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班额问题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相当突出,如何透过大班额现象来揭示问题存在的严重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并解决当前大班额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班额;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124-02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现载体。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一个教学团体的学生人数。就教学而言,班级规模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1]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青少年学生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国情下,适当扩大班级规模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然而,班级规模的过度膨胀,造成教学空间拥挤,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一、大班额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根本原因。市场机制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决定了学生必然向优

质教育资源流动,这是教育发展和教育消费的一个基本规律。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办学条件、资源分配、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仍然存在部分薄弱学校,尤其是在升学率上差距更大,导致择校的学生和家长数量增大。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试图以行政、经济手段加以控制,但家长还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办学条件好的或是升学率高的重点学校,致使这些学校的班额急剧扩增。与此相反,薄弱学校的班额却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难以维系。

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制度原因。由于近些年青少年学生的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新建学校比较少的情况下,学生进入现有的学校去分享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由此引起学校班级规模膨胀、学校教室超员拥挤。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社会原因。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入学人数大大超过了学校承受能力,大多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狭小,校舍建筑面积不足,体育活动场地严重缺乏。加之城市改造和建设挤占校园,在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没有配套建设中、小学,引起学生班级“超载”运行。

学校办学的市场导向是造成大班额现象的经济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面临校际竞争、达标评估、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便向择校学生收取数额不菲的“择校费”和“赞助费”。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大班额问题随之产生。

二、大班额引发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建构良好的同辈群体关系

首先,班级规模的大小影响成员间的情感关系。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表现比在大班级更为有益;其次,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统一认识就越困难,难免发生争论,甚至产生冲突;最后,班级规模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常违背班级体的目标,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活动

在一个规模较小或适宜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这样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一个大规模班级内,座位拥挤,人数众多,客观上阻碍了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久而久之,会有一部分学生萌生失落感,失去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在规模较大的班级内,被剥夺了参与课堂讨论机会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此,班级规模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和表现,实际上也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学习机会的不平等。

(三)不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以适当的班级规模为条件的。规模大的班级往往空间拥挤,教师的讲授、指导和演示活动很难展开。其次,大规模班级学生由于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取得检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效果。再次,大班额影响了学生获得教师期望的水平和程度。班级规模较大,越容易形成教师期望的盲区,造成班级中学生获得教师期望的不均等,从而导致学生学业成功机会的不均等。最后,大班额还影响到师生互动的方式。班额的大小决定了师生在教学空间中的排列组合方式,过大的班额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紧张,减少了师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

首先,班级体的大小影响班级的内聚力。研究发现,内聚力与班级规模相关联。小规模的班级比大规模的班级内部更团结,原因是小规模班级组成更容易提供较多的发展师生和生生关系的机会。其次,班级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一些拒绝与其他学生相处和合作的非正式群体,或称小集团、小帮派。这样,班级内学生间的差异、分歧就越大,难免发生矛盾冲突,破坏学生安定的学习环境,也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

(五)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习态度和课堂处理等变量紧密相关。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指导以及可能产生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人数少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好,违反纪律的现象较少,师生和同学关系融洽,学生有较强的归属感,课堂气氛更加友好愉快,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教学活动和方式更加多样化。

(六)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足够的空间,当班级规模过大时,学生的座位间距变得十分狭小,通行过道也变得十分狭窄,制约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其次,人数众多的教学环境容易导致师生的心理紧张和视觉紧张,不能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最后,班级规模过大还影响到学生的用脑卫生。

(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要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培养,需要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更直接、更频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的广度、频度受心理能力限制,大班教学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盲区,只有班额适度,教师方能充分地以自己的人格影响每个学生,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国家投入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从缩小班级规模的发展来看,公共教育支出不应减少,反而应该加大。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如果全国的学校每班减少10名学生,支付教师的费用就要增加85亿美元。而我国目前的教育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更新教育机制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保持适度的班级规模,不仅会使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更能促进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结果的平等,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促进学生知情与整体和谐发展。因此,需要决策者和教育者将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建设布局和班级规模大小等问题统筹起来予以考虑。

(三)变革教育观念

要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好互助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通过精心布置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卫生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强立法力度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对班额的大小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限定,严格禁止超规模扩大班级学生人数。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投资基础教育,兴办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