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课堂。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广大品德社会教师的青睐。通过我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推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品德与社会》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枯燥,因此,我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授《理智购物》这一课时,我把学生购物时发生的事录成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些小朋友在购物时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孩子们在看的时候就特别有兴趣,看的特别认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我在教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感受绿色》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绿色的朋友,那么这些绿色的朋友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大自然中的绿色朋友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播放关于大自然绿色美景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绿色植物带给我们赏心悦目、清凉舒爽的感觉,为实现孩子们感受绿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社会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能有声有色动态的把内容展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等具体化、形象化。如:“我在教授《不能忘却的记忆》一课时,课文里面的“法西斯”一词孩子们理解起来很费劲,感觉特别抽象。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法西斯”来例的故事,把法西斯的概念形象的展示在故事里,并配有“法西斯”标志的图片,使学生们很轻松的就理解了这个抽象的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品德与社会》课整合后,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我在教授《冲突此起彼伏》这一课时,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战争和冲突给人们造成的伤害这一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播放视频“9.11事件”,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美国世贸大楼倒塌的整个过程,目睹了人们为了逃生从60多层高的楼上跳下,目睹了这场恐怖袭击带给人们的沉重灾难,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孩子们在谈感受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表达出了对战争和冲突的憎恶,对和平的渴望,可以说视频在突破此课的难点上起到了事办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品德与社会》学科本来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详细地向学生展示所有内容,学生学习资源十分有限。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展现了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运用网络,收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主空间。如:我在教授《第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第一面五星红旗的资料及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们分组汇报,这样既节省了授课时间,又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弥补了教材资源不足的缺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性总结延伸

学生随着对《品德与社会》认识的提高,推动着他们去适应社会的实践活动,因此,巧妙设计总结延伸,可以达到探知明理、指导实践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性的特点,它可以把师生所学内容和训练要求等做出系统总结展示出来,使全班同学得到共享,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检查自己运用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运用网络优势,让学生漫游Internet,从网上获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这样即使课文内容得到延伸,又使小课堂向大品德与社会延伸。例如:“在设计《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一课时,我给出人口膨胀、交通堵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主题图片,通过对人类家园的现状、为什么要保护人类家园、怎样保护人类家园等问题的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你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网络论坛成了他们相互交流的“圣地”。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也不是片面的追求课件的花俏,更不是利用现代化的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模式,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的。所以,只要教师能把握住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结合点,实现信息技术与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更加有效的构造出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能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