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用型本科人才不同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国内诸多高校的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我校关于新能源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人才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思路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需要一大批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一线生产和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由此,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也就应运而生,这种培养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培养适合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时,也就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清晰的培养目标,准确的目标定位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安排。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是不同的,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参与生产、实践的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当中。具体而言,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用型人才应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宽阔的知识面,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应付复杂的工作环境;应用型人才应当有从事相关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分析、判断、决策、管理等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当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沟通交际能力,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已有技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相比之下,应用型本科人才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上有很大的异同,首先,在知识结构上,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科要服务于专业,在以基本知识为主的前提下,更多的强调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能力培养上,不仅要强调注重专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注重沟通、协调、职业素养、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与其他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环节上强调基础与适用的知识。

(2)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对于科研开发力没有了更高的要求。

(3)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见习、实习实训等,并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将掌握的知识得以应用,培养的目的重在使之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拥有创新精神、不断自我提高的潜力与能力,真正的面向市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四、目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困惑

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1)“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怀化学院提出并实践了这种培养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融学生的“公共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发展迁移能力”为一体,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藉此提升专业教育的市场适应力。(2)校企联盟模式:由武汉工程大学倡议发起的“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于2011年7月3日正式成立,旨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进行学科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3+1”培养模式:深圳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开设定向班,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招生,设立“3+1”培养方案,即学生在前3学年完成基础课和理论课的学习,在第4学年完成与轨道交通有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采用 “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内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完成3年以专业课程学习后,第4年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集中进行专业实训,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北京科技职业旅游学院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探索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加强了校企合作, 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难题, 实现了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的效果。

很多学者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周良奎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实践性特色。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提出实施“两段式”培养和“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人才培养模式。一些学者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原则,认为学生的培养规格决定了为其服务的课程必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的设计思路。

近年来,由于培养模式脱胎于原来的办学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环节仍存在不少缺陷,突出表现在:(1)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教学过程缺乏管理和终端考核评价,科研氛围薄弱;(2)教师科研水平不高,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性,面向应用的程度不够,办学特色不够鲜明;(3)专业设置落后于时代,课程建设有待改善,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强,具有应用型实践经验的教师数目偏少,课堂教学效果欠佳;(4)学生创业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科研成果交流较少,平台较为欠缺,学生考试模式相对死板等等。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五、我校新能源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

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设专业,2014年开始招生,招生情况良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校内建立了“智能微网实验室”、“风光互补实训平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室”、“传感器原理实验室”、“电气控制PLC实验室”、“风能发电技术实验室”、“太阳电池原理实验室”、“LED实验室”、“光伏发技术电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这些为学生专业实验课、认识实习、仿真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并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合作,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近年来,河北省已成为了一个具备新能源发电的资源大省,张家口地区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年8月,国务院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张家口将打造成为万亿级新能源特区。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区域经济环境为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经过研究与探索,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思路如下:

(1)依据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扬长避短,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适度开放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做到能根据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引入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新兴、实用型课程,删减部分理论课程课时,增加实验课时等。

(3)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力构建课程实验、校内专业实训、认知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创新学分、毕业论文等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搭建合理的教学团队。加强专业教师的后续学习和培训,鼓励与支持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整体素质高、既有扎实的理论业务素养、道德水平,又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团队的组成上,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与开展讲座。

(5)校企深度合作。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寻求校企合作渠道,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建立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应用性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六、结束语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大学办学的一个方向,本科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该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 更应该熟悉具体操作技能与其背后支撑理论之间的联系, 并有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新的问题。一个学校的专业要办出特色、形成亮点,必须重视外延发展,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将人才培养的途径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积极实施多种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途径,要有效地的将教学、科研和生产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已有理论的学习、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

参考文献:

[1]陈晔,林铿,孙忠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4:45-47.

[2]丁殿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6):13-15.

[3]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67-69.

[4]郭景婷,邓景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9):115-116.

[5]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9.

[6]谢世坤,易荣喜,李强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新余高专学报,2009,(6):98-100.

[7]严伟,王基林,黄洋等.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综述[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4-48.

[8]彭进清.从人才培养环节入手切实加强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 当代教育论坛,2006,(11):114-115.

[9]陈静.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0-162.

资助:河北北方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547、JG2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