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透析其婚姻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透析其婚姻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简・奥斯汀说过:“女人的思维很有跳跃性,从仰慕到爱慕,从爱慕到结婚都是一眨眼的事。”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对配偶的选择,简・奥斯汀的小说在婚恋这一主题上一直被视为经典,甚至被单身女性视为解读婚姻的必修手册。其小说的主题基本都是与乡绅家庭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有关,作为一位有着特别的生活经历的中产阶级上层社会的女子,简・奥斯汀以敏锐的洞察力仔细的观察着她身边的青年女子在恋爱、和婚姻中的精神成长,并以小说的形式把这些现象真实的展现给读者。其作品以幽默的风格、优雅的结构以及精湛的讽刺艺术而闻名。笔者通过对简・奥斯汀所在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她个人生平经历等方面的考察,透视其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并分析了她对于中产阶级女子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以及她这种婚姻观对于当代和后世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简・奥斯汀;爱情;婚姻观

【Abstract】Jane Austen once said that women’s thoughts changed very rapidly, it’s just in a moment that they can jump from admiration to love, and even to marriage. We all faced numerous opportunities to make a choice in our life, and in my opinion, the most important one you made may be when you consider to choose a spouse to marry. Jane Austen’s novels not only have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s on this kind of topic but also the manual interpretation for the single female. Her basic theme is related to love and marriage of country gentlemen and women. As a middle-class female with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she observed the spiritual growth of young men and women in their love and marriage with her keen insight. And then she shows these phenomenons to us in the form of novel, her novels are known for the humorous style, elegant structure and exquisite art of irony. I investigated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and Austen’s life experience, analyzed her attitude towards the middle-class women’s love and marriage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her work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s upon the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generations.

【Key words】Jane Austen; Love; Outlook on marriage

1 背景透视

1.1 当代社会背景

若要正确的全面的解读简・奥斯汀,毫无疑问,首先要知晓英格兰当时的社会背景。简・奥斯汀的作品是以乔治摄政时期为创作背景,其小说写于19世纪前20年。在这一时期,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真实描述她的生活背景,体现了其宁静的、冷幽默的创作风格。她的作品所展现的往往都是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活动的小人物,她笔下描写的多数人物角色的原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体:乡村绅士、上层社会的人物以及神职人员。在简・奥斯汀思想意识的形成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除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外,还与她的生活经历及其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

1.2 简・奥斯汀的生平简介

简・奥斯汀1775年出生于英国南部小镇的一个牧师家庭。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传统且保守的父权制社会,由于受当时教育制度的限制,她从未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然而家里藏书丰厚,在父兄的指导下,她涉猎家中各类书籍,阅读了很多古典文学和流行小说,正是这些书籍和身边丰富多彩的事物开拓了奥斯汀的视野,培养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和写作的兴趣,她渴望把自己对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的见解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来。奥斯汀的生活圈子很小,而且并无太大的变化,基本局限于乡村中产阶级宁静的,田园式的生活环境。她热爱旅行和音乐,并精通钢琴,毫无疑问,像她这样一位年轻貌美而又有才华的女子在社交圈中注定闪闪发光,必然迎来颇多爱慕者。情窦初开的简与一位年轻英俊的爱尔兰律师汤姆・勒弗罗伊一见钟情。尽管他们迅速坠入爱河,但是他们的恋情还是无疾而终,因为奥斯汀的家人希望未来女婿要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只是个穷小子,而勒弗罗伊的家人也执意他与富贵之家联姻,所以两人被迫分手。从此之后,她便再也没有对任何一个追求者动过心,甚至还拒绝了一位即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只因为她不爱他。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她无尽的伤痛:“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富人家的女孩,并且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真挚的爱情。虽然爱情和婚姻是其作品的主要主题,但奥斯汀本人终生未嫁。这种遭遇在的她经历和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将所有未了的情感全部注入文学创作中,并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被称为地位可以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她用短短42年的生命时光,以其特有的女性的视角及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的世界,道出女性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她所创作的六部不朽的文学巨作,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彻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深厚的社会历史与文学价值,展现了她创作的独特写作手法及艺术风格。

