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实用剪辑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实用剪辑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剪辑是电视节目(本文的电视节目主要指电视剧及情节性较强的叙情性栏目节目以及DV片等视频)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抛开深奥的影视理论,用平实的语言,从镜头之间的组接、节目的剪辑风格、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上探讨后期剪辑的几个实用技巧以及剪辑节目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组接;风格;节奏;结构;手段

中图分类号:J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080-02

有人半开玩笑说,好的片子都是剪出来的。玩笑话不能太认真,但是它从侧面说明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随着电视技术的出现、科技水平的提高,剪辑艺术逐步完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一、镜头之间的组接

电视艺术是时空的视觉艺术,画面表现必须具备视觉的连贯性,其主要表现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继承和延续上。这种继承性和延续性通常情况下是镜头剪辑完成的。

作为电视剧的剪辑也好,或是栏目节目的编辑也好,或是DV片的制作者也好,亦或家庭电脑中视频软件操作者,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都必须首先遵守一些画面的基本组接逻辑。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

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

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

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

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

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

“动”接“动”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

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既然是规则、法则,有时越线、踩线会很刺激噢。切忌墨守成规,笔者认为,合理打破常规才是艺术中的艺术,度很重要!

镜头间的剪接点可分两个方面:视频剪接点(包括:动作剪接点、情绪剪接点、节奏剪接点)、音频剪接点(包括:对白、音乐、音效剪接点)。镜头组接之处即剪接点的确定之处,要看是否能符合、最有利于剧情的发展、情节的贯穿、动作的连续、语言的通顺、节奏的流畅等等。

二、把握节目的风格

剪辑人员在动手剪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吃透剧本,把握住编导及原始视频提供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 。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人员(或节目编辑)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人员所做的提纲是其具体的表现。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导演的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人员(或节目编辑)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达到有机地统一。

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剪事件发展过程,剪辑点的选择大多要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

三、学会控制节奏

电视节目的节奏是由画面表现主体的行为、动作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前期拍摄时,表现主体(如演员)的行为、调度要设计,摄像师应根据编导(或活动的组织者)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例如轻松、欢快的内容,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内容,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

在后期制作阶段,剪辑人员(或节目编辑)应该首先按照节目的风格将应该保留的内容合理剪裁,有序组织编排,而将可用可不用的(不影响、不关联风格)镜头或片断剪掉舍弃,合理的“取”“舍”镜头的长短,直接影响节目的节奏,它可以看出剪辑的文化的素养、艺术水平的高低。

后期剪辑过程中,剪辑总的说来要遵循节目的基调,了解观众的欣赏习惯,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错落有致,张持有度,打破人的视觉惯性,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把握整体结构

电视节目的结构,包括总体布局和段落构造两个部分。一个好的片子的结构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完整

电视节目在结构上应头尾圆合,各段落要饱满,比例分配得当,整体均匀和谐,全篇风格统一、浑然一体。如果结构零乱残缺、脉络不清,事件的因果关系交待不完整,前后风格割裂,就会使观众弄不明白“为什么说”和“在说什么”。

(二)流畅

电视节目的结构要顺理成章、过渡自然,尽量不显露人工雕琢的痕迹,更忌讳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段落之间的衔接要如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雕琢。

(三)新颖

电视节目结构的完整和流畅是基础,但是一个好的节目,吸引人的片子,必须要创新。过分地强调完整和流畅往往使人感到乏味,不能称之为好节目。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结构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每一独特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创造,突破固有的模式,从内容、结构、形式上新颖独特、个性鲜明,才能激发观众的兴趣,收到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切记,创新是在能够做到节目完整和流畅下的创新,它是完整和流畅的升华。好的欧美影视片子为什么吸引人,除了制作手段高超之外,就因为它的情节推进不同于人的思维习惯,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这里所说的“意料之外”就是“新颖”,而“情理之中”就是完整和流畅了,做到这两点你离美国做大片的剪辑师不远了。其实经常上街淘碟的人都知道,好莱坞及欧洲各国每年也在生产大量的烂片,好的片子一年也就那么几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要做到这两点的确还是有难度,美国人、欧洲人也不能例外!

五、实用的几种技术手段

(一)叠化

两个非要硬切在一起镜头,看到接点有跳的感觉,就可以用叠画来消除。不是现实时空进行的,需要艺术升华(如抒情到高潮的段落)的片断,应用这种手段可以帮衬画面。叠化的入出点及过程持续长短的把握,可以考验剪辑的艺术素质。

(二)淡出淡入

往往用于转场,转承的工具之一,有另取一行的意思。在一个段落里面不宜频繁使用,会使完整的片子支离破碎。如果把它比喻成句号,你却把它用成了分号的效果,那么剪片子你就淡定从容了。在淡出淡入的程中声音或音乐晚淡出,或早淡入(是指下一个画面的声音)可以消除分段的效果,压缩停顿的程度。

(三)变速

针对一些画面,改变它的播放速度配合相应的音乐或音效,往往可以升华镜头本身直观效果。配上音乐和音效很重要,它能舒缓或加速影响观众的情绪,使得镜头变速不让人有突的感觉,一般来说,变速前,音乐先行,音效则同步。

(四)合成

现在电脑技术的发达,这已是常用的手段,可以弥补画面的欠缺,使画面内容更丰富更完美,但别矫枉过正,画面美得不真实就弄巧反拙。

画面合成时,光线的协调很重要,同一个合成镜头的素材,应该处在同样的光线条件下,校色起重要作用,注意画面的气氛,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对比度,色温感觉,考虑各个素材的光线条件。

总之,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说掌握蒙太奇手法、熟悉镜头组接技巧,是每个从事剪辑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么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剪辑人员的功底。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再加上较强的艺术感觉和较高的悟性 ,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