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推进“三减”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为研究对象,针对建三江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所推广的“三减”政策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中出现的困难做出分析判断,结合推广“三减”工作过程中的科技研究试验、实践以及实地指导的状况,研究了推进“三减”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而以技术推广服务为导向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三减
1 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进“三减”现状
1.1 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情况
在农业部和农垦总局的指导下,围绕综合性和公益性的基本原则,建三江七星农场进行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进,探索出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的模式,构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大农业要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让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更加顺利,科研成果进程加快[1]。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机构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缩短新品种的研究周期、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速度以及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为目的,在基层设置了四个中心站来完成新产品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成果展示、分析测试和信息服务四大模块的内容。这几个中心所站集植保站、试验站、土壤化验室和土肥站于一体。近年来,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开展了新品种试验、新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技术集成推广、科技指导服务、进行农户技术培训等等[2]。
1.2 农技推广机构推进“三减”工作的现状
1.2.1 “三减”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初步的调查研究发现,建三江管局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出现了施肥盲目、肥料用量超标、以及肥料配比不科学的状况。对此,研发中心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发出了水稻优化施肥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以测量土地的基本状况为基础,优化施肥结构,做到“控氮、减磷、稳钾”,精确诊断土地的施肥用量,杜绝施肥过量不均衡的问题。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明显改善了随意施肥的现象,提高了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化肥的科学性[3]。
后期调研阶段,建三江七星研发中心为提高施肥效率和肥料利用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外部环境不变,保证水稻产量的条件下,确实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该施肥方式所种出的5%水稻在质量和产量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若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作出全面推广即达到了减少化肥用量、提升利用率的目的,同时也提升了水稻的产量,为建三江的现代化、科学化水稻种植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三江农技推广围绕“三减”要求进行了相关新技术的示范。2015年建三江农技推广机构在七星科技园进行了减少磷肥使用量的示范试验。一共在五个示范区域内进行对比。数据表明,亩施纯磷2.76kg,净增效益最高为13.7元。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产量,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这也说明超过亩施纯磷2.76kg,水稻产量不变,容易造成浪费,过量的化肥也会使土壤无法负荷造成土壤污染,此项示范为化肥使用提供了有效数据。此外,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机构还进行了新型肥料应用示范、水稻配方肥应用示范、水稻新品种示范、水田新型除草剂应用示范以及秸秆腐熟剂应用示范等。其中,在新型除草剂的应用示范中,通过对比除草剂的施用量与施用效果,发现新型除草剂能够保证在最少的施用量情况下,实现最好的除草效果,这项技术示范对在垦区落实减量施用除草剂工作有重要意义。
1.2.2 推广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三减”科技指导服务。建三江管局在农技推广方面采用了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有线上和线下不同的互动渠道。农户可通过拨打科技服务热线、观看农业科技直通车、网络留言等多种形式来获取“三减”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政策,并及时获得及时有效的农技指导。此外,农技推广方面还发放了大量的培训资料共计5000余份,指导水稻高效栽培优质培养的使用技术手册3000余册,还有便于农户种植活动的大棚管理指示牌、施肥建议卡等明白纸发放量多达上万份。在病虫害监控和防止方面,预警系统能准确有效地预报可能的病虫害,农户可以根据预警报告来决定农药的种类及用量。这种方法避免了农药的盲目使用,控制了化肥、除草剂的用量,对于科学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机构在落实“三减”工作的问题
2.1 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低
“三减”科技项目研发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并没有将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仍有一些制约性因素存在,转化率低。目前七星研发中心虽然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并进行技术示范,但是在基层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种植水稻农户并不知道与了解“三减”技术,更不用说使用了。基层农户无法应用,科技成果就不能及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2.2 推广“三减”工作的体制不完善
不完善主要由两个问题导致。首先是编制的局限性。由于农技推广中心所在的农场是企业性质,农技推广人员无法得到正式编制,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农技推广人员稳定性就比较差,人员流动率高,许多优秀的农技人员在自我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离开岗位,工作的持续性无法保证。其次是管理制度不严格。许多技术员身兼数职,导致管理系统混乱,以及农技人员的精力无法集中到本职工作中去。
2.3 推广“三减”工作的资金支持不足
农技推广中心的推广经费是由建三江七星农场全部承担的,并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农场的经济来源有限,没有有力的财政支撑,农技的推广费用就受到了限制,无法最大限度保障农技推广的工作。尤其培训推广必须的硬件设备仪器缺乏,是农技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建三江农场的农技推广中心财政独立,财务状况紧张,年初制定出全年的财政预算,各部门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支出,超出预算自行解决。
2.4 基层指导“三减”工作水平不足
目前,建三江的基层指导工作不到位,浮于表面。“三减”工作刚刚开展,很多工作还没有上手。实验项目多,但是科研人员严重不够,导致时间上无法保障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在下乡进行基层推广,指导农户实践“三减”政策。但是,人员少,再加上科研人员没有实践经验,实际推广受阻,效果不明@。再者,农户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承包土地得来的良好经济效益吸引了许多农户开始向农场承包大量土地。经营土地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没有重视种植的科学性,固有的思想一时难以转变。想让这一部分人接受“三减”的内容,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人力投入,再加上培训设施的辅助,才能更好的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3 建三江管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动“三减”工作的建议
3.1 提高科技转化水平
推动“三减”技术在基层的转化率,落实到细节。在基层推广,需要提供一系列必要的物资以及优惠政策,为技术推广提供便利,并搭建方便快捷的转化平台。动员中心所站的科研人员进行科研交流,积极推广新技术,保证基础设施健全,成为技术推广的坚强后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提高新技术的转化率。
3.2 提高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素质
一要进行事业编制改革。为了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将事业编制的数量和限制进行统一的调配和限制。根据管辖区的耕地面积大小,合理进行人员配置,保证重点农区的推广员的编制数量,工资待遇标准化、透明化,在留住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吸引其他优秀的技术推广员,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要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将工作内容细化,分设考核指标和绩效指标。建立农技推广奖励机制,激励和监督推广人员去到最前线,合理分配资源,做到有奖有罚,赏罚分明。考核指标中应将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重点绩效考核项目,加入农户反馈来监督实际工作。
3.3 加大技术研发经费投入
研究经费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主要支撑。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方式能够快速解决经费问题,缩短研发周期。增加研究和推广经费,可以加快推广进程,提升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保证“三减”推广工作能够稳定有效的进行。
3.4 加强基层“三减”指导工作
自上要调动专业的农技人员下乡,到实地去科普并指导农户如何落实“三减”政策,狠抓生产细节,耐心指导,争取在所到之处将政策和新技术深入农户心中。自下要组织农户进行相关培训,包括实地培训、网络培训等等,能够批量、系统的为农户带来相关政策信息。
参考文献
[1]刘加海.抢占现代化大农业制高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现代化农业发展纪实[J].中国农垦,2012.
[2]周成,郎福君,孟昭河,等.建三江管理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1.
[3]刘小纶.氮量和氮肥种类对寒地稻田氮素转化和氨挥发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4.
*通讯作者:时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