2 透过简・奥斯汀的主要作品解读其婚姻观

2.1 理智与情感

小说的题目Sense and Sensibility就其意义而言,Sense代表理智,Sensibility代表情感,二者是一对反义词。小说中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两个主人公艾莉诺和玛丽安是一对姐妹,姐姐艾莉诺是典型的理智型女性的代表,她心地善良,勤于思考,遇事沉着冷静。姐妹俩不从事任何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在父亲去世后又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财产,和母亲还有最小的妹妹相依为命,每年只有500英镑勉强度日,这段日子里艾莉诺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而妹妹玛丽安则属于情感型女性的代表,感情丰富,热情奔放而又多愁善感。虽然姐妹俩追求美满幸福的婚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对待婚姻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理智与情感的对立首先体现在姐妹俩选择伴侣的类型不同:理智的艾莉诺倾心于忠厚善良的爱德华;而情感丰富的玛丽安在一次英雄救美式的意外中邂逅了威洛比后便陷入疯狂的热恋之中。此外,理智与情感的对立还体现在双方对恋爱危机的处理方式上:虽然艾莉诺与爱德华彼此相爱,却遭到了爱德华的母亲和姐姐的强烈反对,之后,在得知爱德华和露西早有婚约并准备结婚的消息时,艾莉诺心如刀割,但她用自己的理智抑制住自己的情感,把失恋的伤痛偷偷隐藏起来;而玛丽安与威洛比疯狂的恋情也是好景不长,以威洛比赢取了一位富家小姐而告终,玛丽安无力承受失恋的巨大打击而终日郁郁寡欢,甚至大病一场而险些丧命,而此时,她在姐姐的劝导下,在疗伤过程中终于慢慢接受了一直爱慕她的布兰顿上校,两人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拜读《理智与情感》这部经典作品之后,感慨最多的是若想拥有幸福的婚姻就应该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否则感情用事将把你带进精神创伤的深渊之中。

2.2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话就是:“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都需要娶一个妻子,这是世人皆知的真理。)书中通过对婚恋爱情的描写,折射出她所倡导的婚姻观:即完美的婚姻应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理性的婚姻。故事围绕班纳特家中五位待嫁的女儿的婚姻问题展开,描述了五种不同的婚姻关系,班纳特夫妇的相互煎熬、柯林斯牧师与夏洛蒂的利益交换、韦翰与莉迪亚的放纵、简与宾利的两情相悦、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完美结合,深刻的反映了在婚姻问题上普遍存在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同时,作者假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

2.2.1 盲目婚姻――班纳特夫妇

书中对班纳特先生的描写是“善于诙谐,又能不漏神色,还好突发奇想”。至于班纳特夫人,“她缺乏悟性,孤陋寡闻,喜怒无常,遇事不顺心的时候就以为自己神经出了毛病,她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把五个女儿都嫁出去,最大的乐趣就是访亲会友,探听隐私八卦”,可以看出二人的性格爱好以及思想都相差甚远。班纳特先生当年痴迷于她的美貌而一时冲动才结了婚,导致他们的婚姻长久以来都是名存实亡,事实上两人是相互折磨,相互煎熬。

2.2.2 利益婚姻――柯林斯夫妇

柯林斯是班纳特先生的表侄,根据当时法律制度的规定,他是班纳特夫妇家中财产的继承者,为了减少家族的损失,他决定娶一位班纳特小姐为妻。首先,柯林斯牧师向简求婚,由于宾利的关系,简拒绝了他,于是他马上把目标设定为伊丽莎白,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之后,他自作聪明的以为女性在受到求婚时都会比较矜持,口是心非,所以他把拒绝视为动力,直到最后才发现伊丽莎白是真的拒绝他。虽然受到多次拒绝,但他认为只要有金钱和地位,要找的只是一位能够服从于自己并且能够打理好家务的“妻子”而已,于是他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把目光瞄准已经年满27岁的夏洛蒂,这一次他梦想成真了。柯林斯本人并无人格魅力可言,而且举止粗俗。夏洛蒂之所以选择他,完全是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而且完全符合当时的婚姻道德的标准。但就其婚姻而言,却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因为她虽然拥有财富和地位,却恰恰缺少婚姻的本质――爱情。柯林斯夫妇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满足双方利益基础之上的,各取所需,而非爱情。

