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唐代科学家李淳风生平及其治学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唐代科学家李淳风生平及其治学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同时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家对于我国古代相关名人的研究程度也不断增加,其中李淳风作为我国唐代伟大的科学家其一生都致力于天文、数学以及历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给我国在很多的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中他给“算经十书”的相关注释性工作,给我国历史等相关史料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李淳风的研究,简述了其的生平及其对后人影响比较大的治学思想,供相关人士参考,以共同提高我国对于重大历史人物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唐代科学家;李淳风;生平;治学思想;研究

引言

众所周知,唐朝起源于公元618年结束于公元907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之一,唐朝内部社会稳定,政治昌明,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唐朝最开始建设的一百多年里,唐朝的统治者吸取先前历史的经验教训,广开言路,对科学事业以及相关教育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唐朝出现非常多先进科学技术人员的重要原因,取得了令当时世界非常瞩目的成就。其中李淳风就是唐朝最为著名的一名科学家以及教学学家,其一生的工作给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李淳风平生简述

根据我国旧唐书等相关史书记载,李淳风是我国古代岐州人,也就是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凤县,祖籍山西太原人。其父亲曾任隋朝县尉,但是在其父亲长期的从政生涯当中,长期不能得志,这也是其后期弃官从道的重要一个原因。其父亲的文学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同时其父亲对于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深入的。例如,其父亲曾为老子这篇文章做过相关的注解工作。同时自己撰写了方志图等相关的文集,李淳风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爱好文学,广泛阅读研究诸子百家之书,同时由于自身对于天文、算法以及农学等方面比较感兴趣,这增加了自身对于天文、算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外,李淳风是一位非常善于思考的学者,同时对于不同的问题敢于发表自己对于文章的见解,这些都有史书作证,例如:在唐太宗李世明管理国家期间,年仅25岁的李淳风敢于直接上书以表达自己对于博仁均编写的历法的不满,同时根据其内容发表了有三十条的意见,这三十条意见通过大家的一直研究,其中的十二条被大家所采纳。李淳风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明赏识李淳风的一大原因之一。后来,唐太宗李世明册封李淳风为将士郎,全面的管理全国上下的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工作,这也是李淳风开始文学、历法、天文等方面研究的开始。

李淳风在对天文的研究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全面的对于相关星辰现象的观测,他又直接上述李世民,要求其对于全国通用的浑天仪进行修正。在上书中李淳风大胆的提出现阶段使用的浑天仪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偏差,其指出推验七暇,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夏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心测七暇,岂得其真?”唐太宗在深入考察李淳风的意见之后,准许李淳风亲自指挥制造新式的浑天仪,并与公元657年制作出一个相对于先前准确度提高近20倍的浑天仪,新式的浑天仪与以前浑仪之不同,在六合仪与四游仪之间增加了一重三辰仪,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三重浑仪,在当时属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科学仪器.他还专门论述了历史上浑仪的发展情况,著有(法象志)七篇,可惜此书已失传。

在公元687年时也就是贞观十二年,李淳风又接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亲自委托,主持编写了晋书以及王代史等相关的书籍,这其中的天文、地理、五行志以及相关的计算算法都是李淳风亲自操刀所做。这这些书籍的编写过程当中李淳风将先前的从魏晋开始到隋朝的这段历史之内的全部的天文以及相关数学的成就,全面系统的做出了整理,同时分析出了其中存在的相关规律,这对于我国天文和数学的发展以及后人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中我们从隋书中发现,“备数”一节有如下记载:“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并.自刘歌、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肋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脑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率,圆径七,周二十二.”这是我国现存史书中关于祖冲之圆周率的最早记载,用现代形式表达,即祖冲之求出7r的取值范围3.1415926

此外在公元625年,由于现行的年历误差越来越大,跟人们日常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唐高宗下令李淳风主持编制全新的年历,李淳风接到艰巨任务之后,潜心研究多大两年之久,同时根据皇太极等相关书籍中的相关介绍,在公元628年也就是林德年间编著出甲子元历,甲子元历对于整个中国唐代后期历法的编制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历法编制方法的进步。

2.李淳风对于古代“算经史书”的注释性工作

我们都知道,在唐代之前我国已经出现较多的数学家和相关的数学著作,例如在汉书文艺志中就详细的记录了两部数学著作,到隋朝期间具相关的记载数学著作已经达到三十一种之多。在数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数学家都给数学相关的著作做出相关的注释,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些注释在很大程度上都欠缺很大准确性,于是在公元648年,在显庆年间李淳风奉救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和太学助教王真儒等人开始了对于数学相关注释工作。在实际的注释性工作中,其主要工作是对古文中重要的释义进行详细的阐述,所以非常适合文学初学者进行学习。

