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跑马火洲吐鲁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火洲第一景
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是“最低的地方”。此处深居欧亚大陆腹心,远离海洋,是世界内陆地带最低的盆地之一。因其地势过低,日照时间长,使得白天迅速增温,夜晚又因地形低洼造成热空气不易散失,多种因素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火洲吐鲁番。吐鲁番也正是因为其干旱、炎热,盛产甜美的瓜果而成为新疆旅游必去之地。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只有200 多公里,全程高速。乘坐大巴一路可以欣赏到风谷风电产业合作区,蓝天、白云、旷野,高大伟岸的风力发电机组在旷野中也就像一排排整齐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这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导游介绍说:新疆风能资源丰富,约占中国总量的1/4。风能资源总储量超过8 亿千瓦,开发利用的风区总面积约15 万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在8000 万千瓦以上。
沿途的景色还没有看够,我们的游车就到了吐鲁番。“西游第一站,神遇吐鲁番”10 个大字赫然立于景区大门之上,我们开始跑马灯式的目不暇接的一天。 火洲第一景 风力发电网
坎儿井博物馆
参观的第一站是坎儿井博物馆。
坎儿井号称“地下运河”“地下长城”,听说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工程。在未参观以前,我对于坎儿井的贡献、地位、规模、作用等尚有些疑惑,对于天山雪水灌溉也产生过疑问。可当我现场参观,耐心听了讲解之后,一切迷茫就都消失了。
坎儿井,古称“井渠”,出现在18 世纪末,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竖井是开挖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暗渠,又称地下渠道, 其作用是把地下水源汇聚此处;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明渠顾名思义,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涝坝是指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功能和调节水质的蓄水池。 昂首天外
伟大的创举――坎儿井 对吻石
有资料介绍:全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 条,其中吐鲁番的坎儿井就有 1100 多条,全长约5000 公里,可见其规模之大。坎儿井是新疆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我非常感叹古时先人伟大的创举,他们利用山的坡度, 将天山融化的雪水,巧妙地从地下引向地面。吐鲁番75% 的耕地,靠着坎儿井的水来灌溉,使沙漠变成了今天的绿洲。现在,尽管吐鲁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库,但是,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交河故城
参观完坎儿井,导游便带我们去吐鲁番的另一处名胜来参观,那就是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 ~ 5 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2000 多年前, 这里是车师前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地保存下来,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的特殊气候。1961 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世界上最完姜的庭墟――夏河故城 下沉式天井庭院 唐僧与徒弟群塑 此山的温度可烙饼煮鸡蛋
交河故城总面积47 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 万平方米。顶着炙热的太阳,我们边走边看。一条大街将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再往东南走,有一处便是安西都护府的地下宅院。西部有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西北部还有一片“婴儿墓”,是战乱中被杀害的儿童。这里的建筑除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的。
置身其中,黄土堆成的断壁残垣, 一种怀古之情悠然而生。曾经的辉煌与繁华早已烟消云散,此处只空留着残垣断壁仍在诉说着过往的历史。望着这状如柳叶的故城雄姿,吟咏起古人的“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和“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等诗句,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世间万物,无论曾经多么繁华,都抵不过岁月的磨砺,终将零落成泥碾作尘。 火焰山温度计 晾晒葡萄干的晾房 硕果累累
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 古书中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为“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全长98 公里,南北宽9 公里,一般高度500 米左右, 主峰海拔831.7 米。形成于5000 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由于地壳横向褶皱运动,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每当盛夏,在烈日的照耀下,赤色的山体灼灼闪光, 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云烟缭绕,犹如烈火升腾燃烧,这就是“火焰山” 名称的由来。
说起火焰山,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煽灭了冲天烈火的故事。《西游记》称,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唐代诗人岑参有诗句:“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明朝使臣陈诚作诗云:“一片青烟一片红, 炎炎气焰欲烧空。”历来人们对火焰山的描写,虽多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 但高热这一基本特征与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我们来到火焰山,就好像来到火炉一般,当时的气温是37 摄氏度。红色的山体在日光射照耀下,仿佛反射着火焰。远处可看到山脉绵延,上面不见一点绿色的东西。红色的山体很壮观, 但想要攀登上去很难。由于天热,往往就只能在路边稍作停留,拍照留念。景区中还有1989 年修造的唐僧取经群塑,形态生动,表情逼真,来此观瞻照相的中外游人接连不断,是火焰山新辟的旅游景点之一。
葡萄沟
在观看了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儿井,凭吊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的交河故城,又经历了火焰山的酷日炙烤之后,我们来到了清爽宜人、凉风习习的葡萄沟内。比起刚刚去过的火焰山,这里可舒服多了,恨不能醉卧在葡萄藤下,与甘美相拥而眠。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 公里处,是一条南北长约7 公里、东西宽约2 公里的峡谷。提起吐鲁番的葡萄沟, 人们耳旁就会响起《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那首歌,想到藤蔓层叠的葡萄架以及葡萄架下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葡萄沟,就是人们想要落脚的浪漫之地。
葡萄沟内泉水潺潺,两侧山坡到处是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虽然还没有到葡萄收获的季节,但山坡茂密的葡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新疆的葡萄,以其浑如珠、翠似玉、甜赛蜜而闻名海内外,其中吐鲁蕃的葡萄最具代表性。主要种植白葡萄、马、红葡萄、喀什哈尔、日加干等数十个品种。由于吐鲁蕃盆地干燥,气候炎热,葡萄含糖量高,甜脆汁多而备受欢迎。这里出产的无核白葡萄颗粒最大、甜味最浓,有“葡萄中的珍品”之美誉。 介绍多种葡萄干
在漫山遍野的葡萄园中,时常见到四周留着许多小孔的房子,这就是晾晒葡萄干需要的特制晾房,一般用土块或砖块砌成。阴房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收下来的葡萄运到阴房进行晾晒。既能保持通风,又可避免阳光直射,很有讲究。一串串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在葡萄沟,我们还到维吾尔族居民家中做客。盛情好客的主人为我们准备了西瓜和馕,品尝自家晾制的葡萄干。一位维吾尔族姑娘跳起了民族舞蹈,气氛好不热闹。在欢声笑语之中,我结束了难忘的吐鲁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