2.2.3 婚姻――韦翰夫妇

韦翰是民兵自卫团的军官,徒有英俊的外表,善于阿谀奉承,道德败坏。就连一向理智的伊丽莎白也曾在不经意间被他的假象所迷惑。而真实的韦翰却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子。后来他竟然勾引莉迪亚与其私奔。莉迪亚是班纳特家中的小女儿,她愚昧无知,爱慕虚荣,同时又比较轻浮,所以被韦翰华丽的外表所迷惑并随其私奔。在达西的大力帮助下,两人才勉强结婚。这是一桩只有诱惑而非理智的婚姻,结局注定是不幸的。

2.2.4 世俗婚姻――宾利夫妇

简与宾利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幸福的婚姻”。因为两人完全符合传统标准的绅士与淑女的形象:宾利,仪表堂堂、温文尔雅、慷慨大方;简,温柔善良、美丽大方、含蓄矜持。然而两人并非如人所愿顺理成章的缔结姻缘,而是历尽磨难与痛楚,最终喜结良缘。但是这样的爱情似乎太过于完美,以至于显得庸俗平淡。

2.2.5 完美婚姻――达西夫妇

伊丽莎白和达西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他们之间的婚姻是以曲折跌宕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为基础的。伊丽莎白美貌出众、举止优雅、机智勇敢。她虽然被母亲逼婚,但却坚持与当时社会风尚格格不入的婚姻观念,拒绝嫁给不喜欢的人,她要的是有爱情的婚姻。达西出身名门望族,英俊潇洒且拥有大量财产,因而自视甚高。他不喜欢当时风行上层社会的舞会及其他社交活动,故给人以高高在上的傲慢感觉。但实际上,他是一个拥有真知灼见的人。由于两家地位相差悬殊等诸多因素,几经波折之后,达西检讨了自己并改掉了傲慢的举止,伊丽莎白也逐渐消除了对他的偏见。伊丽莎白和达西是作者竭力推崇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他们的婚姻也是最理想、最完美的婚姻。

2.3 简・奥斯汀本人的婚姻观

奥斯汀的小说题材主要是围绕乡绅淑女的日常生活、家庭、爱情、婚姻而展开的,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观:当时社会的婚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只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只被对方的美貌所吸引而因一时的激情而结婚也是不对的。因此,她既反对单纯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的理想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既要考虑伴侣的财产和地位,也要考虑对方的品德与性格。婚姻是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大事,固然要严肃谨慎,切忌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奥斯汀作品中描述的这些婚姻观虽然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但对现代女性的恋爱和择偶仍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3 总结

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英国充斥着庸俗无聊的“伤感小说”和“哥特式小说”。虽然她的小说所反映的问题很有限,但扭转了当时文学界的庸俗风气,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一个男权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除了社交之外,女性在社会上毫无地位可言;在家里,女性也没有资格继承财产。所以对当时的女性而言,选择一个理想的丈夫对她们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就成了步入适婚年龄的女性关注的首要问题了。她坚信幸福的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并考虑伴侣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恋爱不是游戏,每个人都应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对待婚姻。她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2013年是简・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继英国皇家邮政专门发行邮票纪念之后,英国中央银行宣布,简・奥斯汀的头像将被印在新版10英镑纸币上,以此向这位誉满全球的女作家致敬。她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得文学界如此之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因为她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上唯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而且具有经典的意义。她反对那个阶级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鼓励妇女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感情和婚姻。她的作品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参考文献】

[1]爱德华・科普兰.简・奥斯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46.

[2]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5-52.

[3]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M].武崇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7-45.

[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5-80.

[5]李仙琼.论奥斯汀小说的爱情婚姻主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6]唐嘉芳.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与现代女性婚姻价值取向[J].电影文学,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