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如何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之中,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如何?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开展平时的教学工作,探究式教学法与讲授法如何正确地应用?下面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成性;科学素养;课程改革;杜郎口模式;新课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许多老师都在对平时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期能有更加适合和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呈现到课堂上,并且尽量做到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以便最终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改革开展和推行了这么多年,理论讲了很多,但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只有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堂物理课

1.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上课、听课、评课。问题是:怎么样的一节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呢?有人也许会说: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抑扬顿挫、板书工整有序、教法新颖多变等,像这样的优点其实不胜枚举。诚然,这些都是我们对一堂好课的所谓评价标准。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结合本人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一节好课除了有这些个标准之外,还得有以下两个标准:(1)一节课学生有没有“动”起来。(2)一节课有没有“擦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即疏忽而至的“灵感”产生(生成性)。

2.怎样上好一节物理课

传统的观点认为要上好一节物理课,首先必须要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考虑到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我觉得除了这三点之外,还得加上一条――备实验,要真正上好一堂物理课,备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依据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得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精神,对科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源自于学生实验的开展,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充分地体验到自己亲手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的快乐,这一过程本身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3.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去备实验

在农村中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实验器材严重不足或者干脆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室,这就给平时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大多数老师都选择了尽量少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但我们知道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那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一困难呢?作为学科教师,我们就应该自制实验器材,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自制实验器材并不是因为“穷”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自制的实验器材有着现成器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自制实验仪器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完成一次很有意义的教育,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素养精神,树立艰苦朴素的意识,还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再加工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农村中学中“杜郎口教学模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如何“博弈”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所谓新的“教学模式”,这其中的最大亮点就是“杜郎口教学模式”。诚然,作为一种体现“还课堂给学生”的新式教学法,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

1.学习过程中切记走极端

时下各地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本人所在区县均在积极、有序地开展和采用“杜郎口模式教学”法,各个学校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紧锣密鼓地响应起来。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我想:任何一种好的方法,学习和借鉴都是相当必要的,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切记在学习过程中走极端,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须知教育是个最需要耐心、最需要时间、最需要掌握自身规律去操作的事情。

2.讲授法和探究法(杜郎口教学模式)要相得益彰

事实上,在学科教学中要正确地采用某种教学方式,必须结合自身的课型、所处的教学环境、面对的学生等诸多方面,切不可一概而论。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确发挥过很好的作用和效果。直到现在在广大农村中仍在大规模使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讲:由于农村学生生活在相对比较闭塞、偏僻的环境中外加信息不畅,而且农村学生大多数呈现出不善于表现自己,个性相对趋于保守,所以,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知识面有限眼界不是很宽所以有些问题在讨论时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如果结合课型的特点适时使用讲授法的话,反而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切不可走极端、只知道机械效仿,要尽量做到两种教学方式相互配合使用、相得益彰。