论坛

龚学胜:《当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本文的百分比均取一位小数,因此可能出现相加之和不等于百分之百的情况。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