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丰盈童心 留驻童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丰盈童心 留驻童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人档案】

倪潜梅,女,高级教师,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杏坛杯”优课评比一等奖,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主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儿童阅读形象构建和发展的思考与尝试”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的‘说话写话’研究”。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三十多篇。

皮亚杰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发展与原始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同的过程。所以有人说,儿童时期的思想与人类最真最善最美的时期也是同步的,让自己的心与儿童的心建立联系,能够让浮躁的灵魂找到可以安顿的家。

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做老师并不是我的理想,我从小的愿望是当一名画家,即使是在师范,我也在书画上下了不少工夫。毛笔字练了一张又一张,字帖淘了一本又一本,画室里画过同学的肖像和白色的石膏,野外的小溪、树林、油菜花田是我画夹中的风景……所以,来到小学教语文,我很是迷惘: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要在“a、o、e”,“点、撇、捺”与“字、词、句”中消磨吗?那有什么意义?

可是现实并不因为我的自视清高就给予我一帆风顺的境遇。用“狼狈”来形容初为人师的我一点也不过分,那阵子总是做梦:孩子们闹翻了天,上课时说错话、写错字,口干舌燥,心急火燎,但怎么也醒不来。我没有什么好办法管住孩子们,又怕他们出事,所以一有空就看着他们。记得操场边上有一株桃树,春天桃花开了,孩子们玩着双杠,做着游戏,我就在旁边看着。虽然某一瞬间也有岁月静好的错觉,但始终烦恼,只觉得耳边不清静。

心情的转变是在一个下午。除了语文课,我还兼着电脑课。在门外排队时,有一个女孩因过于兴奋被我狠狠地责备了几句。上课了,孩子们一个个换上拖鞋走进了电脑房。等他们都进去后,我才发现拖鞋已经没了,于是赤着脚站在教室的中央。这时,一个女孩走过来,递给我一双拖鞋,怯生生地说:“老师,给你拖鞋,地上冷。”我一看,就是那个女孩,她光着脚。我看着她,心里又热又辣,只觉得羞愧万分。这堂课是怎么上的我记不得了,但一直记得,我不停地鄙视自己:“你这么大一个人,做老师的,还不如一个孩子!”工作几个月来的情形像放电影一样在我面前闪过,是的,孩子们是吵吵闹闹的,可是每天早晨,他们见到我的时候,是那样的亲热;立夏的时候,他们带鸡蛋给我吃;桃花开的时候,他们在操场边玩,笑脸真的比花还要美;有个孩子的父亲生病了,她母亲把孩子交给我照顾,对我是那样信任……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把我当成最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人,而我却只有厌倦和不满。我想:其实,我可以对他们好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投入一些。

很庆幸,我被分到了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这里人才济济,身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里人心温暖,充满关爱与真情。我的师父严纫秋老师告诉我:要有耐心,培养孩子的习惯要从小事做起;我上“每周一课”《骆驼和羊》,教导主任王领琴对我的试教课听了一遍又一遍,并帮我出主意,用简笔画来解释词语,她的指导让我明白,语言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上公开课有与众不同的设计,周益民老师力排众议,说应该尊重执教者自己的想法,他的理解让我有了坚持的勇气;张兴华校长经常来听我的课,告诉我要了解儿童,这样才能把话说到孩子们的心里……

就这样,我渐渐适应了和孩子们相处,也感觉到语文教学的奇妙:不同的字要用不同的方法记;不同的词语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教;不同的课文要设计不同的思路学……为了找到好的方法,我读各种各样的杂志,去听别的老师上课。我明白了教学目标对于一堂课的重要性,感受到情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在意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语气对学生的影响,我曾经练过的字、学过的画也使我的语文课多了几分情趣……于是,两年后,学校开始让我参加各类比赛,我陆续在海门、南通的教学评比中获奖。

然而,最让我快乐的不是得了奖,而是我想出了好方法,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孩子们喜欢我,老师们觉得我聪明,学校对我也很认可。我突然对马克思所说的“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这快乐中我明白了:和我接触的不是“a、o、e”,“点、撇、捺”和“字、词、句”,而是儿童。在教学的世界里,只有儿童,没有知识的高低贵贱。我所从事的职业,是让知识与儿童的生命相遇相融,这是一门美丽的学问,一门深奥的学问,值得很多人为之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生命,包括我。

