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寒冬来临,挺住意味着一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寒冬来临,挺住意味着一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切的冬天

最近,互联网“寒冬论”日渐热闹。甚至逐渐变成一些业界人士的共识。“冬天”的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理解所谓的冬天。“冬天”之说,其内涵远比词汇本身更丰富。简单点说,所谓“冬天”,也就是舆论一边倒,投资者兴趣急剧下降,提供新兴网站发展的资本猛然下降,新兴网站一时难以依靠自身业务支撑发展,甚至生存,形成了所谓的“冬天”。当下互联网,投资者彻底麻木了,舆论也一时找不到兴奋点了,创业者也郁闷了。

更理性点分析,冬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资本投资的层面,一个是业绩收入的层面。资本投资层面是人们最容易感知的,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所谓冬天,就是投资者趋于悲观,收紧了口袋,投资急剧下滑,新兴创业公司获得投资越来越难。业绩收入方面,现有的互联网大公司体会更深刻,往往表现为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其实,这两个层面虽然侧重不同,但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互联网出现冬天的主要原因,除了互联网创新活力暂时下降,重大新兴商业模式暂时没有突破的自身原因之外,更是由于宏观经济的“拖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投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与预期。在宏观经济高涨时期。人们腰包充实,信心倍增,对未来信心高涨,对于未来的预期也站得高看得远。人们的冒险精神也一并提升,甚至很容易过热,形成泡沫。而一旦宏观经济出现重大问题,很多企业和个人不得不为眼前的生计而苦恼。这个时候,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必然大受影响,对于未来投资的预期也必然大大降低。我们更多的心思只能用于如何顾及眼前,而不会去投资未来。所以,风险投资等必然大大保守起来。钱花在必需的方面,而不会为更远的战略投资,企业与个人的信息化和网络支出必然会大大消减。

最近,中国概念股频频出现的令人诧异的现象,比如携程收入的下滑、分众利润的下滑和阿里巴巴的业绩告警,都是收入层面吃紧的明证。而投资方面同样出现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其实,互联网投资的寒意在2006年投资的“高烧”之后,就已经开始显露。2007年,投向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就已经明显下滑。到了2008年,很多风险投资甚至出现了“除了互联网,什么都可以投”的奇怪现象。

互联网的“四季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个“冬天”?我想。回顾历史和放眼全球,是寻找答案的最好视角。

到今天,中国互联网商业化虽然只有短短10年,但跌宕起伏的周期却已经有了几次,一次次峰回路转,一次次高潮迭起。其惊险程度居然比美国还高,还复杂。美国互联网发展线路比较清晰明了,周期性也明晰。2000年之前,就是第一次互联网热潮,带劲、疯狂而刺激,几乎持续了七八年。当然,结束得也很壮观而悲惨。2000年4月份之后,互联网股票开始持续大跌,几乎一塌糊涂,还将整个美国经济都带入了衰退。经过了3年多的寒冬煎熬,2003年,由Google成功冒出作为引擎,带来了互联网的第二次热潮。而这次热潮的主旋律当然就是Web 2.0。目前,这次热潮还方兴未艾。虽然质疑和批判声音不低,但是无碍于热潮的不断升级。从目前形势看,起码还要持续好几年。

可以说,是互联网让中国人认识了风险投资周期,认识了高科技周期。创业的成败、投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局势的判断。所以。如何把握即将到来的中国互联网热潮,显得格外重要。在预测和判断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

源起于10年前的第一次互联网热潮,由搜狐等三大门户的创建开始。1999年7月,名不见经传的中华网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融资8600万美元。2000年1月,在纳斯达克即将接近最高峰的时刻,中华网再次发行新股,又募得令人惊讶的3亿美元,第一次让风险投资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由此带动了三大门户上市热潮以及一大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兴起。到2000年,中国网民突破了1000万大关,这期间也诞生了“中国概念股”的称呼。这一轮浪潮完全是由美国互联网热潮带动起来的,所以当2000年3月美国股市开始崩溃,刚刚火热起来、还没有充分施展拳脚的中国互联网,就被硬生生拖入了冬天,此后2年之内可谓“尸横遍野”,悲观完全主导了行业内外。

2002年,美国互联网刚刚开始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中国互联网已经要迎接火热的夏天。这一场热潮是由中国移动策动的短信SP业务所引发的,不但让三大门户从“葬礼”中复活,而且带动了一批新锐网站的崛起。携程上市、盛大上市、一批SP公司上市,中国互联网的热潮开始了。当然,推动这股热潮达到最高峰的,还是2005年8月5日百度的上市。当天股价涨幅353.85%,震惊华尔街。随后,博客网成功融资带动的Web 2.0浪潮,成为这一轮热潮的主旋律。热潮来得实在凶猛,对于需要慢火的Web 2.0来说,太快了就真的容易丢失灵魂,资本热潮驱动下的急功近利变成了巨大的负面力量。难以速成的Web 2.0遭遇过度期望之后的失望,加上长达两年没有一家新的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长时间缺乏新鲜刺激的风险投资开始降温。互联网第一次热潮启蒙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和模式,而第二次热潮促成了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整体形成,但新兴的行业毕竟不够老道,追涨杀跌的心态也是正常的。2006年开始观望的风险投资让网民过亿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备感凉意,但是这一轮热潮之后,除了Web2.0的概念之外,中国互联网形成了SP、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三大很扎实的盈利模式,每一项都达到数十亿的年收入规模,所以不会出现像2000年那样的悲惨局面。

2007年开始,由于急功近利,Web2.0的过度投资和过度期望受到了沉重打击,风险大增,投资界开始迅速收紧口袋。传统行业的投资机会使得国内风险投资界开始转向低风险、高回报的传统领域,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则直接影响了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增长。

我们如何“过冬”

那么,冬天的到来对哪些企业影响最大?

由于中国互联网依然是新兴行业,网民普及率还不到20%,目前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所以可以推断,那些主要基于个人消费者的收入模式更有抗拒冬天的能力。比如网络游戏、腾讯的虚拟物品收入甚至淘宝的C2C模式。冬天没有影响网民数量的增长,对网民上网的活跃度也影响甚微。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建立在企业支出基础上的收入模式。比如阿里巴巴,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中小企业。宏观经济状况不佳,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信息化投入必然压缩。招聘网站、基于企业差旅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