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2例临床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2例临床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析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2%(105/116);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8%(98/116),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前后健、患侧肢周径差变化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抗凝;治疗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尤其是肺栓塞,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临床上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比较常用的是抗凝治疗,但是效果较差,虽然溶栓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16例。对照组66例为男性,50例为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为(56.3±6.9)岁,病程5h~8d,平均病程为(3.6±2.1)d;观察组中70例为男性,46例为女性,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为(56.8±7.2)岁,病程7h~7d,平均病程为(3.2±2.2)d。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方法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即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运用UK50~70万U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对于>70岁的患者,滴注剂量为50万U,1次/d。连续治疗3~5d后,逐渐减少UK用量,治疗14~21d后,停止使用UK。同时,运用5000U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1~2次/24h,治疗14d后,改为华法林口服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口服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而观察组则运用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运用UK25~50万U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1次/d,对于>70岁患者,将患者的病情作为基本依据,推注剂量为25万U,1次/d。注射的过程中,使用止血带在患者的内踝上方处结扎,对近侧浅静脉进行阻断,从足背静脉网将药液导入深静脉,并流经血栓阻塞段血管,治疗14~21d后,停止使用UK。同时,运用5000U低分子肝素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1~2次/24h,治疗14d后,改为华法林口服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口服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评价治疗效果时,主要依据以下3个标准:①痊愈。患肢胀痛、肿胀症状完全消失,经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深静脉血管保持通畅状态;②有效。患者胀痛、肿胀症状明显改善,经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深静脉血管轻微阻塞;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改变,且深静脉血管阻塞[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2%;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健、患侧肢周径差对比 观察组的健、患侧肢周径差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临床上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手术取栓、溶栓治疗以及抗凝治疗等,其中抗凝治疗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避免血栓再生、使侧支循环改善的作用,但是在预防血栓形成综合征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有研究表明,通过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可以使复发率降低约80%~90%[3],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此外,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诸多的优点,可以将深静脉内的血栓清除干净,使深静脉血栓保持通畅,并且可以保障下肢深静脉血流量的充足,使近端静脉保持通畅,不仅可以预防再次出现血栓,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血栓形成综合征的出现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运用局部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开华. 置管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D].南昌大学,2012:22-35.

[2]黄晓钟,张纪蔚,梁卫,池家昌. 介入腔内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0(9):592-596.

[3]侯旭晖,杨松柏,尹健,张静菊.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2例临床治疗[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7(4):2258-2260.

[4]王大伟. 消栓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