一份属于自己的研究

在做老师以前,我也读过很多书,但我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品读文字,感受阅读的美。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人生是一场经历,人在一生中体验着种种悲欢离合、成功失败、酸甜苦辣,我们在这种种体验中收获种种‘情’,这许多‘情’汇成了我们的一生。然而一个人究其一生,能经历、体验的情感又何等有限。于是,我们去读书,去读别人的经历,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好文字是有‘情’的,善于体察感悟之人能从文中每一处语言、每一处环境渲染、每一个细节之中读出隐藏的‘情’,并反复涵泳,成为自己生命中珍藏的一份独特的体验。”阅读是重要的,多读书才能让人生的感悟更为丰富。有一个问题突然跳入我的脑海: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喜欢读书的呀!我仔细地观察,发现有的孩子读书时而点头微笑,时而蹙眉叹息,他们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心随着文字在走;可有的孩子总是草草地把一本书翻完,他们的神情是倦怠的,书中的文字打动不了他们。同样的文字,为什么能让有些孩子动情,而对有些孩子就没有作用呢?

我想到了我曾读过的那些诗,“诗的理想是情趣与意象的忻合无间”,诗人总是以情去描绘“意象”,而读诗之人就在这“意象”的还原中,仿佛亲历那一段过往,让“情”流过自己的心。于是我推测:一个人对阅读的喜好和他能否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去读书,在大家的论述中寻找依据。王尚文说:“过去的经验总是以表象和词的形式保持着,回忆也总是凭借表象和词二者进行。”皮亚杰说:“儿童最初对现实的印象,事实上只是一幅世界的肖像画或重构图。儿童是靠形象来认识世界、进行思维的。”

儿童是靠形象来阅读的。所以,我萌生了研究“儿童阅读形象构建和发展”的念头。第一次做课题,什么经验都没有,很是艰难。为了界定核心概念,我一遍又一遍地与自己较真,用理性的语言描述我的研究,在修改之中不断深入对语言、形象、儿童、阅读的认识。为了寻找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我查阅资料以学习该领域专家、老师的研究,开阔了视野,也树立了课题研究的自信。自从有了自己的课题后,原来烦琐的教学工作因此有了情趣和目标。备课时,我会想着怎么让语言形象化,使简单的文字变得丰厚细腻;听课时,我会想着如果用形象化的方法去教,那会不会更好呢?在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如“生活的再现”,因为人的一切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和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儿童阅读形象的构建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儿童熟悉的形象,使学生在生活与语言的统一中找到对语言的感受;如“阅读的对比”,对比不但可以使形象在脑海中格外清晰,形象的对比还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人的心灵在阅读中受到震撼;如“资料的补充”,有些作品描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学生的阅读就会有困难,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如“形象的补白”,好的语言一定能够引起人无限的想象,要体会这“象外之象”,就需要学生对语言留下的空间进行“补白”……

苏教版二上《云房子》中有一句话“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真是太可爱了,于是展开了这样的教学:

师:有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句话,读着读着他仿佛看到了一朵云,像只大冬瓜,他好想去推一推它,可是,它太重,推也推不动。于是,写下了这样的几行诗:

云是一只大冬瓜,

我好想推一推它,

可是它太重,

我怎么也推不动。

云儿真不好意思,

朝我傻傻地笑了。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就是一只小鸟,看见这只大冬瓜,你想干什么呢?

生:我会去抱一抱它,它好软的。

生:我去敲一敲它,看它有没有熟了。

生:我要站在上面晒太阳。

师:那大冬瓜会不会生气?

生:不会,不会,那是一只傻傻的、憨憨的大冬瓜。

那堂课,我把“傻傻地”充分地形象化,变成了“很大、很重、推不动、不好意思、傻傻地笑、好软、不生气……”抽象的词变得可爱又可感,我想这个句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是柔软的。就这样,我细细地琢磨、费神地思量,力争让更多的语言呈现它包含的各种色彩与情感。因为我知道:在语文课上,读很多的书学很多的知识是不太可能的,我要做的是让孩子们爱上语言,走出课堂后也能与语言为伴。我这样努力着,每当一个词、一句话成功地进入孩子们心中时,我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虽然觉得自己很低很低,但“心里是欢喜的”,就像“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2011年12月,我的课题结题了。看着报告中反复出现的“形象”一词,我突然有些哑然,看来人真是跳不出自己原有的经验。你看,画用色彩再现形象,而语文用字词句再现形象,也许正是因为我曾经对画画的几分爱好,才会特别在意形象。这样的发现让我释然:我与挥毫无缘,但我可以与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找到一个丰富而美好的世界。

感受儿童轻细的呼吸

做着课题,要写的东西多了起来。一开始,不会写,也怕写,总想等想好了再写。可是想着想着,不是想的东西没了,便是想得累了,到最后一个字也没有。后来,我狠下心来,不管怎么样,反正就是得写!没什么写?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关系!脑子里蹦出哪个词就记下哪个词,脑子里呈现什么画面就描写什么场景。乱七八糟没关系,语意不清也没关系,一大堆文字在那儿了,慢慢理,慢慢添,添了删,删了再改……写着改着删着,渐渐地也发表了一些文章,回头来看,有时都不敢相信这么多字是自己写出来的。

