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存在问题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存在问题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河南虽然已经是金融大省,但与金融强省还差很多,金融业仍属于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是经济发展的短板,表现出金融主体不强、融资能力不足、市场活跃程度不高等特点。金融创新能力弱使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电子网络信息工具,各大银行结算比较独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银行自身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地方金融机构网点少,规模小、竞争实力不足、资金外流等现象严重,各方面的服务都较落后,潜在的巨大金融资金与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47-02

一、河南省资本市场的地位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1.河南省金融对GDP贡献小。河南省是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第五的省份,但其金融业的发展并不能与其快速增长的经济相匹配,金融对GDP的贡献度低,各项金融指标的达成情况与其大省的地位严重不符。河南省金融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取得很大进步。从2006―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及比重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19.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 038.30亿元,已经增长到了千亿元。但与排在全国前4名的粤苏浙鲁四大省相比,河南省金融业增加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小部分,为3.48,而浙江省高达8.6。所以,河南金融业的地位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金融业仍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2.河南金融效率不高。我们通常衡量地区存款增量的资源利用率时,采用存贷增量比的方法,反映一个地区的存款增加额转化为贷款增加额并投放到社会生产中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该指标可以有效体现该地区金融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和信贷资金的持有情况。从河南省2008―2013年来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年末余额变化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河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总金额在逐年提升,但是贷款总金额占全国贷款总金额的比重整体在不断下降,而且存款金额增加的速度比贷款金额增加的速度相比要高些,说明河南省目前处于资金净流出的状态。2013年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7 049.4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8.80个百分点;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 033.8亿元,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从2013年末,河南省银行机构存贷金额相差高达13 948.62亿元,与2012年的11 614.7亿元增长了2 333.92亿元。而且河南省的贷款总金额与全国贷款总金额的比值,从2008年到2013年由3.42%下降到3.25%,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存贷比也在下降,由2008年的73.26%下降到2013年的62.35%。从全国来看,2013年河南省人民币贷款增速比全国低,而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这反映出河南省金融业信贷资金在大量向外部流动,导致本区域金融资源变得更加缺乏。因此,河南省的金融效率在全国范围内确实不高。

3.河南省金融深化程度与全国相比较低。由于河南省的金融数据可得性比较困难,所以这里主要用河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总金额与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GDP)之比来表示河南省金融相关率。这里假设用字母C来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用字母D来表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公式为:FIR = (C+ D)/GDP。

2008―2013年六年间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重变化,说明河南省总体上金融深化程度在不断加深。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之和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即金融深化程度从2008年1.39上升到了2013年1.87,表明近几年来河南省金融业在飞速发展。而全国的金融相关率大概是3.11,相比较而言,河南省的金融相关率还是很低的,这表明河南省的金融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4.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仍很滞后。从河南省资本市场各项数据来看,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资本市场在高速成长。2013年末,河南省上市公司共发展到65家,总市值增加到4 412.76亿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228家,期货经营机构76家,证券和期货的投资者总计430.94万户。2013年,实现融资467.38亿元,市场主体的注册资本总额为3.2万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排第十,在中部六省中居首位。但与全国整体比较,差距仍很大,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的资本市场相比,河南资本市场发展仍很落后,而且资本市场发展也滞后于信贷市场,GDP总量约占全国GDP总量的5.7%,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相称。

二、金融创新能力不强

金融创新是指通过金融内部各种元素和创意的变化或引进新的东西进行重新组合,有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等。首先,中原经济区地方金融机构目前传统信贷业务占总金融业务的比重较大,产品种类不丰富,中间业务种类开发不多,未形成一系列全方位金融服务的产品。其次,结算功能和业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地方部分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不具备结算功能,有的虽具有一定结算功能,但业务范围却受到了区域限制,如国际结算、承兑贴现等一些新兴业务不准进入,尤其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型金融机构,会存在相似同类业务不能顺利开展、结算渠道不畅通等诸多问题,导致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引入较慢,阻碍了当地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有些地方政府只考虑当前利益,利用职位之便,对金融机构进行行政干预太多,严重限制了自由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发展,也造成资金未充分利用。最后,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电子网络信息工具,各大银行结算比较独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银行自身和企业的交易成本。

三、地方金融机构网点少、规模小、竞争实力不足

首先,中原经济区内地方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乡镇,在大城市网点较少、规模较小,很难与实力雄厚的六大银行和全国大股份制银行竞争,主要是起到补充作用。其次,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比较分散,在前期规划中,没有考虑到建设促进金融集聚的功能区。最后是地方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能力欠缺。中原经济区是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实验区,其主体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农村有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农村规模化就要求农民集中管理土地,形成规模化,农业产业化需要培养农业企业,形成产业一体化。在这些农业发展进程中,都会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如购置大型农具生产设备、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招聘专业农业方面员工、以至各种技术支持类的研发等信贷需求。但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供给只能满足农户小额信贷资金需求,而且目前农村金融网点相对萎缩,大部分都是农村信用社。据统计,目前约有80%的县域还没成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的现象严重,各方面的服务都较落后,潜在的巨大金融资金与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业发展和安全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信用环境、行政服务环境、金融运行安全环境和金融运行质量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金融与经济良好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金融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保障。近年来,中原经济区为金融生态环境已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改善,但还是有欠佳的地方,主要有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缺失严重、司法保护金融债权的效果并不佳、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银行资金利用水平偏低、金融资源不能合理配置、金融资本不能得到良性循环等。

五、金融人才总体素质不高

中原经济区金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2013年底,河南省银行从业人员有191 572人,人数虽在逐年增加,但从学历结构上看,大多数都学历不高,高学历的人才所占比例还相对较低;大众人才资源过多,而“高、精、尖”人才(掌握了先进专业金融知识和把握金融方向)和综合型人才相对匮乏。由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来此地区发展的吸引力不大,而本地高素质金融人才又严重不足。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每人都需要持续学习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脚步。而目前区内企业对人才的持续金融教育与培训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知识结构老化、人才断层,不能跟上时展,人才现状与当今金融业新局势、新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胡义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浅析[J].企业导报,2012,(5).

[2] 李伟.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8).

[3] 高传华.中原经济区视域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金融经济,2012,(4).

[4] 王海慧.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