3.李淳风的治学态度

3.1李淳风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例如:“月影一寸,地差干里”这句话长期以来被大家广泛认为是不可侵犯的,但是李淳风根据自己相关的科学推算,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异议,并给其做出了大约有一千多字的注释,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淳风在很大程度上敢于打破传统的观念,同时李淳风根据自己亲身的计算,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治学态度。

3.2李淳风善于明辨是非,不局限于前人的注解

李淳风善于明辨是非,不局限于前人的注解这个我们也可以从相关的文献中得出,例如在对勾股圆的相关注解中,李淳风敢于大胆指出前人注释性的相关错误,此外,其通过对于何承

天嘉历中唇影分长度来做验证,同时又结合四分历中唇影与大明历暑影长,批评了赵爽所立率之虚诞.后用较大篇幅论述二十四气唇影长度并非如(周牌算经)中所说的“随平而迁”,最后提出“依夭体高下远近,修规以定差数”的解决办法。

3.3李淳风注重对于前人成果的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能做出相应的创新发展

在我国古代对于中差理论的计量是从古碑算经中最先提出的,但是这个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仅仅可以用作平面地区的测高望远计算。此方法最先在刘威的海岛算中得到一定的发展,逐渐形成二望、三望等较多的测量技术。但是在这一次发展之后的发展是非常小的。但是李淳风在其实际的工作当中逐步认识到这个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于是深入到问题的内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给出了突破性的注释性进展。李淳风认为:“虽然地有高低,但是从地表的观望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其在地面平面测量的基础之上,提出并设计出比较完善的大地坐标测量技术,这其中的卸下述和卸上述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前人的推算结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此外,从现代数学角度出发,李淳风这些突破研究的这些内容也就是现代中学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李淳风对于先前的理论注释往往带来非常大继承和发展的色彩,此外,在《九章算术》少广章开立圆术注文中,记述了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父子对球体积间题的解决,从而彻底解决了刘徽注中所遗留的难题,这一重要成果也正是由此注文得以流传至今。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再次飞速的发展,我国对于精神文化文明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会相对于先前有更大的提升,国家对于相关文学著作的研究程度以及相关的投入将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文学研究人员,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任务和责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以及学习评判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古代等相关文学的研究,最大程度的挖掘出我国优秀的古文明。同时,我们从先前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淳风一生,不仅仅给后人留下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其治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对于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大家勇于挑战“权威”,勇于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

参考文献

[1]杨青峰.李淳风:一代科技巨擘――序《大唐科技奇才李淳风》[J].宝鸡社会科学,2012,03:51-52.

[2]韩炳黎.中西学者治学思想差异对我国元教育研究发展的影响――从“布雷岑卡”的学术思想说起[J].理论导刊,2005,02:76-78.

[3]刘旭光,孙菁.浅析谢伦伯格的治学思想读《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有感[J].档案学通讯,2006,03:69-71.

[4]李俊.“整理旧文学”与“整理国故”――论郑振铎治学思想的形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9-21.

[5]曾祥芹.全力营造“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恢宏气象――杨道麟博士的治学思想及其科研特色述评[J].焦作大学学报,2011,02:72-77.

[6]朱士光.丰功伟业利当世一代宗师泽后人──史念海教授的治学思想及其成就[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22-24.

[7]郭豫适.王国维治学的思想和方法――纪念王国维诞生120周年、逝世70周年[J].红楼梦学刊,1997,04:234-246.

[8]康相坤.创新而不标新传统却不守旧――从《诗言志辨》看朱自清先生的治学[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35-42.

[9]王培基.治学性质、治学过程、治学目的论析――治学简论之一[J].汉字文化,2013,03:90-94.

[10]万蓉.“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试析章学诚《文史通义》反映的治学思想[J].长沙大学学报,2014,01:69-71.

[11]唐森,冼剑民.时代的先驱学者的楷模――金应熙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史方法谈[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04:126-130.

[12]沈忠环.略论李淳风在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上的地位[J].九江学院学报,2007,03:105-107.

[13]陈玲.道教与科技的互动――李淳风道教思想与数学思想探析[J].哲学动态,2011,11:41-47.

[14]许结.说《浑天》谈《海潮》――兼论唐代科技赋的创作与成就[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9,01:87-97.

作者简介:车荧,(1978.11)女(满族)贵州贵阳人,历史学,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工作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