写作,还改变了我阅读的方式。原来,我的阅读只是欣赏与品味,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更好地运用,我谨记古人的教训,学着“不动笔墨不读书”,两年时间,我做了《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完全积极的教学――激励师生的五种策略》《美是幸福的时刻》《教育的目的》等论著及各种杂志的摘抄十万多字。边记我还边揣摩:“这样的阐述更清楚”“这样的表达更形象”“这样的结构更吸引人”……说也奇怪,有了这样的视角,以前读不懂的地方竟然变得通畅了起来,以前枯燥的文字也变得有滋有味多了。

写作中,我变得安静,好像自己能沉入无限深邃的时空里,安静中能听得见自己的呼吸与心跳。我感觉到写作的能量,也想到孩子们平时最怕写作文,便想在习作教学方面做些什么。这时,我碰到了吴勇老师,他建议我去读潘新和先生的《语文:存在与表现》。我读到了这样的话语――“阅读是读者对文章提供的可能性的破译和选择,是读者的介入性的转换和二度创作;而写作是直接对原生态的素材的破译和选择,是作者独立的发现和原创”,这时,我的眼前豁然展现了语文教学的另一片天空。

那一年我教一年级,我就从“基于儿童的‘说话写话’研究”开始做起。我与课题组的成员们研究儿童“说话写话”的目标,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让儿童愿写乐写能写,开发了儿童说话写话教材《童年・童话》。同时,我跟着吴勇老师研究“生命习作课程”“故事习作课程”“绘本习作课程”“想象习作课程”……后来,吴勇老师离开了海门,我依然坚持我的实践与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我理解了这样一段话的内涵――小学阶段,儿童刚刚步入写作,他们对写作的态度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写作意义的认识高于写作知识的传授,对写作兴趣的培养重于写作技能的训练;这个阶段,不在于看到外在的写作成果,而在于儿童丰富内心世界的孕育和写作意识的涵养,为未来培养有写作习惯和写作责任的成人奠定基础;这是一段守护的岁月,写作教学的逻辑起点不是主动适应社会,自觉被成人世界同化,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生成、创设可能的、富有童年意味的生活,以丰盈童心留驻童真

在习作中,我建立了与儿童更为亲密的关系,我不但看到了他们每天来往的身影,更听到了他们跳动的内心,还感受到他们轻细温暖的呼吸。我在字迹中分辨他们内心的平静、喜悦或烦躁,我在或长或短的文字中感受他们的进步、停留与困境……面对各种各样的作文,我认真地思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关心应该细致到为某一个人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该如何解决”,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简单问候”。我要求自己上好每一堂习作课,让孩子们愿意敞开心扉;要求自己回应孩子们的感受,悄悄地提醒,热情地赞扬,写一句热情的鼓励话,写一条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写一封长长的信……

我的心与孩子贴得越来越近。我不能说学生的作文都非常出色,但他们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喜欢将喜怒哀乐告诉我,简单稚嫩却情真意切。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方式,必须按它的方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有人说,要蹲下来,用一颗童心去体察世界,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有人说,要倾听,要陪伴,要鼓励……而我找到的方式是学语文,是习作,它让我有更多的机会面对所有的心灵,最大可能地了解每一个人的成长,更好地付出我的关心。有一天,我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已经毕业了四年的某班学生,每个人给我写了一段话,悄悄地放在了学校的传达室里。那一句句“老师,我们想你了”“老师,我们爱你”让我热泪盈眶。这是何同学写的诗:

铺开一张纸,

摆起了架势,

笔停在空中,

我慢慢回忆,回忆……

一张清瘦的脸,脸上的小斑点,那是儿时的回忆。

高高的鼻梁,一副大眼镜,那是学问的体现。

中等身材,一手漂亮的字,那是同学们的崇拜。

老师,老师,我们真的喜欢你,

你的生日,已经写进我们年青的日记。

老师,老师,我们真的喜欢你,

为你画张像,写上祝福,

再写上小小的顽皮。

在这形象而真挚的语言中,我看到了一颗颗清凌凌活泼泼亲密密的心灵,我无比感谢我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是的,儿童用他们的生命丰富着我们的情怀,用他们的成长健全着我们的精神,他们用清澈的目光和直接的思想向我们提出了纯真的诉求。每当我感受着每一个孩子轻细的呼吸声时,我感到我的心是柔软的,是温暖的,那是生命的感觉,在他们的气息里,我得到了宁安和满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