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求。而新型教学模式,也就是支架式教学能够适应社会与学生的需求。支架式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数学教师很好地教学,还利于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数学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类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支架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构建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数学教师;中学生;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80-01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适合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中国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竞争,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21世纪的教育谁要是掌握了主导地位,谁在国际竞争中就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初中数学的教学也处于改革创新的一部分,而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产生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找到的一个切合点,有效地实现了数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研究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的运用,可以为中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脚手架”,让学生对知识形成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一、数学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类型

首先,支架式教学的含义。在教育学理论中,建构理论有三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支持学生不断建构知识,学生的“学”也是在不断地、积极地构建自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自己的一个知识网络系统。教育学的“支架式”就是将“脚手架”拓展到教育上,教师在学生学习需要帮的时候,帮助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确切的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很好理解知识的“支架”,并通过“支架”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要注意建设一种合作、沟通、讨论、竞争的课堂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支架式教学的类型。其包括三种模式:知识点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知识板块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知识网络的支架式教学模式。第一,知识点支架式教学模式。数学是由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每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都会遇到困难,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搭建一个有效支架,比如说:创境设疑,搭建问题支架;使用支架,透视规律;合作交流,追根溯源;巩固练习,汇报成果;自我小结,体验成功。第二,知识板块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比如说:绝对值、几何和代数的两种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算术平方根等内容形成一个知识板块。第三,知识网络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可以划分为一个又一个的板块,这些板块的不独立,即可形成一个又一个知识网络,如:直角三角形与三角函数、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等。“支架式教学”这三种模式虽然不同,但是都需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才能让学生通过“支架”去构建数学知识,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设计支架,并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活动是灵魂所在,绝对拥有教学的主导权。但是支架式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是核心价值。

第一,支架式的教学目标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数学课本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数学教师与学生要学会用课本,通过支架教学积极建构学生的自我学习框架。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个过程,就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认知、理解、建构与实践能力。

第二,数学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参考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还违背了认知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水平,并结合新知识,共同构建学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使学生在每个环节能够充当主体地位,设置支架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完善学习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支架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的构建

首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步骤。第一,创建教学情景。教师设置一个适合学生的教学主题,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全部问题。第二,搭建教学支架。通过知识内容,教师为学生的独立探索奠定基础。第三,独立探索。教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这利于学生熟悉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第四,合作互助学习。数学教师利用分组,让学生能找到兴趣爱好、学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水平提高等。第五,评估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估,并对学生小组的综合表现评估。其次,支架式教学在数学中的构建。第一,“最近发展区”的构建。数学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确立“最近发展区”;利用“最近发展区”创设认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思考题,衔接上、下节内容。第二,“脚手架”构建。数学教师重视“脚手架”搭建;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和生活知识搭建;构建情感支架;构建学生能力迁移支架;让学生主动参与、个人体验“搭建脚手架”。第三,支架式教学下“问题情境”构建。教师可以营造“攀阶梯”来构建“问题情境”,问题就有可及性、直观性、开放性、挑战性与体验性;结合生活实际,引导探索并发现问题;通过游戏和数学史趣味性问题构建问题情景。

总之,要想很好地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构建,不但需要教师掌握其相关基础知识,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分析其步骤及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