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漂泊的流浪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漂泊的流浪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小津名片《东京物语》,展现了渐变中日本国民所面临的深重的道德困境,及不同环境代际间生活方式中无法融合的矛盾,这种矛盾既表现为纵向更替的对峙,同时也显现为横向构成的差异与磨合。具体到此,一是面临的道德困境,二是不同生活方式的摩擦。展现了现代人代际交流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及生存方式,对于处在不同代际间及不同生活方式下的现代人有着一些启示。

关键词 代际交流,道德困境;生存方式

《东京物语》是一部典型的家庭剧,风格不是很新颖,为大家所熟知的低机位和演员面孔,这些都不是它被公认为经典的因素,真正的原因我想还在于其本真的表达、深刻的思想、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一种人性的关怀。只有这些,才是真正感染人、震撼人的,才是世界的、永恒的。

与其说小津表达的是周吉夫妇面临衰老的寂寞悲凉,面对两代甚至是三代间交流困境时的失落无奈,不如说是渐变中日本国民所面临的深重的道德困境,及不同环境代际间生活方式中无法融合的矛盾。华师大许纪霖教授在评述科举制时说:现代性其实就是分化,社会分化成不再具中心的多元化社会。从此意义上来说,除了中心的失落和形式上的分崩离析,是不是更意味着在质上对原有构建的一种质疑和颠覆,这种矛盾既表现为纵向更替的对峙,同时也显现为横向构成的差异与磨合。具体到此,一是面临的道德困境,二是不同生活方式的摩擦。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中专章详述了日本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影片问世的时间相差不远。懦学在东晋末年时就已经传人了日本,“忠孝仁义信”在日本也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但日本民族性中还有更具特色几个显著的特点:诚、自重、耻感文化。一是要热忱地遵循日本道德戒律和“日本精神”所指示的人生道路,按照规则行事,小心谨慎。二是不要给别人留下说话的把柄,任何事都不要让别人感到不满意,给自己、给家族以耻辱。若从此看,片中各个人物的心态和行为很容易就一一破解了。

周吉夫妇,面对的尽管是诸多的不便、无奈,甚至是不满,但是他们仍然微笑地面对一切。也只有在醉酒时才能勉强吐露一些内心的烦闷和失落,尽管如此,还是逃避不了女儿的责骂。他们真的很宽容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敢去捅破这层膜。儿女未能很好地尽孝道在别人看来是自己的耻辱,就如他们自己得知儿女并未像自己想象中那么伟大后那种失落的耻辱一样。

影片所要传达的很多观念与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义礼观念相契合。比如敬三的“坟前难尽孝子心”,京子对哥嫂自私行为的责怨等都可以表现。但仅仅如此吗?电影的含义恐怕更应该在于这些取向之间的对抗矛盾和挣扎。周吉夫妇虽然是所有人物行为指向的对象,也是事件的中心所在,但他们只是“在场的缺席”。他们几乎是沉默的,静观的,无语的,无论是被压抑还是自我压抑。这也说明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儿女孙儿两代面前已经是弱势了,甚至无力反抗。在儿女那呢?经过现代社会浸染的,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蜕变,首先是繁,其次幸一、敬三、纪子、京子。就是周吉夫妇自己,也在潜移默化地认同和体谅这些变化。如纪子在片尾所说,他们都是要变的,她自己也逃脱不了,每个人都会渐渐地关注于自己生活的中心,这无可厚非,也应该得到原谅。他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只有在接纳、认同和宽容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救赎,而再下一代,这种困境只会越来越隐晦,就像他们的孙子宝读英语那样模糊、断续而又自然,不会让人产生任何诧异。但是困境是无法解决的,它只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做出暂时性的显现反应,终究还会暴露出来。

周妻的遗体告别向我们展示了死者和生者永恒的关系。死者,对于生者来说,总会有无限的意义,甚至会超出他生前存在的意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无法预期,也无法让人有准备去接受。对死的感悟,使人们倍增对生命的珍惜。现代化在把文明向前不断推进的时候,也在无形中瓦解着存在于人们价值体系中一些原始本真的东西,尤其是感情方面,还有生活方式和对于生死的态度。价值的天平渐渐倾斜,直至趋向崩塌的瞬间才会又重新归于平衡。而正是现代化程度的不同,才造成了这种差异的形成,生活方式就是表现之一。

周吉夫妇和儿女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恪守不同甚至是相悖的生活理念。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中心,都有应该去面对的不断产生的人生难题。周吉夫妇用言语和想象所构建的城市生活和现实的城市生活是不相符的,所以才会出现希望与失望的落差。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儿女们,经历了从乡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过渡,深知其中的艰辛和困惑。虽然他们已经生活在了城市,但其实仍然处于边缘化的过程中。他们不是纯粹的现代文明的产物,所以必须经历一些蜕变,舍弃一些,吸取一些。这个过程是矛盾的、对抗的、痛苦的,也是潜在进行的。只要他们想要融入这个群体,选择这种方式,这种痛苦的蜕变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与传统相抗衡的过程中,两者的位置究竟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可能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东京物语》让我想到了像自己一样漂泊在城市与乡村间的边缘流浪人,在城乡的真空状态中飘忽不定地游移。在城市,始终是一个外省人,没有真正说话的权利;在家乡,依然是一个外省人,是飞出去的“凤凰”,扮演着沉默羔羊的角色。不需要也不想去完成什么样的蜕变,却无法逃避地在被一方遗弃,被另一方同化,终究无法被任何一方接受。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应该坚强乐观地面对着生活中任何突如其来的风雨。社会角色是自己无法把握的,但个人角色的尺码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有在不断被分化的过程中,找到这两个角色恰当的平衡点,并不断调整它才能真正找到人生的坐标和为人的价值意义。

写到这,突然明白,小津真的足够冷静,并没有迷失自我,他是宽容的,因为宁静,所以致远。不同的导演,风格是独特的、垂直的,也是不容复制的。小津冷静、客观、简约、精炼、黑自地叙述了生活困境中最痛的那一部分,但又用宽容的心给这些伤痕敷上了最有效的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