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砚边随笔(两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砚边随笔(两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一个人

曾接京城沈鹏老先生的信,那时,我任某报主任编辑,在责任版面内刊发了一作者批评另一作者评沈老诗存在微瑕的文章。

信写得很谦虚、很平易,主要是感谢和请教的意思,出人意外,又在我意料之中,大家气度可不是自己摆出来的。沈老的信使我联想到当下许多自觉与不自觉的人性包装与得势猖狂,于是我便挥笔写下一篇题为《一封正常人的信》的小文,于2007年8月首发于《诗词》报,后在《美术报》、《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相继刊发,基本都是原文照登,但某报编辑却将题目改成了《一封正常的信》。一字之差,着力不同,胆识亦不同。

番禺诗人何永沂先生,诗袭聂绀弩之风,曾以其《点灯集》相赠,我置于床头,睡前随意翻读几首,常为其“自出机杼的创造意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李经伦语)所动。何与中山大学博导、诗人、学者、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先生均是中山人,且为吟友,多有唱和,有《和陈永正兄“五十九岁生日自寿”》,诗曰:

人过中年但作人,劫余珍重自由身。

逍遥君愿深埋卷,潇洒谁堪不染尘?

尚有千诗酬浊世,敢求万寿望基因。

山形依旧高呼好,燕舞莺歌又一春。

诗注:“陈永正兄有名言‘青少年时代望作诗人,中年望作学者,如今只望作一个人。’”由此可见,作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在忙忙碌碌中算这计那,往往最容易忘记自己来自哪里,要去向哪里,忘记了作一个人是最起码的标准,也是一个很高的标准。陈永正先生还有一句名诗,曰:“入世渐深诗渐浅”,其中深味,宜品之。

文化与虚伪

有文化的人可以玩文化,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以玩文化;有文化的人玩有文化的文化,没文化的人玩没文化的文化。

许多潜心于文化的“痴”者要为文化而终;许多栖身于文化的“智”者只要文化的幌子。

许多文化人很穷,他们有时却要装得自己很富有;也有许多文化人很富,他们有时却要装出很可怜的样子。

什么是文化?其中有专业的含义,也有非专业的含义。在某个专业领域内拥有较高的水准,可以相对地说他在这个领域里是有文化的,但这水准来自哪里呢?有人会说,当然来自他的学识,而我却要说,现实中的这种观点大多是错的,现实中的“专业”,更多的是来自社会中你、我的口赞纸颂,更直接一点说,就是来自权利方的认可,如此,他也就“文”化了。非专业的比专业的可怕多了。

于是,大陆解放了,“深圳牛”闻名了,“东方明珠”亮了,长江水被截流了,香港、澳门回归了,“鸟巢”有鸟了,“神舟”上天了,易中天、于丹也早火了……文化吗?不文化吗?!

也许,有人要说我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其实,我知道自己有多功利,我也知道是金子终会发光的道理,当然,我也知道一定有许多金子至今还埋藏于地下。实事求是地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直面当下艺术市场的人,往往只要你出银子或位子,他就竭力贡献自己的“”,或者说银子与“”一起捐,经“刀山”、“火海”的“磨砺”后,每平方尺的价格竟魔鬼似的高了,于是乎,日子好过了,面色也润了,情人也多了,老婆要离了;于是乎,架子来了,口气粗了,脾气大了……最终是“主流”或“举流”起来了。

好好的一个事,文化人要上伸万古、下连十八族后方可罢手;好好的一句话,文化人要九曲回肠、云遮雾罩后方才称妙;好好的一个人,文化人要强皱眉头、手捂肚皮然后称人。于是乎,文化也就文化了,也就神秘了,也就高尚了,按鲁迅的话说,也就是“缠绵悱恻”了,按我等世俗的说法,就是牛逼了。

真实的依然真实,虚伪的依然虚伪。真实并不能带来功利,虚伪才能带来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