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唐赋论 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唐赋论 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于封建时期的中国文学,一般的人认为“汉赋、唐诗、宋词”。“诗歌”是唐代的一个名片。但我们往往在很多时候会忽略唐代的其它文学现象,比如唐代的“赋”。唐代的赋论研究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但是初唐的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键词:初唐;齐梁文风:律赋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在唐代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诗歌了,“诗歌”是唐代的一个名片。如王国维所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但我们往往在很多时候会忽略唐代的其它文学现象,比如唐代的“赋”。按照史学的分类,唐代的赋论研究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然而初唐的赋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上承六朝时期的文学风格,下启盛、中、晚唐时期的文学风格,所以初唐时期赋的创作对于唐以后的创作起着很大的影响。

一、对六朝文风的延续

魏晋六朝一个战争纷乱的朝代。也是文学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文学现象、作品、理论等。对唐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朝时期的文学风格,南方文学注重辞藻华丽,属于婉约型;北方文学注重语言质朴,属于豪放型。这两种文学风格影响到唐代文学的各个方面,在赋这方面有很大影响。

“骈赋”兴盛于魏晋时期,初唐时代的“赋”也会受魏晋时期“骈赋”的影响。

骈赋即骈文,形式上都有对仗、押韵等方面的要求。与当时“永明体”的产生息息相关。“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善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若以文章之韵,同弦管之声曲,则美恶妍媸,不得顿相乖反。譬由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阐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①“四声八病”这一理论是由南朝人提出的。注重形式的押韵,对偶,讲究用词,声律。

南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经济发达。所以当时文人创作以抒情为主,感情细腻。《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观物与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②

北朝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常年干燥,经济欠发达,加上常年战争。所以北朝文学注重内容的实际意义,不重视形式,语言质朴显得有些豪放。“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生灵涂炭,故文章黜焉。其能潜思於战争之间,挥翰于锋镝之下,亦有时而间出矣。若乃鲁徵、杜广、徐光、尹弼之俦,知名于二赵;宋该、封弈、朱彤、梁谠之属,见重于燕、秦。然皆迫于仓卒,牵于战阵,章奏符檄,则粲然可观;体物缘情,则寂寥于世。非其才优劣,时运然也。”③

初唐文人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

南朝注重形式,不太关注内容的实际意义。导致在初唐时期“赋”的创作上,讲究声律、辞藻。加上五言诗歌的发展,所以在初唐“赋”创作就会受“骈赋”创作模式的影响。比如“初唐四杰”“赋”的创作,就有南朝遗风“四杰之骈文,大率措辞绮丽,讲究用词,对偶,多用四六之句。在当时他们受裴行俭的讥议。“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④

所以初唐的“赋”就向“律赋”的方向发展。音律,对偶比六朝辞赋在声律的要求上更为严格,与律诗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对初唐以后创作的影响

唐初到玄宗即位以前,是唐朝建立和巩固时期。这时的文学基本上还承袭齐梁的余风,但已在酝酿改革出现了提倡汉魏风骨或气骨的新思潮。赋仍以骈体为宗,但一些较优秀的作者已力求克服齐梁靡丽之习,而增加清新质朴的色调和刚劲有力的气势。⑤因受六朝文风的影响,对当时初唐的学者来说。也有反对延续六朝文风,如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⑥陈子昂把初唐文风与汉魏风骨相联系,反对六朝绮靡文风,注重文章内容不要只注重华丽的外表。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复归的风雅的目的就不止美刺比兴,而要追求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作品内容要有所寄托,与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划清了界限。《贞观史要文史》中:“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稗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可见无论各个阶层的人物,大多反对绮靡文风。

在写作内容上不再像六朝时期那样局限于宫廷、女性、声色犬马等享乐的内容。而在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如王勃《涧底寒松赋》《慈竹》多磊落不平之气,文风亦较挺拔。骆宾王《荡子从军赋》描绘边塞征战生活的,杨炯的《浑天赋》有关天象的,刘允济的《明堂》写宇宙万象与官室典礼的,刘知几《慎思赋》写处世哲学的等等,涉及面很广。

在形式上,“律赋”的创作形式得到了强化。这与骈文还有一定联系,隋代兴起的科举制,在唐代逐渐发展。“唐骈文之所以称盛,则以诗赋取士,列为专科。今体章奏,视同典型,其应用之广,模仿之勤,此种风气,遂亘数千年而不绝。因此骈文之为物,遂逐渐具体化而标准化。然天下之事,法立而弊亦随之,文学之演变,贵乎多方发展,而不贵乎统一集中,拘泥声律,崇尚用典,此皆标准化阶之历也。律赋为骈文所造成,而亦为骈文之阻碍物,渊源于唐,遗害于后代,谓非标准化之影响乎?”唐代的进士考试一般分为三场,第一场诗赋,第二场帖经,第三场策文,场场定去留,首场是关键。中唐以后,以诗赋考试为首场。试赋一般采用律赋,以便统一标准。律赋在唐代、宋代和清代都曾经作为科举考试文体之一。由此可见初唐时代的“律赋”不仅对中、盛、晚唐时代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后面几个朝代都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它的光芒之耀眼。

三、结语

“唐诗”是唐代名片,大多人只注重唐有“诗”这一文学形式,但忽略了其他文学形式并行发展着,也许是唐代“诗”的光芒太耀眼,以致于遮住了其他的文学形式,比如律赋。

参考文献:

[1]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李延寿.北史文苑[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刘煦.旧唐书文苑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马极高.赋史[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陈子昂.四库全书陈拾遗集.[M].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

[7]吴兢.贞观史要文史[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刘麟生.中国骈文史[M].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6.

[9]詹航伦.唐宋赋学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2004.

注解

①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898―900).

②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36

③李延寿.北史文苑[M].北京:中华书局.1974.(2778).

④刘煦.旧唐书文苑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06).

⑤马极高.赋史[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55).

⑥陈子昂.四库全书陈拾遗集.[M].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106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