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校毕业生角色转换的相关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校毕业生角色转换的相关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定义,以及影响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几个因素,提出了有效促进毕业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的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实现角色转换,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角色转换;社会支持

大学毕业步入职场是每个高校毕业生的必经之路,成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者角色转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和身心健康。全社会要积极探索和分析影响大学生实现角色转换的因素,提出有效促进大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的措施,避免职业角色失调而影响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

一、毕业生角色转换的定义

大学生角色是指在相对简单的学校环境下,实现自我知识水平、素质及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为完全走向社会奠定基础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角色。职业人角色则是在相对复杂的职场环境中,利用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社会活动,是具有明显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色彩的独立性社会角色。毕业生角色转换是指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其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扮演的角色产生相应改变的过程。

二、影响毕业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的因素

1

社会支持系统受损

在人格日益独立的现代社会,社会支持系统包含了社会舆论、国家部门等构成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朋友圈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及传统家庭支持系统三个部分[1]。初入职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相对于校园里的简单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有更多利害冲突,且身边没有熟悉的亲人和朋友,毕业生感到孤独无助,无法很好地融入新环境,在旧的社会支持系统受损的同时不能及时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2

角色定位不明确

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让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很难迅速转换角色,准确定位新的职业角色。他们仍旧习惯以学生姿态自处,或眼高手低、或纸上谈兵、或轻易气馁。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导致角色定位不明确,一般包括角色定位过高、角色定位过低、角色错位三个方面。不合理的角色定位,使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在职业道路上越偏越远。

3

理想与现实存在差异,生活压力增加

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步入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现代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日益暴露。在学校学习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进行了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武装,理论上已经为步入社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无法顺利将理论学习转化为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实践成果。在适应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实现经济上的“断奶”,开始管理筹划自己的未来,担负家庭的责任,这些都给毕业生带来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三、促进毕业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的措施

1

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高校应该担负起职业素质培养的责任,让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期望、职业认知、职业心理等方面做好准备。

(1)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实行全程职业规划辅导,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高校应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大学生创业技能”等选修课程,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发展培训。大学一年级指导学生认识专业、认识行业、认清自我兴趣,平稳度过大学适应期;二年级加强专业技能基础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准确定位职业发展目标;三年级着重专业技能提升,努力拓展专业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思维,养成职业习惯;四年级全面开展就业前辅导,其中包括就业政策解读、简历制作技巧培训、面试场景模拟训练等。构建全方位的分阶段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让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认识职场。

(2)设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大学毕业生对于职场有着较为理想的期待,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对知识灵活应用能力还有待提升,职场适应性还不强,如果职业的初始期望过高,就会造成较大落差,导致迷茫慌乱。毕业生应该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在工作环境中的位置和所承担的角色,认清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分清职业人角色与学生角色的区别,根据职场环境特点调整个人期望,找到个人差距,主动学习,安心本职工作,积极调整和适应职业环境,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为自己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加强职业角色认知。高校应当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职业角色,准确领悟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要求和角色期待,帮助学生调整个人需要结构,消除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期待之间的冲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职场模拟锻炼的机会。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为学生作报告,为学生解读企业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职场规则,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工作场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开设职场训练营,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

(4)加强职业心理教育。心理和行为模式的职业化是毕业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指标,职业心理的健康决定毕业生初入职场的适应性。高校应将职业心理教育贯穿到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心智与情商”等在内的职业心理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通过选修课程、名家讲座、实习引导等方式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

2

增加重建社会支持系统的主动性

社会支持系统缺失对适应期的职场新人非常不利,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友谊和理解,促进职业心理快速成长,促进自我角色顺利转换,找到职场归属感和幸福感。高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初入职场的新人要学会换位思考,争取得到同事们的支持和认可,充分利用团队的优势,尽快熟悉职业环境,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适应角色,着重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应对挫折的能力[2]。在实现社会支持系统重建的过程中,要学会团结协作,恪守人际交往规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服嫉妒、自卑、多疑等不良社交心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坚持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职业技能

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大学讲授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知识和能力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掌握。通过虚心学习,尽快熟悉业务技能,提升业务能力,更好地履行角色义务,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在适应角色的同时,学会总结和反思,多角度考虑问题,根据环境需要不断修正角色定位[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干一行,爱一行,多学习多钻研,不断提升个人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张 华青年压力来源与社会支持系统优化策略当代青年研究,2012(03):8―15.

冯 峰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审视大学毕业生的角色转换职业时空,2009(06):61―62.

周建平,程 思,林 莉大学毕业生角色转换及其实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